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选校定位 | 结合GPA、语言成绩和专业背景,避免盲目冲刺。 |
准备材料 | 个人陈述要真实,推荐信找熟悉你的人写。 |
申请时间线 | 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别等到最后一刻。 |
面试准备 | 多练习常见问题,保持自信。 |
录取后跟进 | 及时确认offer,准备好签证材料。 |
嘿,你还记得去年冬天吗?我熬夜改个人陈述的时候,宿舍的灯都快烧了。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有个学长学姐来告诉我“这一步到底该怎么做”,就好了。现在我终于拿到了港大QS Top17的录取,真的特别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港大在QS排名里是第17名,这个位置对留学生来说可不简单。每年申请的人数多得像潮水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你也想去名校读书,那这篇经验绝对值得看看。
我本科是在UBC读的,GPA不算特别高,只有3.4。但我知道,GPA只是申请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你怎么展示自己。比如我申请的时候,就重点突出我在实验室的经历,还有参与的一些项目。
TOEFL我考了105分,算是中上水平。不过后来才知道,很多学校其实更看重口语和写作能力。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别只盯着分数,还要多练实际应用。
选校的时候我花了不少时间。一开始我以为只要看排名就够了,结果发现每个学校的录取标准都不一样。比如NYU就特别看重实习经历,而UCLA更注重学术成绩。所以我最后决定根据自己的优势来选。
个人陈述是我最头疼的部分。我写了好几稿,每次都觉得不够好。直到有次朋友帮我改完,我才意识到,原来好的文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感觉。你要让招生官感受到你的热情和独特之处。
推荐信也是个关键点。我找了两个教授,一个教我专业课,另一个是导师。他们都很了解我,写的内容也挺真实的。千万别找那种“随便写两句”的人,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申请时间线真的很重要。我一开始觉得还早,结果到了年底才发现事情太多。比如有些学校截止日期是11月,但你需要提前几个月准备材料。我就是因为没规划好,差点错过了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面试的时候我紧张得不行,但后来发现,只要提前准备,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我做了很多模拟练习,还问了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最后面试时,我居然还能笑出来,这让我自己都惊讶。
拿到录取通知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懵了。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生怕是系统出错了。但当我看到港大的名字时,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录取之后,我马上开始准备签证材料。这个过程有点复杂,需要各种证明文件。我建议大家早点开始,别等到最后一刻才慌张。
说实话,整个申请过程真的很累,但也很值得。它让我学会了怎么面对压力,怎么规划未来。现在的我,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如果你也在考虑留学,或者正在准备申请,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别怕失败,别怕困难,只要一步步来,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
港大虽然难进,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要你用心准备,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相信自己,你也能做到。
别再犹豫了,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