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日本主要学历阶段 | 小学到大学,各阶段制度差异明显 |
熟悉日本大学选拔标准 | 重视统一考试和面试 |
适应日本的课堂文化 |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外活动 |
掌握成绩评价体系 | GPA(平均绩点)和出勤率都很关键 |
利用留学生专属支援政策 | 申请奖学金和兼职许可要趁早 |
刚到日本,面对教育体系你是不是一头雾水?
还记得我刚来东京留学那会儿,第一节课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用日语讲课程安排,完全懵圈。旁边日本同学聊起“GPA”和“TOEFL”,我只知道TOEFL是考英语的,但GPA到底怎么计算?后面才知道,GPA是“平均绩点”,换句话说,就是老师给你每门课的分数折算成一个标准分,最后算个平均数,决定你成绩好不好。了解这些体系,才能帮你在学习和申请奖学金时更有底气。身边很多朋友都因为不懂这些规则,错过了好机会,吃了不少亏。
日本的教育阶段划分,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我朋友小林去年从京都大学毕业,他说日本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一般4年,这点和中国差不多。但有意思的是,日本高中不像国内那么“必修”,其实很多学生会选择职业高中或者专门学校。日本大学一般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尤其国立大学像东京大学竞争激烈,录取率超低,得参加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共通考试”,类似加拿大UBC那种“统一入学考试”。这个考试成绩直接影响你能不能进好学校,和GPA差不多重要。
入学考试背后的秘密——不仅是笔试那么简单
留学日子久了,我发现日本大学录取除了书面成绩,还特别看重面试和课外活动。这点跟美国NYU有点像,NYU面试和作品集很重要。日本有些大学,比如早稻田,会要求你提交“志愿理由书”,就是写明你为什么选这学校、学这个专业,还有你未来想做啥。日本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得准备这类材料,留学生也不能忽视。很多朋友刚来没准备好,面试紧张,导致录取被拒,真的是“笔试不够,面试撑场”那种。
课堂文化,别光做个听众,参与才是关键
在日本上课,老师讲完知识点后,常常会有小组讨论或者现场提问,这点跟美国的课堂氛围很像。我的舍友是东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他说日本课堂很注重“和同学合作”,老师喜欢看到大家积极发言。光坐着听不发言,会被标记“参与度低”。而且出勤率也超级重要,很多学校出勤率低的话,直接扣分,甚至不让考试。记得我朋友在早稻田上课,有次因为连续迟到,被老师单独找去谈话,提醒他学习态度不能马虎。
GPA和出勤率,成绩评定的“黄金搭档”
日本大学的成绩评价不像我们平时以为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简单。GPA,就是“Grade Point Average”,把每门课的成绩换算成一个4.0或5.0制的分数,再算平均。日本很多大学还会把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也算进去。比方说我一个朋友在北海道大学,他说学校规定出勤率要达到90%以上,否则GPA会被扣分,严重影响奖学金申请。奖学金申请中,GPA一般要求3.0以上(满分4.0),这点和美国的普遍要求差不多。
留学生专属福利,千万别错过
日本政府和大学对留学生的支持其实不少,比如“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提供各类奖学金,还有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兼职许可。我的朋友小张在名古屋大学读书,申请了JASSO的奖学金,省了不少生活费。兼职许可的话,原则上留学生每周可以工作28小时,假期可以放宽。记得我刚来时没申请兼职许可,偷偷打工被学校发现,差点被处罚。所以,要记得提前去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办理,规规矩矩地利用这些福利。
大白话说说,掌握教育体系,你的留学路才顺畅
其实,留学生活就像打游戏,你得先搞懂规则。日本的教育体系看起来复杂,其实摸清几个核心点就能玩转。明白从小学到大学的阶段划分,弄懂考试和面试的“套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努力保持高GPA和出勤率,申请好奖学金和兼职许可。这样你才能在日本留学时不迷路,也能用好各种资源。别怕麻烦,早点了解早准备,才不会临时慌神,真正享受留学生活带来的成长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