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认识情绪,别逃避 | 接受自己情绪,别压抑或装没事 |
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 | 运动、写日记、跟朋友聊都可以,关键是坚持 |
学会设定合理目标 | 避免给自己太大压力,比如GPA(平均成绩点)目标要现实 |
利用学校资源帮忙 | 比如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有心理咨询,别害羞去用 |
定期反思和调整心态 | 留学生活变化多,情绪管理也要灵活适应 |
留学生的“情绪风暴”:那次我差点崩溃的期中周
还记得我大二那年在加拿大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中考试周简直像坐过山车。TOEFL(托福,一种英语水平考试)成绩还没出来,GPA(平均成绩点)目标又定得特别高,朋友们忙着申请实习,我整个人压力山大。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睡不好,情绪忽上忽下。后来才发现,管理好情绪,才能真正发挥水平,不然成绩和生活都掉链子。留学生活不容易,情绪这事儿超级重要,得认真对待啊。
承认“我也会难过”:不要把情绪藏起来
当我刚到NYU(纽约大学)时,看到周围人都很自信,自己却老是焦虑,感觉自己不够好,差点陷入自我怀疑。那时我试着告诉室友我的感受,没想到她也有类似经历。原来,大家都不完美,都会经历失落和孤独。别把情绪藏起来,憋着反而更糟。像NYU的心理健康工作坊也强调,第一步是承认自己的情绪,接受它,这样才能开始调节。
找到出口,别让情绪憋坏你自己
我认识一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学长,他说自己当年压力大时,最喜欢去健身房。运动不仅让他释放了紧张,还结识了很多朋友。你也可以试试跑步、打篮球,或者简单地写写日记,把心里话写出来。别小看这些小方法,它们让你慢慢把负面情绪转化掉,哪怕每天只坚持10分钟,也有用。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别偷懒。
不要给自己设“天花板”:目标要现实点儿
很多留学生刚开始都会给自己定超高目标,像GPA追满4.0满分,TOEFL要考110分满分。但我认识的朋友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因为压力太大,结果状态反而下降。后来她调整目标,设定每科争取B+,整体保持稳定,心情也轻松多了。其实,给自己挖坑太深,压力反而会拖垮你。合理目标,稳步提升,比一味追求完美靠谱多了。
不要害羞,学校资源帮大忙
UBC和很多国外大学一样,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一对一辅导,还有各种减压活动。刚开始我也很抗拒,怕被贴标签。但实际去体验后发现,咨询老师超专业,而且和你聊聊天,心里就舒服多了。还有NYU的留学生支援社团,大家一起分享经验,互相鼓劲。别觉得寻求帮助是弱点,反而是聪明人的表现。
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做心情体检”
留学生活变化快,有时课程紧,有时实习忙,有时又想家。前几个月我感觉挺好,后来开始焦虑焦虑,后来又开心开心。做好情绪管理,其实就是学会观察自己。可以每个月写个小日记,记录心情和压力源,找出规律。这样你能及时调整,比如放假多出去走走,或者联系家人,避免情绪“爆炸”。灵活适应,才是长久之计。
话说回来,情绪管理就是对自己好
我知道大家留学压力大,忙着拼GPA、准备TOEFL、找实习,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其实,情绪管理不是“软弱”,而是给自己充电的过程。像平时多跟朋友聊聊天,遇到压力别硬扛,学会放松,才能持续走得远。对自己好一点,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你们也试试,别等到情绪崩了才后悔,多花点时间照顾自己,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