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支类型 | 大致费用范围(加币) | 备注 |
---|---|---|
学费 | 15,000 - 40,000 | 根据专业和学校不同波动大 |
住宿费 | 8,000 - 15,000 | 校内宿舍或校外租房差别明显 |
生活费(吃饭、交通) | 6,000 - 12,000 | 城市消费水平影响大 |
医疗保险 | 600 - 1,000 | 大多数省份要求 |
其他(书籍、娱乐、机票) | 2,000 - 5,000 | 因人而异 |
你听说过50万加币一年留学费吗?我来告诉你真相
还记得刚决定去加拿大留学的时候,听宿舍里学长学姐说:“哎,准备50万一年预算吧,别太紧张!”当时我心里那个咯噔,天哪,这也太贵了吧?后来自己做了点功课,查了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学费,还有留学生论坛的真实花费,才发现其实没那么吓人。今天跟你聊聊,到底一年去加拿大留学,花费到底需不需要50万人民币,听完你一定能放下心。
学费真的有那么高吗?看专业和学校差距就知道
比如UBC本科的国际学生学费,文科专业大概1.8万加币一年,理工科专业可能要3万加币左右(1加币大概5.2人民币)。听起来好像不少,但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9万到15万上下。再看看多伦多大学和麦吉尔,差不多范围。商科、医学类可能更贵,尤其是研究生项目。举个例子,我一朋友读UBC商学院,学费大约是3.3万加币一年,折合人民币大概17万左右。除非你选择某些高端专业,或是私立学校,学费一般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住宿费差别大,住校还是租房很关键
住在温哥华这种城市,住宿费不小。UBC的校内宿舍,平均每年大概8,000到12,000加币,包水电和互联网,方便省心。校外租房就更灵活,跟朋友合租的话,一个人的房租能控制在700加币左右每月,也就是8,400一年。如果你去多伦多,房租可能会更贵,市中心的小房间月租轻松1000加币起。总之,住宿花费根据地段和生活习惯大相径庭。记得我一个同学在蒙特利尔租单间,一年花了不到7,000加币,生活压力明显小些。
生活费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恐怖
食物、交通、手机套餐这些日常开销,拿温哥华来说,平均每个月大概800加币左右,主要是吃饭和公交。学生会办学生卡,一年买个公交年票大概1000加币,能省不少。自己买菜做饭、偶尔外卖,完全能控制预算。我朋友在多伦多留学,平时喜欢逛超市,平均每月花费差不多7、8百加币。如果你不天天出去玩,生活费一年控制在6,000-10,000加币很现实。
医疗保险别忘了,这个是必须花的
加拿大各省对留学生医疗保险有硬性要求。以BC省为例,留学生需要买叫做MSP(医疗服务计划)的保险,一年大概600加币。如果是在安省(Ontario),学校一般会帮你办理叫做UHIP的保险,费用稍微贵点。医疗保险别忽视,生病了能报销70%-90%医疗费,绝对划算。去年我朋友生了场小病,光是挂号和药费就花了加币50多,有了保险省了不少。
书本和其他杂费,有时比想象中省不少
读书的时候,买书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很多课本都有电子版,或者学校图书馆有借阅资源。我在UBC读书那会儿,买书花了不到500加币一年。娱乐、手机、偶尔机票回国,估计1,000 - 2,000加币一年。整体看,这些“零零碎碎”的费用虽然不能忽视,但占总预算比例不大。合理规划,省点钱其实很简单。
留学政策变化快,奖学金和工签要争取
加拿大政府一直想吸引国际学生留在本地发展,很多学校提供奖学金给优秀学生。我那朋友拿到了UBC 5,000加币的奖学金,抵减学费压力很大。另外,留学生毕业后可以申请工签(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简称PGWP),最长三年,这段时间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挣点钱补贴生活。这样算下来,一年总花费的压力会减轻不少。政策虽然不断调整,但整体趋势向好,挺值得期待。
汇率波动也会影响预算,别光盯着数字看
人民币兑加币的汇率不是固定的,近几年波动挺大。比如人民币贬值,50万人民币可能只换到9万加币,预算就得调整。留学预算建议多留点余地,别刚好够花,预备点应急资金。听我一句,平时关注汇率变化,分批换外币,能省不少心。花钱不是越多越好,合理规划才是王道。
50万一年听起来吓人,但其实大部分人完全没这么花
我见过很多朋友,花费一年20万多人民币就挺轻松的了。那个50万是极端情况:比如在多伦多市中心租豪华公寓,高端专业学费,再加上天天吃大餐玩乐。留学生活不是炫富大赛,合理规划才是重点。你可以选择价格适中的学校和专业,住校舍或找靠谱室友合租,生活节省点,绝对能把钱花得舒心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