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寄宿家庭规则 | 尊重家规,及时沟通,避免尴尬 |
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 多交流,展示兴趣,增进感情 |
学会表达需求和感受 | 诚实说出困扰,避免积压情绪 |
了解当地文化差异 | 尊重风俗,提升适应力 |
保持学习与生活平衡 |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压力过大 |
还记得我刚到加拿大UBC读高中的时候,第一天去寄宿家庭,心里那个紧张啊,手心全是汗。寄宿家庭妈妈笑嘻嘻地迎接我,家里还摆了我喜欢的水果。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不是一个孤单的留学生,而是被当成家人一样对待。可别小看这份感觉,寄宿生活能让留学体验加分不少。咱们今天就聊聊,怎么才能轻松融入寄宿家庭,别让自己孤单或尴尬。
先摸清家规,别一头撞进去
记得我在纽约NYU旁边寄宿的那阵子,第一顿晚饭还没吃完,房东突然说“你晚上10点必须回家”,我当时一头雾水,以为自己能自由出入。原来他们家挺讲规矩的,大家都尊重时间作息。后来我才知道,提前问清楚家规是基本操作,比如几点睡觉,浴室使用时间,有没有什么不能碰的东西。这样你不会一上来就踩雷,也显得你对他们生活尊重。啥事都藏着掖着不好,要主动问,没准还能顺便聊聊他们的生活习惯,气氛更棒。
放下手机,多参与家庭活动
我室友小李在澳洲读书的时候,刚开始很宅,寄宿家庭的圣诞聚餐他都没怎么加入。后来他主动问家里能帮点啥,结果被拉去厨房帮忙做饭,顺便聊了很多当地传统。后来他告诉我,那次经历超暖心,感觉真正融入了一个温暖的环境。寄宿家庭一般都很欢迎你参与,不管是看电视、帮忙做饭还是一起玩游戏,都是沟通的好机会。别光自己玩手机,多看多听,感情自然就上来了。
不懂别憋,学会表达需求
有次我朋友小张去英国留学,寄宿家庭给的房间太冷,他没敢说,结果感冒了。后来他说,真希望早点说出来,家里很乐意帮他调暖气或者多给毯子。很多时候我们留学生不想麻烦人,遇到问题憋着,其实对双方都不好。学会用简单英语或者中文和家里沟通,告诉他们你的困难和需要,比如饮食口味、作息安排或者文化冲突。寄宿家庭一般都很理解,只要你开口,问题都能解决。
适当了解当地文化,不当“井底之蛙”
我认识一个在加州读高中的朋友,她一开始对美国的礼仪一窍不通,比如吃饭时不能大声说话,家长会时要主动打招呼。后来她看了很多YouTube上的生活视频,甚至参加学校文化交流活动,慢慢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结果她跟寄宿家庭的关系越来越好,甚至被邀请参加亲戚的聚会。文化差异很正常,试着主动去了解和尊重,会让你更轻松地融入那个环境。
学习和生活要平衡,别光顾着融入忘学习
我自己在UBC准备GPA(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用于衡量学业表现的平均成绩点数)和TOEFL(英语水平考试)的时候,寄宿家庭妈妈给了我很大帮助。她会提醒我别熬夜,帮我规划学习时间,也经常问我学校情况。寄宿生活不能只顾着玩和适应,学习也是头等大事。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好心态,寄宿家庭其实可以是你最好的学习帮手。
常怀感恩,真心对待你的第二个家
寄宿家庭是很多留学生的“第二个家”,他们给予你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支持。我的一个同学曾送了寄宿家庭自家做的家乡小吃,表达谢意,结果被邀请一起参加家庭旅游。真心和感恩能打动人心,留学生刚开始可能孤单或不适应,但多付出一点感情,收获的远比你想象的多。
遇到问题别怕,学校和平台都是后盾
比如我在加拿大读高中时遇到寄宿家庭不太适应,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老师帮我协调换了个更合适的家庭。现在很多学校和平台都有专门负责寄宿家庭生活的工作人员,像lxs.net上也有很多经验分享,遇到难题别憋着,找专业人士帮忙就是聪明的选择。
说白了,寄宿生活其实就是“你家里人”和“你另一个家”的结合。别害怕去交流,别害怕去表达,别害怕去适应。只要真心去对待,寄宿家庭生活不仅让你学到书本外的东西,还能让你在留学路上少走弯路。下次拿起电话或敲门,和寄宿家庭聊聊你的心事,这才是留学生活最暖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