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骤 | 注意点 |
|---|---|
| 了解目标院校要求 | 不同学校对科研与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同,比如UBC更看重实践经历。 |
| 规划时间 | 不要等到申请季才开始准备,提前积累才能有足够素材。 |
| 寻找合适的项目 | 可以选择校内实验室、暑期研究项目或企业实习。 |
| 撰写申请材料 | 突出你的贡献和学到的技能,避免泛泛而谈。 |
| 准备面试 | 熟悉自己的经历,准备好回答相关问题。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当年为了凑齐申请材料,硬是熬了三天三夜。结果呢?不是因为内容不够好,而是因为我在写“科研经历”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那时候才意识到,科研和实习不只是简历上的一行字,它真的能决定你能不能拿到offer。
记得我有个室友,大二就跑去参加了一个UCLA的暑期研究项目。回来后他跟我说:“这一个月比整个学期都累,但收获太大了。”后来他申请NYU的硕士,直接被录取了。他的个人陈述里,那段经历成了最亮眼的部分。
GPA是个基础,但如果你的GPA一般,科研和实习就能帮你加分。像加拿大很多大学,尤其是UBC,他们特别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去年有个学妹,GPA只有3.2,但她在一家科技公司做了半年实习,最后还是拿到了麦吉尔大学的offer。
TOEFL成绩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能在实习中用英语沟通、写报告,那就更好了。有些学校会看你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申请材料里提到你在国外实习的经历,他们会更信任你的英语水平。
别以为科研只是实验室里的事。像纽约大学(NYU)的商学院,他们很看重学生有没有参与过商业项目或者创业活动。我有个朋友,大三就自己搞了个小项目,虽然没赚到钱,但这段经历让他在申请时脱颖而出。
实习也不一定非得去大公司。有时候,一些小型机构或者本地企业反而能给你更多锻炼机会。我认识一个同学,在一家环保组织做志愿者,后来他申请英国的环境科学专业,教授看了他的经历后说:“这个学生有责任感,而且动手能力强。”
如果你还没开始做科研或实习,别急着慌。可以先从校内的课题入手,或者找一些线上项目。比如Coursera上有很多免费课程,做完后还能拿到证书。这些都能成为你申请时的亮点。
记住,科研和实习不是必须的,但它们绝对是加分项。特别是当你和其他人条件差不多的时候,谁多了一段经历,谁就更容易被选中。就像我之前说的,别等到最后一刻才想起来要补。
别觉得这些事情太难,其实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点成果。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实验,一次简单的实习,都是你未来申请路上的垫脚石。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我能早点开始准备,可能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希望你能早点明白这一点,别等到申请季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