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认识韩国酒文化的基本礼仪 | 不要自己给自己倒酒,尊重长辈,双手递酒 |
了解常见韩国酒的种类 | 烧酒、清酒、马格利酒味道和场合不同 |
学会适应韩国的饮酒氛围 | 聚会氛围活跃,可能要喝“杯酒敬友” |
避免饮酒过量的技巧 | 吃点下酒菜,多喝水,学会委婉拒绝 |
利用酒文化增进人际关系 | 懂得酒桌礼仪更容易融入韩国生活圈 |
留学生眼中的韩国酒文化揭秘,没经历过别说懂!
你知道吗?我刚到韩国弘益大学(Hongik University)那会儿,完全没准备跟韩国同学喝酒,结果第一次社团聚会,大家都拿着一瓶瓶烧酒(soju)热情邀请我。那时,我才意识到,韩国的酒文化不仅仅是喝酒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社交密码,不会玩,真的很难融入朋友圈。
韩国酒文化不像我们想象的随意喝喝酒
留学生刚开始都会觉得,喝酒就是喝酒,没啥讲究。其实不然。在韩国,倒酒和接酒都有一整套礼仪,比如给长辈倒酒要用双手,自己倒酒给自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我在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认识的韩国朋友直接跟我说,“do not pour your own drink”,这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你如果不懂,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尊重他们或者不懂规矩。
韩国的常见酒种你知道吗?其实选择酒也有门道
韩国常见的酒种其实挺丰富。烧酒(soju)是最普遍的,酒精度数大概16%到25%,比中国的白酒淡很多,但也够劲。还有清酒(cheongju),类似中国的黄酒,味道比较甜和顺滑。最特别的是马格利酒(makgeolli),就是那种乳白色的传统米酒,口感酸甜,酒精度数低,特别受女生欢迎。韩国留学生聚会时,烧酒搭配烤肉,马格利酒搭配韩式煎饼,各有风味。比如我在韩国釜山国立大学(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参加过一次聚餐,现场气氛超嗨,大家边喝烧酒边唱歌,完全是不同于国外那种安静喝酒的风格。
韩国酒桌气氛比你想象的还要热闹
在加拿大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留学时,喝酒一般大家安静聊天,偶尔举杯祝福。但在韩国,酒桌气氛超活跃,尤其是学生间的聚会。大家会轮流敬酒,发“杯酒敬友”的邀请(意思是大家一起喝一杯,表示友情)。我记得有次在首尔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和朋友一起喝酒,突然有人提议玩“真心话大冒险”,气氛一下子炸开了锅。刚来的留学生可能会觉得尴尬,但入乡随俗试着参与,感觉关系拉近了不少。
喝酒过量不是没可能,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我有个朋友刚到韩国弘大附近的语言学校读书,第一次参加迎新聚会,没控制好喝了太多烧酒,结果第二天宿醉了,错过了重要的英语课程。像英语语言能力考试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这种考试,成绩影响很大,你要是因为宿醉没发挥好,真是亏大了。韩国的饮酒文化虽然社交重要,但喝多了真的不好。建议多吃点韩式下酒菜,比如泡菜、炸鸡,喝酒时多喝水,遇到不想喝的时候可以用“我明天有课”或者“我最近身体不太好”委婉拒绝,韩国朋友通常能理解。
理解酒文化,帮你在韩国生活更顺畅
比如我在首尔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读研的时候,酒桌上的人际关系帮了我大忙。教授有时候会组织饭局喝酒,那是拉近关系、讨论项目的好机会。如果你能跟着一起喝,懂得敬酒礼仪,大家自然会更认可你。反正你也不能天天喝醉,但表现出尊重和参与感,别人会觉得你是“自己人”,合作起来也顺利多了。
酒桌上的这些细节,决定你能不能快速融入韩国圈子
有次我和几个韩国同学去江南的传统酒馆喝马格利酒,大家会在喝之前先给长辈敬酒,接酒时低头,举杯时也要稍微侧身表示尊敬。这些细节看似小,但对韩国人来说很重要。你要是忽略了,可能会被认为不够尊重,交朋友就难了。留学生在这里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在学习如何做“韩国人”,慢慢摸透这些文化,真的能让生活轻松不少。
酒其实是韩国社会的“黏合剂”,别小看它
有人说,韩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交润滑剂。我在韩国延世大学认识的中国朋友就说,喝酒是打开话匣子最快的方式。你可能在课堂上话少,但酒桌上一杯酒下肚,大家聊得飞起,友情也会更快建立。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围着小酒馆的火炉喝酒,暖心又暖胃。你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但试着融入,你会发现这世界真的有点不一样。
给你几个实用建议,帮你玩转韩国酒文化
别一上来就逼自己豪饮,学会慢慢适应。多问问身边韩国朋友,怎么倒酒、怎么接酒,体现你的诚意和尊重。记得带点好吃的下酒菜,比如炸鸡、年糕串,大家会很开心。还有,喝酒前吃饭,吃饱点才能减缓酒精吸收。关键是,酒是社交工具,不是比赛,懂得适可而止,朋友缘自然好。下次聚会别紧张,放松心态,跟大家一起举杯,慢慢你也能成为“酒桌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