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逆袭港理大:我的留学之路全记录(一)”

puppy

文章介绍了申请留学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包括明确目标、提升成绩、准备文书、关注时间线及联系校友等,强调GPA和语言成绩的重要性,并鼓励“双非”学生通过努力实现留学梦想。

步骤 注意点
明确目标院校和专业 了解学校课程设置、就业方向,避免盲目申请
提升GPA和语言成绩 保持高GPA是申请关键,TOEFL/IELTS需达标
准备文书材料 个人陈述要真实、有亮点,推荐信要找熟悉你的人写
关注申请时间线 提前半年准备,别等到截止前突击
联系校友或学长学姐 获取一手信息,增加录取几率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就是那种在宿舍里一边啃泡面一边对着电脑发呆的“双非”学生。说实话,当时连“港理大”这几个字都念不顺,更别说知道它到底有多厉害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参加一个留学讲座,主讲人一上来就问:“你们知道自己是不是‘双非’吗?”我当时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双非”是什么鬼?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指那些不是985也不是211的大学。我就是那种典型的“双非”背景,本科读的是地方二本。

但你知道吗?其实“双非”也不全是坏事。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本科也是“双非”,最后成功拿到了纽约大学(NYU)的offer。他说:“只要努力,哪里都能逆袭。”这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

所以我现在就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从“双非”到港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这条路上我经历了什么,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希望你能从中找到一点启发。

首先,我得说清楚什么是GPA。GPA就是“Grade Point Average”,也就是平均绩点。这个分数在学校里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我记得我刚进大学的时候,觉得GPA没什么大不了,结果后来才发现,它真的能决定你能不能去理想的学校。

比如我有个室友,他本科GPA只有3.0左右,后来申请美国的硕士,被几所学校的拒了。后来他痛定思痛,开始认真上课、做项目,最后GPA涨到了3.5,才拿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offer。这说明什么呢?GPA真的很重要。

再说说TOEFL。TOEFL就是托福考试,是很多国外大学用来衡量英语能力的标准。我一开始考了80分,以为够用了,结果发现港理大的要求是90分以上。所以我就又重考了一次,最后拿到了94分。虽然过程有点痛苦,但真的值得。

不过光有成绩还不够,还要看你的课外活动和实习经历。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社团,还去了一家本地公司实习。这些经历让我在申请时更有竞争力。就像我认识的另一个同学,她实习的时候去了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实验室,后来直接被录取了。

还有就是文书材料。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和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是申请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一开始写得很随意,后来找了导师帮忙修改,才变得正式一些。记得我第一次写的版本,老师看了之后说:“你这像是在写日记。”后来改了几遍,终于让招生官觉得我是个有潜力的学生。

申请时间线也很重要。我一开始对申请流程一点都不了解,结果错过了很多关键节点。后来我参考了学长学姐的经验,把整个申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选校、准备材料、提交申请、面试等等。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多联系校友或者学长学姐。他们真的能给你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学校的具体要求、面试可能会问的问题,甚至还能帮你介绍人脉。我就是通过一个学长,了解到港理大某些专业的录取标准,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自己的申请策略。

其实回过头来看,我最庆幸的就是没有放弃。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但只要你愿意努力,总会看到希望。就像我那个朋友,他现在在港理大读研,每次见到我都说:“你当初要是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如果你也在考虑留学,特别是像我这样“双非”的背景,我希望你能记住:不要因为起点低就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只要你肯走,一定能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是,留学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它绝对值得。不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还是为了开阔眼界,这段经历都会让你成长很多。别怕困难,别怕失败,只要你愿意尝试,一切都有可能。


puppy

留学雅思

10021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