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必看:如何打造进投行的黄金背景?

puppy

要进入投行,需保持高GPA和优秀托福/雅思成绩,实习经验越早越丰富越好,积极参与金融竞赛和校友活动以拓展人脉。同时,掌握财务建模、Excel等专业技能,考取CFA证书提升竞争力。面试时注重软技能训练,模拟行为和技术问题,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步骤 注意点
成绩和语言能力 保持高GPA(平均成绩点,GPA满分4.0),托福(TOEFL)/雅思(IELTS)分数要够
实习和项目经验 尽早找投行或金融相关实习,参与校内外金融竞赛
人脉和校友关系 多参加校友会、讲座和行业活动,建立靠谱人脉
专业技能和证书 学会财务建模、Excel,考个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提升竞争力
面试准备和软技能 模拟面试,多练习沟通、表达,准备Behavioral和Technical问题

你还记得刚到UBC的时候,那个来自北京的学长跟我说:“想进投行,别光刷GPA,实习不够你都无法站稳脚跟。”当时我还不太懂,后来慢慢才发现,投行这个圈子真不是光靠成绩能拿下的。特别是我们留学生,背景不够扎实,竞争就更激烈了。想要在美国、加拿大甚至欧洲的投行里脱颖而出,打造一个黄金背景,真的很重要,也很复杂。

好成绩是敲门砖,GPA和语言成绩别丢

投行最基本的“入场券”是你的GPA,简单说就是你大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满分是4.0。比如纽约大学(NYU)金融专业的招聘标准,通常要求至少3.5+的GPA。而且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成绩也不能拉胯,毕竟你得用流利的英文和面试官聊业务。UBC的国际学生中很多都是托福100分以上,雅思7.0+,这才符合HR的第一筛选。

我身边一位朋友,刚开始GPA只有3.2,后来刻意调整学习方法,最终冲到3.7,才拿到像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实习面试邀请。她说,没这个好成绩,简历连HR都懒得看。

实习经验决定你的“含金量”,越早越好

投行实习很吃经验。像多伦多大学(UofT)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的学长们,都会建议你从大一暑假开始找金融相关工作。哪怕是银行前台助理、财务分析助理,只要你能证明自己对金融有热情,对数据敏感,HR都会加分。

记得一个UBC学弟,他暑假进了一家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实习,参与了基金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这个经历让他在申请花旗银行(Citi)的夏季分析师项目时,脱颖而出。实习越丰富,面试时案例题应对越自信。

人脉不是空话,校友资源大大提高成功率

投行圈子很小,人脉关系非常重要。NYU有个“金融校友会”,经常有大投行的前辈回校分享经验,甚至直接给学生内推机会。你如果只是埋头做功课,错过这些活动,真的很吃亏。

我有个朋友通过参加UBC的金融俱乐部,认识了几位在高盛(Goldman Sachs)工作的校友,后来靠他们推荐,获得了面试机会。投行很多职位,都是靠内推拿下的,校友资源真的是你不可忽视的利器。

专业技能超重要,Excel和CFA帮你加分

投行喜欢技术型强的候选人,财务建模、估值分析,得用到好多Excel技巧。像UBC和UCLA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哪怕是网上自学也行。还有个证书,叫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很多投行招聘都特别看重,这个证书涵盖金融知识、伦理和实务技能,拿证不易,但含金量超高。

一个来自NYU的学姐告诉我,她在实习前自学了CFA一级内容,面试时能自信回答专业问题,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后来成功拿到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全职offer。

面试不只是考知识,软技能练起来

投行面试除了技术问题,还特别看你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Behavioral面试问题,比如“讲一个你解决困难的例子”,以及Technical问题,比如“如何估算某公司的市值”,都会问。多练习英文表达很关键,尤其是我们留学生,别紧张,面试官其实想看的是你思路清晰,能不能快速反应。

我一个同学在准备面试时,找了个美国本地朋友帮他模拟,练了好几轮。最后他说:“我最开始语速太慢,也容易卡壳,练习后自信多了。”这才顺利拿下高盛实习机会。

换个角度想,打造黄金背景就是给自己多条路

我跟你说啊,投行竞争特别激烈,光靠一两样优势根本不够。你得多面开花,成绩好、实习多、人脉广、专业技能硬、面试能力强。这样才能在众多留学生里脱颖而出。其实,这些经验不仅是投行敲门砖,换到其他金融行业、咨询或者创业时也非常有用。

别光想着进哪家公司,先把自己变得更值钱。做好这些准备,你就能多几个选择,不怕被“拒绝”打击。比方说,UBC、NYU这些学校的同学都这样做,才有那么多人能进入顶级投行,真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努力和方法。


puppy

留学雅思

83839 בלוג

הער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