步骤 | 注意点 |
---|---|
明确目标院校和专业 | 了解考研和申研的招生要求差异 |
评估自身GPA和语言成绩 | GPA即平均成绩,TOEFL是托福英语考试 |
制定同步备考计划 | 合理分配时间,兼顾考研和申研材料准备 |
利用留学资源和信息渠道 | 多和师兄师姐交流,关注学校官网和留学论坛 |
调整心态,灵活应变 | 遇到困难别慌,适时调整备考策略 |
身边的故事:考研还是申研?留学生的两难选择
我朋友小林去年就在UBC(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读完本科后,面临一个大难题——要不要回国考研?还是直接申研去美国的NYU(纽约大学)读研?他那会儿每天都跟我微信吐槽,怎么同时准备两边的考试和材料,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其实,类似小林的情况在我们留学生圈里超级普遍。毕竟国内的考研政策和海外申请流程都很复杂,稍不注意就容易掉坑。
考研和申研的本质差别在哪里?搞懂这个才能不慌
说白了,考研就是回国参加中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包括政治、英语和专业课笔试。申研就是申请国外的研究生项目,通常要提交GPA(平均绩点,反映你大学成绩好坏)、TOEFL(托福,英语水平考试)或者IELTS(雅思),还要写个人陈述和拿推荐信。小林当时仔细研究了复旦和清华的考研大纲,也查了NYU的申请要求,发现两边的准备内容差别挺大,但时间线却有重叠,必须同步规划。
GPA和语言成绩,评估自己实力第一步
我跟小林聊了聊他的成绩,GPA是3.6(满分4.0),托福有100分,这算是比较不错的成绩了。一般来说,国内名校考研比较看重专业课分数,语言要求相对宽松;申研的话,除了GPA,语言成绩是硬指标。如果你像在UBC读本科,GPA稳定在3.5以上,TOEFL能稳定在90+,走申研路线比较有优势。不过,如果你发现自己专业基础薄弱,那考研可能更保险,因为你能直接靠笔试成绩提升竞争力。
双线备考,时间和精力怎么分配?
小林开始的时候很慌,想两头抓,结果每天睡眠严重不足。后来他给自己定了个“时间块”计划:早上专注看考研政治和专业课,晚上写申研个人陈述和准备推荐信。比如清华的考研笔试一般在12月初,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截止日期通常在12月底或次年1月,所以11月开始就要拉开申研材料准备序幕。合理分配,不要想着都完美,先把最重要的事做好,留给小细节的时间就不多了。
利用留学学校资源,信息才会更靠谱
UBC和NYU都各有留学生服务中心,还有很多学长学姐在国内外论坛和微信群分享经验。小林就是常逛lxs.net和Reddit上的留学生版块,发现别人考研和申研的真实案例。特别是考研的政策每年会有细微调整,比如2024年部分985高校增加了英语听力考试,申研的院校可能调整了奖学金政策,这些信息靠自己摸索很慢,跟前辈聊能节省大量时间。
心态比什么都重要,稳住我们能赢
备考期间难免焦虑,尤其是考研压力大,申研材料又繁琐。小林告诉我,有时候他累到想放弃,但换个角度想,考研是打开国内名校大门的路,申研能让你走国际路线,两条路都通向更好的未来。适当放松,做做运动,跟朋友聊聊天,换换思路。记住,考研和申研不是非此即彼,灵活调整心态,哪条路更适合自己,就拼哪条。
别只盯着考试,规划未来更关键
我还跟小林强调,别光盯着考研分数和申研录取,得想想毕业后想在哪发展。比如你想留在美国,那NYU的硕士背景更有利申请当地实习和工作签证;如果打算回国发展,考研进入国内顶尖高校,积累人脉和资源,也非常重要。两者的路不一样,得根据自身规划和兴趣做选择,别被短期压力绑架。
听了这些你也能同时准备
我知道你们可能已经开始担心时间不够、压力大。其实,像小林这样,先了解清楚考研和申研的具体流程,比如考研报名时间、考试科目,申研的GPA和托福要求,然后按步骤有条理准备,才不会手忙脚乱。别怕调整计划,遇到问题马上问师兄姐或留学网站上的前辈,信息对了,备考效率自然上来。
最后,给你说说实话
兄弟姐妹们,考研和申研这事儿,真不是“选一个放弃另一个”的死局。你可以同时准备,当然得给自己留点弹性。照着上边的方法,查清楚目标学校的具体要求,合理分配时间,利用好身边资源,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别等到最后一刻慌乱,提前准备好,才能真正轻松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加油,我们都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