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找到合适比赛 | 看专业匹配和时间安排,不要盲目跟风 |
了解比赛规则 | 确认报名截止日期和团队人数限制 |
组队和准备 | 队友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提前模拟演练 |
比赛表现 | 心态放松,发挥真实水平,注意时间管理 |
总结经验 |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写总结提升自己 |
你还记得刚到美国留学时候,和室友聊起怎么提升竞争力吗?我那会儿,大家都说GPA(平均成绩点数)重要,语言考试TOEFL(托福)分数也得高。但说实话,光靠这些,简历看起来还是差点意思。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国际竞赛,直接给我申请研究生和实习加了不少分。今天就跟你聊聊,留美留学生必备的国际竞赛全攻略,帮你少走弯路,发挥实力!
竞赛选对了,才不会白费力气
记得我一个在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读计算机的朋友,他刚开始盲目参加各种编程比赛,结果因为比赛内容和专业不太对口,准备很辛苦,效果却不明显。后来他转向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这可是专门针对CS专业的,难度和认可度都高。最后他拿了省赛一等奖,简历立刻亮了不少。你看,选比赛一定要看专业匹配,也别光听别人说哪个火就跟着去。还有时间也得规划好,别比赛撞车或者考试期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提前搞清楚比赛细节,省得临时慌张
我有个NYU(纽约大学)的学姐参加过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她说最坑的是没提前看清楚报名截止时间和团队人数限制。她们组因为人数超标,结果报名被拒,那次机会就白白错过了。其实大部分比赛都会有官网或者学校社团群开贴,信息挺透明的。报名截止时间千万别拖,尤其是那些递交论文或者设计方案的竞赛,提前准备才有余地。团队限制有的比赛是3人,有的5人,太多人了协作反而麻烦,太少了压力大,找队友要讲究策略。
组个靠谱团队,才能赢得漂亮
一次我参加一个商业策划竞赛,队伍里有做市场营销的,有做财务的,还有擅长PPT设计的。我们分工特别明确,大家根据自己强项负责不同部分,最后方案又专业又有创意,评委给了满分。那次我们代表学校参加了区域赛,收获特别大。你自己一个人拼很累,不如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技能互补,平时多练习,尤其是团队演讲环节,提前模拟几次,避免临场尴尬。
比赛当天,放轻松,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记得第一次参加国际英语演讲比赛,紧张得手都抖了,但后来想想,评委看重的是你真实的表达和态度,不一定非得完美无缺。NYU的一个学弟告诉我,他每次参加辩论赛都提前做深呼吸,告诉自己“就当聊天”,结果发挥得更好了。比赛中注意时间安排,别答题答过头,也别太快结束,练习时计时特别重要。有些比赛现场还有观众,心态平和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发挥你平时练习的水平就行。
不管得奖没,写总结才是真的成长
记得有次参加一个数据分析比赛,我们组没拿奖,但我写了详细的项目总结,分析了哪些数据用错了、方案哪儿没说清楚。后来这份总结被教授看到了,还帮我改进简历,推荐我去实习。很多人比赛结束就完事了,其实写总结、反思经验,找出不足,对未来更有帮助。你还可以把作品放到GitHub或者个人主页,给面试官一个硬核证明。
多参加竞赛,简历和自信都能加分
我周围很多朋友都说,除了GPA和托福分数,国际竞赛经历是留美申请硕士甚至博士时的杀手锏。比如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生导师就特别看重竞赛经历,觉得这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体现。竞赛还能帮你接触前沿知识,快速融入专业圈子,实习机会也会多很多。只要你认真对待,竞赛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提升自己的捷径。
建议你,别怕开始,做就对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告诉你的是,别被那些“我没准备好”“怕输”的想法吓住。报名参加一个国际竞赛,可能刚开始会手忙脚乱,但慢慢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能力提升,心态也更成熟。别想着一步登天,先踏出第一步,哪怕只是旁听或者参加线上赛,都能积累经验。留学生活不光是读书,这些竞赛机会就是帮你走得更远的秘密武器。动起来吧,别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