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比赛背景和要求 | 确保符合参赛资格,比如国籍、学历等。 |
选择合适的主题 | 结合个人经历或学术兴趣,展现独特视角。 |
撰写初稿并反复修改 | 避免语法错误,保持逻辑清晰。 |
提交截止日期前完成 | 预留时间进行最终检查,避免拖延。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就是那种在截止前两天才开始动笔的“勇士”,结果改到凌晨三点,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后来才知道,其实像John Locke这样的比赛,提前准备真的能省下不少力气。
记得刚来美国的时候,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绩点)对我来说是个神秘的数字,完全不知道怎么算,更别提怎么提高。直到有一次,我在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一个学长在写申请文书,他提到自己参加过John Locke写作比赛,还拿了奖。那一刻我就想,这玩意儿是不是也能帮我提升一下竞争力?
John Locke人文写作比赛可不是普通的作文比赛,它更像是一个展示你思想深度和写作能力的舞台。比赛要求写一篇关于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文章,字数通常在2000字左右。对于留学生来说,这个比赛不仅仅是锻炼写作,更是让你有机会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到你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我有个朋友,他在NYU(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读社会学,参加了John Locke的比赛,写了一篇关于“自由与责任”的文章。他原本以为只是随便试试,结果居然拿到了二等奖。这让他在申请研究生时,简历上多了一个亮眼的亮点,面试官也特别感兴趣。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个比赛有点难,毕竟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擅长写这种比较“高深”的文章。但后来我发现,只要选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其实也没那么难。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文化冲突”的文章,讲的是我刚来美国时遇到的各种不适应,最后总结出了一些思考。虽然不算特别深刻,但至少让我明白了,写作不一定要很“学术”,只要真诚就好。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找导师或者学长学姐帮忙看看。他们对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更了解,能帮你指出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我有个学姐就提醒我,不要用太多专业术语,不然评委可能看不懂。她还建议我多用例子来支撑观点,这样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不过,别以为只要写了就能拿奖。比赛的评审标准挺高的,他们不仅看内容,还看语言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合理。所以,写完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我有次写完一篇文章,发给室友看了,他说:“你这文章像是在自言自语。”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写作不只是写出来,还要让人看得懂。
另外,时间管理也很重要。很多同学一拖再拖,到最后才开始写,结果质量肯定不高。我建议大家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构思,哪怕每天只写几百字,到截止前也不会太慌。就像我上次,提前两周就开始写,每天花一个小时,最后文章质量比之前好太多了。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参加John Locke,我劝你早点行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比赛,而是一个能让你成长的机会。无论是写作能力、思维深度,还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录取时会看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奖项。如果你能拿到John Locke的奖项,那绝对是个加分项。即使没拿到奖,你也会收获一份宝贵的经验,这对以后找工作或者申请研究生都很有帮助。
总之,别等到最后一刻才想起来要参加。早做准备,认真对待,你会发现,这个比赛真的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