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1. 明确申请目标专业 | 了解课程设置、教授研究方向,避免盲目投递 |
2. 突出个人优势 | 用具体案例代替泛泛而谈,比如实习经历、项目成果 |
3. 针对性修改文书 | 每所学校都写一份独特的版本,别偷懒 |
4. 强调成长与改变 | 低均分不代表没潜力,重点放在进步和反思上 |
5. 语言表达简洁自然 | 避免复杂句式,用朋友聊天的语气写出来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有个朋友,GPA 3.0 左右,本来以为自己没戏,结果硬是靠一篇有故事的文书,被澳科大(University of Macau)录取了。他后来跟我说,其实不是他特别牛,而是他写得“真实”。
这事儿让我想了很久。很多同学一提到申请,第一反应就是“我的 GPA 不够高,肯定没戏”。但其实,文书真的能帮你逆袭。特别是像澳科大这种学校,他们更看重你的潜力和动机,而不是单纯的分数。
我之前看过一个例子,是 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项目。他们的招生官说,他们最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所以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故事讲清楚,哪怕 GPA 低一点,也能打动他们。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学弟,GPA 只有 2.8,但他在文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对计算机完全不懂的人,通过自学和参加项目,最终掌握了编程技能。他不仅展示了学习过程,还说明了未来想做什么。结果,他收到了 NYU(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
这说明什么呢?文书不只是写简历,而是要讲一个“成长的故事”。你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让人看到你愿意努力、有目标、有行动力。
那怎么开始写呢?先想想你最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比如你为什么想读这个专业?你在过去的学习或工作中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有没有什么让你特别自豪的事?这些都可以成为你文书的切入点。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学姐聊到文书写作。她告诉我,她一开始写得很“官方”,全是“我热爱学术”“我想为社会做贡献”之类的套话。后来她改成了“我小时候看到妈妈生病,那时候我就想当医生,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能继续学业。现在我想重新开始,帮助更多人。”这样的一段话,直接打动了招生官。
所以,别怕写自己的“缺点”。低均分没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把这些“缺点”变成“故事”。比如你可以写:“虽然我的 GPA 不高,但我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于是,我主动参加了几个在线课程,还找了实习,逐渐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另外,别忘了找人帮忙修改。我认识一个学长,他把文书发给导师看,导师帮他调整了结构,让内容更有逻辑。最后他成功拿到了墨尔本大学的录取。
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多参考一些成功的文书案例。比如看看那些被录取的学生是怎么写的,他们的思路是什么。但千万别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
我有个朋友,她在写文书时,特意去看了澳科大的官网,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然后她在文中写道:“我特别喜欢你们的跨学科课程,因为我一直想把我的设计背景和科技结合起来。我希望能在贵校找到这样的机会。” 这样的话,招生官一看就知道你是真心想来的。
还有,别忽视语言表达。很多人觉得只要内容好就行,其实语言也很重要。比如,如果你写得太啰嗦,或者句子太复杂,反而会让招生官觉得你不够清晰。建议多用简单句,保持口语化。
我以前写文书的时候,就经常把句子拆成短句,比如:“我喜欢编程。我学过 Python 和 Java。我现在正在做一个项目,想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清晰又容易理解。
最后,别忘了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哪怕是小错误,也可能影响整体印象。可以请朋友帮忙看看,或者用 Grammarly 这类工具辅助。
说实话,写文书的过程真的很累,但一旦写完,你会觉得自己好像真的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就像我那个朋友,他现在在澳科大读研,每天都特别充实。他说,那段写文书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所以,如果你也担心自己的 GPA 不够高,别急着放弃。认真写好文书,说不定就能逆袭成功。毕竟,申请不只是看分数,更是看一个人有没有潜力、有没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