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准备行李 | 避免超重,带必需品 |
重要证件 | 护照、签证和I-20表格不可少 |
电子设备 | 带充电器和转换插头 |
生活用品 | 适合美国气候的衣服 |
记得我刚准备去美国留学那会儿,整个人超级紧张,手忙脚乱地在宿舍打包。那时候同宿舍的学长跟我说:“别光带行李,带点实用东西才靠谱。”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去美国不是光带梦想和护照,打包的东西也得用心准备。后来我才懂得,带对物品真能让留学生活顺畅不少,尤其是刚到陌生环境,少点麻烦多点安全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赴美留学必带的那些实用宝贝,保证让你出门无忧。
护照、签证和I-20:通关三宝,没它们啥都不用说
刚听到I-20这个名字,很多同学可能一头雾水。简单说,I-20是一份学校发给你的美国留学证明文件,用来申请学生签证(F-1签证)。我有个朋友,当年去NYU(纽约大学)留学,结果I-20没带全套复印件,到了机场被问了半天,差点错过航班。护照和签证肯定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提前检查有效期,不然到机场才发现过期了,那就尴尬了。建议带正本和几份复印件,放在不同包里,防止丢失后手忙脚乱。
成绩单和语言成绩单(托福、雅思):入学和找实习的“身份证”
成绩单是学校验证你学术背景的关键材料。比如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入学时,要你提供高中或者之前大学的成绩单。还有托福(TOEFL,全称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和雅思成绩,这两项是证明你英语水平的考试成绩。美国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托福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线才能入学。我的学长当年托福差几分没一次过,后来天天练口语和听力,才在申请季赶上。带上纸质成绩单和电子版,方便学校注册或者找实习时用到。
常用药品和医疗记录:美国看病贵,带点“救命丸”省心省钱
刚到美国,如果生病去医院,花费会很夸张。我的室友在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感冒,买药比在国内贵好几倍。建议带些常用药,比如感冒药、消炎药、创可贴,还有你平时常用的处方药的英文说明和医生证明。最好把国内的疫苗接种记录也带来,学校注册健康系统或者申请保险时可能要用。这样一来,生病时能自己先应付,也方便医生了解你的病史。
电子设备和转换插头:别让电子产品成累赘
美国和中国的插头电压不一样,带个转换插头必不可少。我最开始没带转换插头,手机和电脑都用不了,超级尴尬。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一定要带,毕竟功课和社交都离不开它们。特别是带个移动硬盘或者U盘,存放资料和论文很方便。另外,记得装个美国的手机卡,像AT&T或者T-Mobile,收到邮件或找路都靠它了。
日常生活必备:衣服、床上用品和厨具,别想着美国啥都有
美国东西贵是真的。去年我在芝加哥的朋友说,冬天没带够厚外套,买一件羽绒服差不多400刀,贵到哭。一定带适合美国气候的衣服,北方学校冬天冷得冻人,南方则湿热。床单、枕头套也建议带,虽然学校宿舍有配,但不一定合你的习惯。还有简单的厨具,比如小锅、筷子,方便自己做饭。留学生预算有限,自己动手省钱又健康。
学习用品:笔记本、文具和打印卡,省下不少时间和烦恼
美国大学的课堂讲义和作业量大,笔记本和各种笔、荧光笔要带。打印卡或者打印机的充值卡也别忘,有的学校打印机是收费的。例如我在UCLA时,一张打印卡充值了20刀,打印几十页作业刚刚好。电子文档固然方便,但课堂上记笔记还是纸质的效率更高。别小看这些小东西,关键时候能帮你省不少麻烦。
银行卡和小额现金:钱途顺畅,万一断网也不怕
在美国开银行账户很重要,我入学时马上去学校附近的银行办了账户。建议国内带点美元现金,刚到机场和校园周边用得上。银行卡最好带国际信用卡和借记卡,方便线上线下支付。还有个经验,下载校园App,绑定卡能接收奖学金、打工工资什么的。别把所有钱放一张卡,分开放更安全。
生活小物和个人物品:让异国生活多点家的味道
带点家乡的味道很治愈。比如辣椒酱、方便面、茶叶包,偶尔想家时泡碗方便面,心情瞬间好起来。我有个朋友在波士顿,每次回宿舍都能闻到家乡菜的香味。还有耳塞、眼罩这些小物件,宿舍或者校外合租有时候闹哄哄,用得上。别觉得这些东西小,能帮你更快适应新环境。
留学APP和资料打印:提前准备,信息不再慌乱
出发前下载几个必须的APP,比如Google Maps、Uber、学校官方App和翻译软件。像我的朋友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手机几乎是生活必备。还有把机票、住宿确认单、保险单、学校录取通知书电子版和打印版都准备好。机场入境检查时,展示电子版比掏一沓纸方便多了。
说到底,留学生活复杂又新鲜,带对东西能让你少吃亏,少跑腿。别等到到了美国才后悔没带,或者临时买贵东西。多花点心思打包,别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琐事上。就像老同学跟我说的,留学就是一场马拉松,装备好才能跑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