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考虑院校申请 | 疫情政策变动,学校是否支持线上/线下课程都要了解清楚 |
准备语言考试 | TOEFL(托福)和IELTS(雅思)考试安排可能受影响,要提前预约 |
签证申请 | 使馆服务可能不稳定,提前准备材料和预约时间 |
出发前健康准备 | 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证明必不可少,政策随时变 |
疫情下的留学,到底值不值得?一位过来人的真心话
你有没有想过,疫情这么严重,还要不要出国留学?我大二那年也纠结过无数次。那时候我正在申请加拿大的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本来计划好好体验校园生活,结果来了个疫情,所有课程都改成线上,宿舍也不能住人。周围同学都问我:“你确定现在去吗?”我当时也很迷茫,但现在回头看,这段经历让我收获超出预期,忍不住想跟你唠唠实情。
线上课程不完美,但GPA(绩点)依然重要
疫情期间,像UBC和纽约大学(NYU)都推出了线上课程。虽然不能面对面上课,学习体验确实差了点,但成绩还是要拿的。GPA全称是“平均绩点”,就是你所有课程的分数加权平均,毕业和申请研究生都靠它。即使在家上课,我还是坚持打卡、复习,期末考试也认真准备。结果,拿了个不错的GPA,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一点不吃亏。
签证和入境政策像迷宫,耐心是关键
疫情期间,各国使馆签证政策变化快。比如我申请美国留学时,签证排期长到让人抓狂。NYU当时虽然允许线上注册,但大部分课程鼓励线下,签证迟迟拿不到,心情特别焦虑。后来朋友提醒我多关注使馆官网和留学生论坛,及时了解最新消息,多次申请才拿到签证。这个过程比你想象的复杂,但别轻言放弃。
疫情改变了留学生活方式,社交不再轻松
去UBC后,宿舍楼本来饭局、聚会满满,大家很快能熟络。疫情后,所有社交活动都受限,甚至图书馆关闭时间缩短,很多同学都觉得孤独。我那段时间学会了线上社团,参加Zoom聚会,虽然没以前热闹,但也认识了不少朋友。留学不光是学业,社交也很重要,这点疫情让人更珍惜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线上教学也有惊喜,灵活性反而提高了
线上课的一个好处是时间安排更灵活。像UBC的部分课程录制了视频,可以反复看,考试也有在线监考。加上时差问题,我白天复习,晚上参加直播问答,感觉效率提升了不少。有些同学甚至利用这段时间参加了额外的语言培训或实习,积累了不同的经历。这种灵活性是传统课堂无法比的。
心理压力大,但适应后收获自我成长
疫情带来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心理压力。刚到外面,疫情焦虑、孤独感让我一度想退学。特别是在纽约那种大都市,感觉一切都不安定。不过慢慢适应后,我学会了自己安排生活,积极联系学长学姐,加入心理辅导项目。现在想想,这段经历让我更独立,也更懂得珍惜当下。
语言考试安排不稳定,提前准备不吃亏
像TOEFL(托福,英语水平考试)和IELTS(雅思)在疫情期间考试场次减少,考位紧张。我身边朋友报考托福考试,提前三个月才抢到合适时间。有的考点临时关闭,还得重新预约。建议打算留学的朋友一定要提早规划考试时间,最好先考出理想成绩,避免最后一刻手忙脚乱。
院校政策多变,跟踪信息是必修课
疫情下,很多大学的留学政策变化频繁。比如UBC一度宣布秋季全线上,后来又改为混合授课。美国的学校也有开学延迟、签证政策调整。我的经验是多关注学校官网和官方邮件通知,加入学校的留学生微信群,收到消息第一时间调整计划。别以为只靠申请时的信息,后续变动多得让你措手不及。
实习难找,但网络资源更多了
疫情期间,线下实习机会大减,很多公司取消了暑期实习项目。我在纽约发现,虽然实体机会少了,但很多企业线上实习岗位增多。利用LinkedIn和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我找到一个远程实习,既能积累经验,也不用担心通勤安全。疫情反而让我学会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
出国留学还是值得的,尤其是你准备好了
看到这,你可能还是会问:“疫情这么乱,值不值?”我想说,这没绝对答案,关键看你准备得怎么样。如果你把语言考试、签证、适应疫情政策都规划好,再加上心理准备,留学依然是一次无价的历练。记住,留学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学怎么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疫情给了我们一个挑战,也给了成长的机会。
给想出国的你,几点大白话建议
别想着一步到位,疫情下留学是个慢活。先把语言考试考好,别拖到最后;签证材料多准备几份,早申请早安心;学校通知多看,变动信息别断线;保持和国内外朋友联系,心理压力大就找人聊聊。最重要的是,别被疫情吓住,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留学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管现在多难,未来都值得你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