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学校选课系统 | 提前熟悉Portal,确认开放时间,别错过抢课 |
规划必修与选修课程 | 查清专业要求,平衡难度和兴趣 |
关注GPA(平均成绩点)影响 | 别一味选难课,GPA对奖学金和实习超重要 |
合理安排作息和课程时间 | 避免同一时间段课程冲突,留点休息和自习时间 |
利用辅导资源和前辈经验 | 多问学长学姐,参加学术辅导和选课讲座 |
留学生必看:美国大学选课攻略全解析!
记得我第一次在纽约大学(NYU)选课的时候,差点没慌死。刚入学头几天,室友们都在群里疯狂讨论哪个教授教得好,哪个课容易拿A,我当时只知道要交TOEFL(托福,一种英语水平考试),根本没想过选课能这么复杂。后来才发现,选课不只是挑喜欢的课那么简单,直接影响着GPA——就是平均成绩点,这东西对奖学金、实习甚至未来申请研究生超级关键。
了解学校的选课系统,别光靠猜
每个学校的选课系统都不一样。像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用的是“Student Service Centre”,NYU用的是“Albert系统”,系统开放选课时间也不一样。有一次我朋友在UBC因为没注意时间,结果想上的热门课满了,最后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别的。建议你开学前几周就登录学校Portal(学生信息平台),了解什么时候可以选课,流程怎么走,提前把想上的课加到“心愿单”里。
规划必修课和选修课,别只选“轻松课”
专业必修课一定要先规划好,别等到大四才发现少了几个必修没修。一位在密歇根大学的学长说,他第一年就把所有基础课排满了,后来选课的时候压力小多了。选修课可以挑感兴趣的或者对职业规划有帮助的,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一点数据分析或者经济学入门课。别光想着“轻松拿分”,多学点实用技能,回头找工作会更顺利。
GPA真的很重要,别拿硬骨头毁了它
GPA(Grade Point Average)就是你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按学校不同是4.0满分或者其他制式。奖学金评定、实习申请、甚至研究生录取都看GPA。我认识的一个在波士顿大学的朋友,第一学期硬挑一门超级难的高阶微积分,结果挂科了,不得不重修,GPA一落千丈。换个思路,可以先选容易拿高分的课打好基础,再慢慢挑战难课,别急着跟别人比难度。
合理安排时间,别让课表变成噩梦
选课时一定要注意时间冲突。比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些热门课只在特定时间段上,跟别的必修冲突了就尴尬了。还有,别把课程都排在早上,留点下午或者晚上时间给自己复习、做作业或者参加社团。我的一个同学第一次排课把所有课都挤到早上,结果下午没时间准备考试,压力山大。课程间留点空隙,提前吃饭或者休息,状态才不会崩。
多找学长学姐和辅导资源,少走弯路
学校一般都会有选课讲座或者辅导老师,千万别觉得麻烦不去。纽约大学每学期开学前都会有“Academic Advising”,帮你理清专业规划和修课顺序。另外,多加学校的留学生群或者专业群,里面的学长学姐经验超丰富。比如哪些教授讲课风格好,作业量大不大,考试难度怎么样。他们的建议比网上攻略靠谱多了。
给你一句大白话:选课就是给未来铺路
选课看起来像是小事,别小瞧它。你选的每门课都关系到你的时间安排、学业压力、成绩表现,甚至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我当时没重视,结果大三才发现基础课没修齐,毕业都麻烦。选课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好,房子才稳。多花点时间规划,别怕麻烦,未来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