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我的儿子让我重新定义“优秀”

puppy

留学需明确目标,准备材料、考试及申请,同时关注个人成长与价值。真正的“优秀”不在于分数或名校,而在于自我实现与热爱选择。

步骤 注意点
1. 确定留学目标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2. 准备申请材料 包括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确保内容真实且有说服力。
3. 考试准备 如TOEFL或雅思,提前规划备考时间,多练习口语和写作。
4. 申请学校 关注申请截止日期,及时提交材料,避免错过机会。
5. 安排住宿 提前联系学校宿舍或校外租房,确保抵达后有落脚之地。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就是那种为了写个“优秀”故事,熬到凌晨三点还在改稿子的人。结果呢?最后发现,真正让我重新定义“优秀”的,不是那些高GPA或者名校光环,而是我儿子的一句话。

那天我在纽约大学(NYU)图书馆里,正对着一堆论文发呆,突然接到儿子的视频电话。他问:“爸,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差劲?”我愣住了,问他怎么这么想。他说:“我看到你朋友圈全是‘哈佛’‘斯坦福’,但我连托福都还没考好。”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把“优秀”定义得太狭隘了。

在留学生圈子里,“优秀”好像总和GPA、TOEFL分数、奖学金挂钩。很多人一提到留学,第一反应就是“我要进名校”,然后拼命刷分、拼经历。但其实,这种“优秀”只是社会给的标签,而不是真正的自我价值。

比如我的朋友小林,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读计算机,GPA一直保持在3.8以上,还拿了全额奖学金。按理说,他是典型的“优秀学生”。可有一次他跟我说,自己每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压力大到差点放弃学业。后来他告诉我,真正让他开心的,不是成绩,而是能陪父母看一场电影,或者和朋友一起打篮球。

我们常常被“优秀”的标准绑架,以为只有拿到高分、进名校才是成功。但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安静地读书,有人喜欢冒险地旅行,有人愿意花时间陪伴家人。这些都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优秀”。

我儿子虽然现在还在国内读高中,但他对科技特别感兴趣,经常自己动手做小发明。有一次他问我:“爸爸,你觉得我以后能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人?”我说:“当然可以,但你要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他点点头,然后笑着说:“那我不用考满分,也可以很棒对吧?”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也许“优秀”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标签。

很多留学生在刚到国外时,都会感到迷茫。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好,怕被别人比下去。但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你自己怎么看自己。就像我在美国的第一年,因为语言问题,我一度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但后来我发现,只要我坚持努力,慢慢就能适应环境,甚至开始享受这里的生活。

别让“优秀”变成一种负担。它应该是你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束缚你的枷锁。你可以追求高GPA,也可以选择慢节奏的生活;你可以去名校,也可以留在本地读书。关键是你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

我儿子现在正在准备托福考试,虽然分数还没达到他的目标,但他每天都在进步。他告诉我:“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比以前更好了。”这句话让我很感动。也许这就是“优秀”的真正含义——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不断超越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在为“优秀”而焦虑,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不要被外界的标准左右,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留学不只是为了拿文凭,更是为了成长。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只要用心走下去,你就是“优秀”的。别急着证明给别人看,先证明给自己看。


puppy

留学雅思

73757 blog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