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申请阶段了解目标学校的教学模式 | 澳洲大学注重自主学习,中国大学课程更固定 |
熟悉成绩评定体系(比如GPA) | 澳洲大学GPA满分一般是7分,中国常用百分制 |
准备语言考试如TOEFL或IELTS | 澳洲大学普遍接受雅思(IELTS),中国学生需提前规划 |
适应不同的课堂互动方式 | 澳洲大学课堂互动多,注重批判性思维 |
留学生告诉你:中国大学和澳洲大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还记得刚到澳洲的第一天,我和室友坐在宿舍里吐槽中国大学和澳洲大学的差别。小王说:“你们中国大学上课就是听老师讲,澳洲这边老师倒是挺开放,常让我发言。”说完他摆出一副“我就是个积极分子”的表情。其实,这种感觉很普遍,很多留学生都在适应两边的教学风格差异。今天,就跟你聊聊我和朋友们亲身经历的那些事,让你对中国大学和澳洲大学有个更真实的了解。
课程安排:澳洲大学更灵活,中国大学更“规矩”
在中国大学,大家都习惯了固定的课表和必修课。比如我在北京大学读本科,那时候课程安排基本是一学期固定的课,每门课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评估方式。你得跟着学校的节奏走,选课自由度不太大。
澳洲大学就不一样了。以墨尔本大学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专业要求灵活选课。你想跨学科选课,比如商科学生也能修点设计课程,甚至可以选修一些文科或者理科的课程,这种自由度让人特别兴奋。课程之间的时间也安排得宽松,不会一天到晚挤满课。
这让我刚开始很不适应,因为得自己规划学习计划,还得自己跟导师沟通选课,有点像给自己做“时间管理”。不过习惯后,感觉更能锻炼独立性。
成绩评定:GPA和百分制完全两套体系
说到成绩,我发现最大的不同是评定体系。国内大学基本都是百分制,90分以上是优秀,80多算良好,60分才算及格。澳洲大学一般用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点)来衡量,满分一般是7分。
比如我朋友在悉尼大学读书,他说拿个6.5的GPA就挺不错了,跟中国的90分差不多。澳洲大学考核还挺全面,不只是考试成绩,平时的作业、小组项目、课堂参与都会算进总评。
这个体系让你不能只靠期末考试冲成绩,得持续稳定地表现。刚开始一门课没跟上,成绩可能会拉低整个GPA,压力挺大。
语言要求:TOEFL和IELTS哪个更常见?
说到申请语言成绩,中国学生最熟悉的就是TOEFL(托福考试)和IELTS(雅思考试)。中国大学通常对这些考试要求不高,但去澳洲读书,这两种考试就成了敲门砖。
大多数澳洲大学更偏好雅思成绩。比如澳洲国立大学要求本科生雅思总分至少要6.5分,每个单项不低于6分。托福也可以,但雅思更普遍。准备的时候一定别糊涂,别到最后才发现成绩不符合要求,耽误申请。
我记得朋友小刘第一次托福考了90分,却没达到某些学校的要求,后来转考雅思才顺利申请成功。建议大家提前做好语言规划,别临时抱佛脚。
课堂氛围:澳洲大学鼓励发言,中国大学更注重听讲
在中国读书,基本上老师讲,我们听,偶尔提问。有时候课堂气氛特别安静,尤其是大班课,大家都低头写笔记或者玩手机。发言比较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澳洲大学课堂特别鼓励互动。以昆士兰大学为例,老师会不停提问,鼓励学生辩论,甚至有时需要做现场小组讨论。这种环境让人一开始很“紧张”,毕竟得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英语口语也得过关。
我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害怕发言,后来发现老师和同学都很包容,慢慢就放开了。久而久之,思考和表达能力也提升不少。你会发现,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大家一起探讨问题。
作业和考试:澳洲课程多样化,中国更“死磕”期末
中国大学的考试压力很大,一般都是期末考一场定胜负。你复习一个学期,靠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整门课的成绩。有时候期末考完,感觉轻松多了。
澳洲大学考核方式多样。很多课程会有平时作业、论文、小组项目、演讲、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多重组成。这也意味着你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得保持全程投入。
我朋友在蒙纳士大学说,他们有门课程,期末只占40%,平时作业和小组项目占60%。大家得经常提交作业,互相合作,压力虽然分散,但持续时间长。
校园生活:澳洲大学更注重学生多元发展
中国大学虽然校园大,但校园生活以学习为主,课余活动相对有限。学生会、社团也有,但人数和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澳洲大学的社团和学生组织非常丰富。像悉尼大学,有上百个社团,涵盖体育、文化、学术、志愿服务等方方面面。我室友小李就是学生会的一员,经常组织活动,还能锻炼领导力。
这对留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既能交朋友,也能更快融入当地文化。比如参加志愿活动还能积累社会经验,给未来找工作加分。
师生关系:中国“尊师如父”,澳洲更平等开放
在中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有点像“长辈和晚辈”,课堂上学生多半比较尊敬老师,少用第一人称称呼老师。课后也很少主动找老师聊天。
澳洲大学氛围很平等。学生喜欢直呼老师名字,甚至会开玩笑。导师办公时间也非常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去问问题或者聊学习规划。比如我在阿德莱德大学,有个教授还邀请我们喝咖啡,聊专业和生活。
这种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人觉得学习不再孤单,有问题能马上解决。
留学生身份:政策和签证要求差异
中国大学学生一般没太多身份压力,毕竟都在国内读书。澳洲留学生身份却伴随着签证政策、打工规定、健康保险等一堆手续。
澳洲政府要求学生持学生签证(Student Visa)入境,通常允许每两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像我朋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