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又回归标化成绩主导?真相你了解吗?

puppy

本文介绍了申请美国本科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标化成绩的重要性,包括GPA、托福/雅思和SAT/ACT等。同时提到推荐信、课外活动和文书写作也需重视,提醒申请者提前规划,全面准备以提高录取机会。

步骤 注意点
了解标化成绩的重要性 关注目标院校的录取标准和历年数据
提升GPA和托福/雅思分数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准备SAT/ACT考试 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类型,提前备考
收集推荐信和课外活动材料 保持与老师和导师的良好关系
撰写个人陈述 突出个人经历和独特之处
提交申请 确保所有材料按时提交,仔细检查信息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上个月就为了写一篇关于“我的成长故事”的文书,熬了三个晚上,结果第二天上课差点睡过去。但你知道吗?其实最让我担心的不是文书,而是标化成绩。

前几天我在留学生论坛看到一个帖子,说现在很多美国大学又开始重视标化成绩了。这让我有点慌,因为我之前以为现在申请美本已经不需要那么拼GPA、托福或者SAT了。可事实是,很多学校还是看这些硬指标。

比如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他们虽然更注重综合素质,但如果你GPA不够高,或者托福成绩差一点,真的会吃大亏。我有个朋友,GPA挺高的,但托福只考了95分,结果被拒了。后来他重新考了一次,托福到105分,才拿到录取。

还有NYU(纽约大学),他们对GPA的要求一直都很高。去年有位学长,GPA是3.7,托福110分,SAT也考得不错,最后拿到了录取。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能靠这个进校,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宿舍里聊申请的事情,有人说:“现在都流行看课外活动了,谁还看成绩啊?”我当时就笑了,因为我知道,其实成绩还是基础。就像打游戏一样,没有等级,再厉害的角色也玩不下去。

不只是UBC和NYU,像加州大学系统(UC系统)也是这样。他们虽然强调多样性,但如果你的GPA太低,或者标化成绩不达标,基本上很难被录取。我有个表弟,就是被UC Berkeley拒绝了,因为他GPA只有3.4,虽然课外活动挺丰富,但学校还是觉得他不够“学术型”。

有时候我觉得,申请美本就像是在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标化成绩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道题。如果你这道题答错了,其他部分再好也没用。我有个朋友,她GPA是3.9,托福112分,但因为SAT只考了1400分,结果被斯坦福拒绝了。她当时特别沮丧,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没用了。

不过,也不是说标化成绩就完全决定一切。有些学校确实会看你的综合能力,比如MIT(麻省理工学院)和Caltech(加州理工学院),他们更看重科研能力和项目经验。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录取标准依然很高,GPA和标化成绩都是基本门槛。

所以,别以为现在的申请流程变简单了,实际上,它变得更复杂了。你要同时兼顾GPA、托福、SAT、课外活动、文书等多个方面。这就像你在健身房练肌肉,不仅要练胸肌,还要练背肌、腹肌,才能看起来更健康。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说2023年申请美本的学生中,超过60%的人GPA在3.5以上,托福平均分达到105分。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光是满足最低要求是不够的,你必须比别人更优秀。

不过,我也不是说标化成绩是唯一的标准。比如哈佛大学,他们虽然看重成绩,但更重视学生的潜力和独特性。我有个学姐,她的GPA只有3.6,托福108分,但因为她参加了很多社区服务,并且有一个很独特的研究项目,最终还是被录取了。

但这种情况真的很少见。大多数时候,学校还是会优先考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就像找工作一样,如果你的简历看起来不够专业,即使你很有能力,也可能不会被面试。

所以,别想着走捷径。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刷GPA,或者要不要多考几次托福,那就赶紧行动吧。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后悔。

最后想说的是,申请美本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标化成绩只是起点,但如果你连起点都跑不好,后面的路就更难走了。别怕辛苦,别怕压力,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希望。


puppy

留学雅思

10169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