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明确目标学校和专业 | 了解学校文化和申请要求,针对性写作 |
梳理个人经历亮点 | 挑有说服力的故事,不堆砌无关细节 |
突出软实力和成长 | 展现解决问题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
语言简洁真实 | 避免华丽词藻,语言要自然流畅 |
反复修改和找人反馈 | 多轮打磨,听取导师或学长建议 |
留学申请路上,为什么个人陈述超重要?
我有个朋友小李,申请加拿大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时,本科GPA(平均成绩点,反映学习表现)不算特别高,托福(TOEFL,英语水平考试)成绩也就刚过线,按理说竞争力不强。结果他那封个人陈述打动了招生官,成功拿到offer。为什么?因为个人陈述是你讲故事的舞台,是展示你独特经历和动机的地方。跟写成绩单不一样,没人比你更懂自己,这就是你的机会,千万别浪费!
锁定目标学校和专业,写得更“对味”
别一开始就写个万能版个人陈述,申请NYU(纽约大学)和申请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侧重点完全不同。NYU很看重申请者的创新和社会影响力,你可以谈谈自己参加的社会项目或者实习经历;曼彻斯特更重视学术研究潜力,适合写实验室经历或论文。前几届朋友告诉我,写的时候查查学校官网和招生简章,甚至翻翻往年拿offer学长的范文,内容更贴合,成功率才高。
挑选最有说服力的经历,不是越多越好
我认识的一个师兄申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时,简历里写了十多个经历,结果个人陈述写得乱七八糟。后来他改成专注讲一个在志愿服务中解决冲突的小故事,写出当时的困境、怎么处理、收获了什么,招生官一看就明白他的人品和能力。别以为堆经历就牛逼,关键是一个故事能让人记住你。
展现软实力,告诉招生官你会成长会思考
别只写“我参加了XX竞赛,获得了奖项”,那太空了。比如一位申请英国利兹大学的学姐,她写自己参加辩论社,输了几场比赛后怎么总结原因,调整心态,最后带领团队拿奖,这种反思和成长更打动人。学校想招的不是天生天才,而是有潜力、能面对挑战的人。软实力才是你的秘密武器。
语言不用太花哨,真诚自然最打动人
有时候看到有的同学用超级复杂的句子,反而让人头疼。我建议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写,句子短一点,语气真诚一点。托福考试里考的是你英语的沟通能力,个人陈述也是。比如申请澳洲莫纳什大学的那个朋友,她就用简单直接的英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她对专业的热情表达清楚,招生官说这很“接地气”,让她脱颖而出。
多次修改,找学长学姐或导师帮看
我记得自己写个人陈述时,改了不下五遍,朋友和导师的反馈都特别重要。有个朋友申请美国史丹佛大学,导师帮他指出某段太啰嗦,另一位学长说某个经历写得没重点,改了之后申请文书瞬间清爽有力。找人帮忙改稿,尤其是有留学经验的,能帮你发现盲点,真得花时间去做。
别忘了凸显你和学校的“契合度”
拿我一个申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同学举例,他在文书里讲了自己对该校某个教授研究领域的了解,甚至联系过教授讨论过项目。这种细节让招生官觉得你不是随便投的,而是真的对学校和专业感兴趣。写个人陈述时,能表现出你对目标院校的认知和期待,成功率大大提升。
遇到卡词眼别慌,先停下来理清思路
写个人陈述卡词眼很正常。比如我有次写申请材料,突然不知道怎么表达“团队合作”,心里堵得慌。这时候别硬写,先回头想想经历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别人怎么评价你。把具体细节写出来,比空洞的形容词更有说服力。慢慢来,灵感会有的。
别光关注成绩,讲讲你的“多彩生活”
成绩很重要,但招生官更想知道你这个人。一个申请纽约大学的同学告诉我,自己平时爱跳舞还自学编程,他的文书里都写了,强调这些活动怎么让他更有创造力和自律。这样的人才更吸引招生官,因为他们未来在校园生活里更活跃,更可能为学校带来贡献。
实用建议:动手就写,别让完美主义拖住你
很多人怕写不好,反复推迟开始。我说,没关系,先写个草稿,别怕错,写完再改。写个人陈述不是考试,不是一次过的事,是磨出来的。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弄,留点时间给自己和别人帮你润色。你的故事只有你能讲出来,越早开始,越有时间打磨,越容易让人听进去。动手吧,给自己一次展现真实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