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授课型与研究型硕士的区别 |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 |
分析课程结构与时间安排 | 考虑自己是否能适应高强度的学术压力 |
查看学校录取要求 | GPA、语言成绩(如TOEFL)是关键因素 |
参考学长学姐经验 | 多和在读学生交流,获取真实反馈 |
结合职业规划选择方向 | 研究型适合继续深造,授课型更适合就业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之前为了申请英国硕士,光是写PS就熬了三天三夜。结果最后发现,我其实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该选授课型还是研究型。后来才知道,这两个方向差别可大了。
先说说授课型硕士吧。这种课程更像是“上课+考试”,重点在学知识,毕业时拿到的是硕士学位(Master’s Degree)。比如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市场营销硕士,就是典型的授课型。课程安排紧凑,一年就能毕业,适合想早点工作的同学。
再来说研究型硕士,也就是MPhil或者PhD的前一站。这类课程更像“做课题”,需要自己找研究方向,写论文,甚至可能要发表文章。比如剑桥大学的工程学研究型硕士,就要花两年时间完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项目。如果你以后打算读博,这个方向会更有优势。
我有个朋友小林,他本科是计算机专业,本来想去美国读研究型硕士,结果被纽约大学(NYU)拒绝了。因为他的GPA只有3.2,而NYU对研究型硕士的要求通常在3.5以上。后来他转去读授课型,反而顺利入学了。
所以啊,GPA真的很重要。GPA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就是你的平均成绩。很多英国大学都会看这个,尤其是研究型硕士,要求更高。比如曼彻斯特大学的金融学研究型硕士,GPA最低要3.3/4.0。
还有语言成绩,比如TOEFL。这是测试英语能力的考试,满分120分。英国大部分硕士课程要求至少90分,有些热门专业甚至要100分以上。比如帝国理工学院(IC)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官方要求是100分。
不过别担心,如果你的语言成绩不够,有些学校提供预科课程。比如伯明翰大学就有一年制的硕士预科,帮你提高语言和学术能力,然后再进入正式课程。
再聊聊课程结构。授课型硕士一般有固定的课程安排,每周上课,期末考试,论文也相对简单。而研究型硕士则更自由,你需要自己找导师,确定研究方向,还要定期汇报进展。这就像在做一份长期项目,压力挺大的。
举个例子,我在UBC读硕士的时候,认识一个研究型的同学,他每天都在图书馆泡着,跟导师开会,写论文。有时候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把生活都放下了。但他说这就是研究型硕士的常态。
如果你是个喜欢自由安排时间的人,可能授课型更适合你。但如果喜欢深入研究,愿意花时间做课题,研究型也许更能发挥你的潜力。
还有个关键点是职业发展。授课型硕士毕业后,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直接找工作,因为课程内容更偏向实用技能。而研究型硕士则更多是为读博打基础,如果你以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个方向会更合适。
比如,我有个学姐,她读的是华威大学(Warwick)的经济学研究型硕士,现在在一所大学当讲师。她说如果没有研究型的经历,根本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研究型。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欢写论文,或者对某个领域没有特别的兴趣。这时候,授课型就更轻松一些,毕业之后也能很快找到工作。
还有一个小建议,别只看学校的名气。有些排名靠后的学校,研究型硕士质量也不错。比如利兹大学的环境科学硕士,虽然排名不是顶尖,但研究资源很丰富,导师也很负责。
还有人问,如果我不确定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先尝试授课型,积累经验,再决定要不要读研究型。毕竟,人生没有回头路,选错了可以换,但不要一开始就走错。
总之,选择授课型还是研究型,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看你适合哪种生活方式。别怕麻烦,多问问学长学姐,多查查资料,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急着下决定。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关键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别让别人的意见左右你,也别被分数或排名牵着走。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