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准备简历和作品集 | 突出实习相关经验,语言要简洁明了 |
提升GPA和语言成绩 | GPA是平均成绩,TOEFL是托福英语考试 |
利用学校资源找实习 | 关注学校Career Center和招聘会 |
刷题和面试准备 | 多练LeetCode,模拟面试很重要 |
网络人脉和主动联系 | LinkedIn加校友,主动发邮件问机会 |
为什么实习这么重要?先说说我当年的故事
我还记得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天天想着赶紧把课修完回国。那会儿根本没意识到实习对未来有多重要。后来身边很多朋友因为有了实习经验,毕业后拿到offer就轻松多了。比如我一个在纽约大学(NYU)的学长,去年暑假找到谷歌实习,简历直接亮瞎HR,毕业后也拿到了大厂的全职offer。反观没实习的同学,找工作时碰了不少壁。你别看美国大学课程多,实习才是打开职场大门的钥匙。
简历和作品集一定要早准备,别等着最后临时抱佛脚
简历在美国求职特别重要,干干净净一页纸,突出和实习相关的经历,语言尽量用动词开头,比如“developed”、“managed”等。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学姐告诉我,她从大一暑假就开始慢慢修改简历,不断加项目,最后才有了那份能打动Facebook HR的版本。作品集(Portfolio)尤其适合设计、编程专业,放GitHub或者自己建个网站都可以。别忘了,简历和作品集就是你的“门面”,第一印象很关键。
GPA和TOEFL成绩真的不能忽视,尤其是顶尖公司很看重
GPA就是你的平均成绩,很多公司都把它当作筛选简历的第一关。虽然有些公司说“看重能力”,但没有好成绩,很多时候根本进不了面试环节。比如我有个朋友在UBC,GPA保持在3.7(满分4.0),一边准备托福(TOEFL,全称是“托福考试”用来衡量英语水平),一边申请实习,最终顺利拿下了微软的offer。托福成绩一般要求80分以上,越高越好,毕竟要证明你能在职场用英语交流。英语不好,沟通是大问题。说实话,这两样东西能打基础,后面刷题、面试才有底气。
学校的Career Center和招聘会,是你最强的武器
很多留学生忽略学校的Career Center,觉得自己网上找就行。别闹了,像NYU和UBC都有超级专业的就业指导中心,还有各种招聘会。比如UBC每年都会有“职业日”,很多大公司都到现场直接面试。你去参加,能现场问HR,投简历,甚至约面试时间。很多时候,好机会就是这样被你抓住的。学校还会帮你Mock面试,给你建议,千万别浪费这些资源。拿到实习offer,多半得靠这些渠道。
刷题和面试准备很关键,尤其是技术岗的同学
技术岗的面试题一般都挺难,刷LeetCode成了标配。我在NYU的朋友告诉我,他当初每天晚上花2小时刷中等难度的编程题,并且找校友模拟面试。面试不只是coding,还会问行为问题,比如“你怎么解决团队冲突?”这些都得提前准备。没准备好,面试就挂了。记得多练习表达,别人不懂你的代码,你的实力也没用。技术岗位的实习竞争激烈,准备是赢的关键。
建立人脉,主动联系校友和HR,机会才会主动找上你
LinkedIn是找实习的好帮手,尤其是加校友关系。UBC有个“校友导师计划”,我一个朋友通过这个联系上了前辈,前辈不但帮他修改简历,还帮他推荐到公司里。别害羞,主动发邮件给HR表达兴趣,附上简历和作品集,真诚点,回复率会高很多。很多时候,机会就是被主动争取来的。你要想想,别人都在抢,躺着等没用,得多走出去,多问多交流。
小建议:别总想着完美,先行动起来,机会才会多起来
我见过太多同学拖着简历不改,刷题不做,最后实习没着落。美国留学时间宝贵,实习经验才是你以后回国或留美找工作的“敲门砖”。跟我说,别怕做不好,做了才知道哪儿不行,再慢慢改。别怕英语不够好,练习多了自然流利。准备实习就是一个“边做边学”的过程,不要每天抱怨机会少,自己先动手,你想要的实习机会才会慢慢跑过来。说白了,实习是你和未来职场之间的桥梁,别光盯着成绩和课本,动起来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