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大一打基础,了解专业和目标 | 选对课程,搞清研究方向,留意GPA(平均绩点) |
大二开始准备TOEFL(托福)和GRE(研究生入学考试) | 提早准备,避免考试压力太大 |
大三注重实习和科研,积累背景 | 找导师关系,参与项目让申请更有竞争力 |
大四完善申请材料,写好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 提早准备,多找老师打磨文书 |
大学四年高效规划美国研究生申请,聊聊我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
还记得刚来美国读本科的时候,我完全没想过研究生申请这回事。大一刚适应新环境,忙着交朋友、选课,根本没头绪。那时候跟室友聊天,她说她已经开始备考托福(TOEFL,是测试英语水平的考试)了,我觉得太早了吧。结果两年后申请季一到,她顺利拿到纽约大学(NYU)的录取,而我还在慌乱中抓资料。其实,大学四年里怎么规划研究生申请,真的是一场“马拉松”,你慢一步,机会就跑掉了。别急,接下来我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怎么一步步高效规划,争取拿到理想学校的offer。
大一:先弄明白自己想学啥,GPA(平均绩点)一定不能拉垮
我认识一位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学长,他大一就非常清楚自己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选课也紧跟这个方向。你知道吗,GPA其实就是你的学业成绩平均分,学校通常满分是4.0,美国研究生院很看重这个。大一成绩虽还不重要,但如果基础课挂了,后面修正很难。他学的是CS,第一学期选了专业相关课程,成绩基本都在3.7以上,到大二就开始接触更高阶的编程课程,给后续申请打好底子。反观我,大一一头雾水,选课杂乱,基础课GPA还不到3.0,申请时吃了大亏。所以建议你大一就把目标专业定下来,认真对待每门课,尤其是专业必修课,毕竟GPA是敲门砖。
大二:开始备考托福和GRE,别拖到最后那个月才临时抱佛脚
我那时候托福考了两次,第一次没准备充分,口语部分特别紧张,分数没达到目标。后来一个朋友告诉我,最好在大二暑假开始准备托福,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提前打好英语基础。托福是美国大学研究生申请中常用的英语成绩证明,分满分120分。除了托福,一些专业还要求GRE(研究生入学考试),像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这些顶尖院校特别看重GRE成绩。大二的时候,别光顾着玩,安排固定时间复习考试内容,找资料,做模拟题。提前拿到好成绩,申请时才不用慌张,也有时间重考提升分数。
大三:实习、科研不能缺,背景强了才有资本谈offer
大三是我最焦虑的阶段,身边朋友都忙着实习和找导师做科研项目。我一个室友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读书,她大三暑假实习了谷歌,回校后还参与了一个数据分析的教授研究项目。她后来申请研究生时,这两段经历被录取官重点提及,直接加分不少。实习和科研其实就是你能力的“证明”,能显示你对专业的兴趣和潜力。没有这些经历,申请时很难脱颖而出。你学校如果没强制要求,大三暑假一定要找实习,课余也可以主动联系教授参与研究,哪怕是帮忙整理数据、文献也算积累。
大四:文书和推荐信,提前准备才能打动招生官
大四申请季我最抓狂,文书写了N稿,推荐信也是一波三折。我一个朋友申请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文科硕士,提前一学期去找导师沟通,给导师准备了详细的材料,包括成绩单、简历和研究计划,结果导师写出的推荐信内容具体又有说服力。推荐信很重要,招生官看得多了,情真意切的推荐信很能打动人。文书(个人陈述)更不能临时抱佛脚,最好在大三年底或大四开学时开始写,多让老师、学长帮忙修改。这样不仅能突出你的优势,还能体现出你对专业的热情。拖到申请截止前写,很容易内容空洞,表达也不清晰。
留学申请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早点规划你就轻松
说到底,美国研究生申请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事。你想想,如果大一没把GPA搞好,大三又没实习科研,大四临时赶文书,一切都是堆积的压力,很容易慌乱。像我身边很多先申请到UBC研究生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学四年每个阶段都做了些准备,虽然辛苦,但他们申请成功后都觉得值。你要把申请当成大学生活一部分,慢慢积累,才不会后面焦头烂额。别光想着申请成功,更要享受准备过程,积累技能和人脉,这些都是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你也赶紧动起来吧,越早规划,越能从容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