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澳洲留学政策变化 | 关注官方发布,避免信息过时 |
提升GPA和语言成绩 | 高GPA和TOEFL成绩增加就业竞争力 |
积累实习与项目经验 | 通过校内资源或校友网络获取机会 |
利用毕业工签政策 | 合理规划时间,延长留澳工作时间 |
建立职业人脉 | 参加行业活动,拓展社交圈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之前为了申请研究生,连续熬了三个晚上,最后连咖啡都喝不下去。那时候觉得,只要能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了。但后来才发现,真正难的不是申请,而是毕业后怎么找工作。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留学生不香了”,好像以前那种“一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日子过去了。可我觉得,这事儿不能全怪留学生自己,也跟国外的就业市场、政策变化有关系。尤其是澳洲,虽然整体就业环境还是不错的,但如果你不了解隐藏的优势,真的容易错过很多机会。
先说说澳洲的毕业工签政策吧。你知道吗?澳洲对留学生其实挺友好的。比如,如果你在澳洲读完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后可以申请一个为期1到4年的毕业生工作签证(Graduate Work Visa)。这个签证允许你在澳洲合法工作,而且不需要雇主担保,只要你毕业就行。
比如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的学生,如果读的是学士学位,毕业后可以申请1年的工作签证;如果是硕士,就可以申请2年。像我一个朋友,在墨尔本读的会计硕士,毕业后直接去了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现在已经是经理了。这种机会,如果你不懂政策,可能就错过了。
再说说GPA这件事。GPA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就是你的平均成绩。虽然它不是决定你能不能找工作的唯一标准,但在澳洲,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会看你的GPA。尤其是那些比较有名的公司,比如德勤、普华永道这些,他们可能会设定一个最低GPA门槛。
我记得有一次,我帮一个同学修改简历,他GPA只有3.0,结果被一家投行拒绝了。后来他意识到问题所在,花了一个学期努力提高成绩,最后成功拿到了实习机会。所以别小看GPA,它真的能影响你的职业起点。
还有TOEFL,也就是托福考试,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澳洲大多数课程都是用英语授课,但如果你的口语和写作能力不够,找工作也会吃力。比如有些公司面试时会问你一些专业问题,如果你表达不清楚,即使你很优秀,也可能被淘汰。
我有个朋友在阿德莱德读计算机,她一开始TOEFL考了90分,后来又加练了几个月,考到了105分。结果她面试时表现特别自信,最后顺利进入了一家科技公司。所以,不要轻视语言成绩,它真的能帮你打开更多门。
还有一个隐藏优势是澳洲的实习制度。很多澳洲大学都会和企业合作,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比如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商学院,就和不少本地和国际公司有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参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
我的室友就是在UQ读商科时,参加了学校的实习项目,毕业后直接被公司留下了。这种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职场技能,还帮他建立了人脉,对他后来的职业发展帮助很大。
再聊聊澳洲的移民政策。虽然现在移民难度变大了,但如果你能在澳洲找到一份工作,尤其是符合技术清单(Skilled Occupation List)的岗位,还是有机会申请技术移民的。比如护理、IT、工程等专业,都是澳洲比较紧缺的职业。
我有个学姐在布里斯班读护理,毕业后在当地医院找到了工作,两年后顺利拿到了PR。这种机会,如果你不去争取,真的很难碰上。所以,别只盯着找工作,还要考虑长期的发展。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澳洲的校友网络。很多澳洲大学都有强大的校友资源,比如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他们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很多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如果你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说不定就能得到一些内部推荐。
我有个朋友就是靠校友推荐,进了一家知名咨询公司。他说,虽然他简历不错,但如果没有校友的推荐,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所以,别小看这些人脉,有时候它们比简历更重要。
最后,我想说的是,澳洲的就业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只要你用心去发现,还是有很多隐藏的优势可以利用。别被“留学生不香了”这句话吓倒,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抓住机会。
如果你还在澳洲读书,不妨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职业讲座,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别等到毕业了才开始着急,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总之,留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要你愿意努力,澳洲依然有很多机会等着你。别怕困难,别怕失败,勇敢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