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确定专业和学校 | 不要写得太泛,针对目标学校的项目特色写 |
突出个人经历 | 避免流水账,展示真实成长和能力 |
避免空洞口号 | 用具体例子支撑每一句话 |
语言真实自然 | 别刻意写得太“官方”,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
反复检查和修改 | 留时间给别人帮忙看,特别是母语是英语的朋友 |
留学生申请PS,那些坑你踩了吗?
还记得我申请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时,那会儿苦恼死了。PS(个人陈述)写了一大堆,老师说太泛,不够针对性。后来改了几版才合格。你要知道,PS就是你跟招生官“开口说话”的机会,写不好,连门都进不了。别以为有GPA(平均成绩点数)和TOEFL(托福英语考试成绩)就够,PS差了,申请一样凉凉。
别写“我爱学习”,告诉他们你怎么爱
我一个朋友申请NYU(纽约大学)商科,开始写的PS里全是“我很努力”“我喜欢挑战”这些空话。导师直接说“太空洞”。后来他加了自己创业的小故事,怎么从零开始卖二手书,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个故事不仅显得真实,还展示了他的领导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招生官看到这些比一堆空洞的赞美自己舒服多了。
针对学校,好好“研究”再写
很多同学PS写完了就“发射”,没看目标学校的项目特色。比如UBC工程项目很注重创新和社区合作,你PS里光说自己喜欢编程没提过社区活动,肯定不够有说服力。你可以说参加过机器人俱乐部,带领团队参加社区比赛,把自己跟他们项目的匹配度拉近。这样,招生官会觉得你是“合适的人”。
别当流水账小抄,讲故事才有味道
一位学姐申请澳洲国立大学(ANU)时,PS写得特别专业,但看起来就是列时间线的事件。后来她改成了“我在大学期间如何发现自己对环境科学的热情”,讲述了一次实地调研,遇到环保难题她怎么努力解决。故事生动,情感真挚,那年她顺利收到录取通知。
语言要自然,别装学霸
很多小伙伴写PS时想让自己看起来超级牛,结果句子拗口到不行。我建议你不如像跟室友聊天那样写。曾经看到一个申请波士顿大学(BU)的PS,语言简单直接,语气轻松,反而让招生官觉得真实可信。毕竟,他们要的是真实的你,不是“机器人”。
别忽略逻辑,申请官看得可明白呢
我有位朋友申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他写的PS里,思路跳跃,让人看了头大。招生官可能一头雾水,反而降低好感。写PS要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从你的背景到目标,再到为什么选这所学校,逻辑清晰,才能让人舒服地读完。
别忘了“量体裁衣”,每校专属版本
有的同学嫌麻烦,一个PS发给所有学校。其实大错特错。比如申请康奈尔大学(Cornell)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Waterloo),两者项目特点和文化氛围大不相同。你得针对每个学校写专属版本,突出和学校契合点。招生官一眼看出你“量身定制”,录取概率蹭蹭蹭往上涨。
找母语者帮忙润色,别全靠自己
英语不是母语,写完PS一定要找母语是英语的朋友或者专业老师帮你看看。哪怕你很自信,别人帮你改改句式、词汇,让语言更地道,会让PS更有分量。比如我找了个美国朋友帮我润色,改了几处后,申请纽约大学成功率明显提高。
别怕删,删掉那些“无用信息”
有些同学喜欢把所有获奖和活动都写上,结果PS变得很乱。重点是突出最相关、最能体现你的能力和性格的经历。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时,我删掉了几个和专业毫无关系的活动,PS反而精炼又有力。招生官一眼能抓住重点。
用具体数据和细节说话,更有说服力
一个案例,朋友申请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他写“我在实习中表现出色”,改成“我在实习中独立完成了3个项目,提升部门效率20%”,说服力立马翻倍。具体数据和细节让招生官看到真实能力,远胜空洞描述。
最后,给你点实用建议
PS不是你写给自己的报告,是给招生官看的“第一印象”。别想着写多华丽,只要真实、具体、针对性强。写完后隔几天再看,想象自己是招生官,挑刺。再找朋友帮忙改改。用心写的PS就像给自己穿上“战袍”,战斗力拉满。别耽误时间,赶紧开始写,赶紧改,未来的录取通知书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