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选择语言学校 | 看学校口碑和课程设置,别只看价格 |
准备入学材料 | 成绩单、护照、财力证明,别忘了翻译件 |
签证申请 | 提前准备,留意日本使馆最新政策 |
到校后适应环境 | 利用学校资源,多结交朋友,练习日语 |
去日本读语言学校,真有你想的那么值得吗?
我记得大二那年,我室友小李突然跟我说:“我打算去日本读语言学校,先学日语,再申请大学。”当时我还觉得挺酷的,日本动漫多,文化也吸引人。但后来既羡慕他也有点担心,毕竟这条路听起来不过是先多花钱、多耗时间,有点迷茫。其实,很多同学都在思考:去日本读语言学校,到底值不值得?我这几年见过不少朋友走这条路,今天就像跟你唠嗑一样,聊聊我听到和经历的真实故事。
语言学校是进入日本大学的“敲门砖”,但不等于包赢
我朋友小张去年去了东京的一所语言学校,叫“东京文化学院”,这里挺有名的,很多人毕业后考上早稻田和庆应。日本的语言学校主要帮你把日语水平提上去,达到能用日语读大学的程度。日语能力考试日语等级(JLPT)N2是基本门槛,有的学校甚至要求N1。小张花了一年多时间,日语水平从零基础到N2,才敢申请日本的大学。
不过要知道,语言学校并不保证你以后能顺利考入理想大学。就像在加拿大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申请硕士时,光有GPA(平均成绩点,衡量学习成绩的指标)和TOEFL(托福,测试英语水平)没保证一定录取一样,语言学校只是帮你把“语言”这道关过了,后面的大学申请还得靠你自己。
花钱花时间,但积累的人脉和生活经验,绝对值回票价
另一位朋友小美在大阪读语言学校时说:“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体验了日本的传统节日。”语言学校不仅是学语言,更是个社交圈。你会发现,和日本同学、国际学生混在一起,不仅日语进步快,也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以后找工作或者申请大学都很有帮助。
日本很多语言学校会安排学生打工,这也是个实际的锻炼机会。像小美就利用打工赚点生活费,也练习了日常沟通。虽然政府对工作时间有限制,但只要合理安排,既能减轻经济压力,也能积累社会经验。
语言学校的选择,决定了你的“起跑线”高度
我身边有个朋友小强选择的是名气一般的语言学校,结果他觉得课程太基础,教学质量也不稳定,结交的朋友大多是刚来不久的,缺乏学习氛围。相比之下,小张的东京文化学院有专业的老师,还有丰富的升学辅导资源,帮他规划升学路线。像东京文化学院和名古屋外国语大学语言学校,常年与日本大学有合作,升学率高达70%以上,非常靠谱。
所以,别只看看学费便宜,语言学校的师资力量、升学支持、生活服务都很关键。日本留学政策也偏向鼓励高质量的语言学校,比如文部科学省认证的学校,这些学校比较靠谱,签证办理也更顺利。
签证和留学政策,别被小细节绊住脚
签证是很多人头疼的事。语言学校的学生签证和本科生签证不太一样,申请时学校会给你发“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这是日本使馆决定发签证的关键材料。去年疫情期间,很多人都被政策影响,签证难办,时间长。
我听说NYU(纽约大学)有些学生本来计划转学去日本语言学校,最后因为使馆审核严格,时间紧张,只能改计划。所以去日本读语言学校,要提前做好材料准备,留意日本使馆官网的最新通告,最好提前3个月开始办理。
语言学校毕业后,不一定非得考大学,工作也是个选项
很多人觉得语言学校就是为考大学铺路,但其实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像小李毕业后没继续读大学,直接在东京找到了一家IT公司实习,靠他在语言学校学的日语和人脉打开了局面。
日本对留学生工作政策也有支持,比如毕业后最长可获得一到三年的“特定活动签证”找工作。这段时间可以多尝试各种行业,积累经验。语言学校学的日语能力和在日本的生活适应力,能给你加分。
语言学校的生活不全是甜蜜,压力和孤独也是真实存在
我和几个朋友聊过,他们都有过语言学校生活中遇到困惑的时刻。语言不流利,文化差异大,想家心情难免低落。尤其刚开始的几个月,大家都在努力适应,孤独感会比较强。
比如小美说她刚去的时候,连买个饭都觉得难,还有点被孤立。后来学校开了社团活动,认识了朋友才好很多。所以建议大家利用学校资源,主动参加活动,不要把自己关起来。
实用建议:入学前问问自己,语言学校是工具还是终点?
如果你想去日本读语言学校,先想清楚你期待什么。是想纯粹提升日语水平?还是想借此打开日本大学的大门?还是想积累日本生活经验,甚至未来找工作?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
语言学校不是万能钥匙,但绝对是个不错的跳板。像我们看到的东京文化学院、名古屋外国语大学语言学校这些口碑好的学校,能帮你理清升学、工作思路。别光听朋友圈说“读语言学校就是浪费时间”,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
真的想去,就提前做功课,选好靠谱学校,准备好签证材料,多交朋友。你会发现,这段经历虽然有辛苦,但也很值得。毕竟,留学不光是读书,更是学会独立生活,适应不同文化,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