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课程结构和要求 | 提前查看课程大纲,明确考试、作业占比 |
制定学习计划 | 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
利用学校资源 | 参加辅导课、图书馆讲座、学术写作中心 |
保持与教授沟通 | 有问题及时提问,建立良好关系 |
记录学习过程 | 写笔记、整理错题,方便复习 |
关注GPA变化 | 定期检查成绩,及时调整策略 |
嘿,你有没有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那种感觉太酸爽了,但说实话,真的不推荐。我有个朋友在UBC读大二的时候,因为没好好规划选课,结果一学期下来GPA掉到2.7,差点被劝退。后来他才明白,留学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规划。
南洋理工的中文授课项目虽然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别以为这就轻松了。其实,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跑得快不如跑得稳。尤其是如果你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全中文教学,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懵。
我记得刚来南洋理工的时候,第一节课就让我紧张得不行。老师讲得太快,我根本跟不上节奏。后来才知道,原来课程里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TOEFL”——就是托福考试,用来测试英语水平的。虽然我们是中文授课,但有些课程还是需要一定的英语能力,特别是那些和国际接轨的专业。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提前了解课程结构。南洋理工的课程设计很灵活,但也不是随便选就能过得去。比如,如果你学的是工程类,那可能需要修一些数学基础课,这些课的难度可不低。你可以去官网看看课程大纲,或者问问学长学姐,他们通常会告诉你哪些课最难,哪些课最容易拿高分。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在NYU读商科,他一开始觉得金融课挺简单的,结果第一次考试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他没注意到,这门课的评分标准里,小组报告占了30%。他以为只要考试好就行,结果最后总评只拿了B。这说明,每门课的评分方式都不同,你要提前弄清楚。
再比如说,南洋理工的GPA制度和国内不太一样。在国内,可能你考了90分就叫优秀,但在南洋理工,分数换算成GPA之后,可能只是B+。所以别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万事大吉,要关注自己的GPA变化。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尽量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南洋理工有很多学术支持服务,比如写作中心、辅导课、学习小组等等。这些资源不是摆设,是真的能帮你提升成绩。我有个室友就经常去学习中心,他现在GPA已经稳定在3.5以上了。
不过,千万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准备。很多人觉得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过,结果发现知识点太多,根本记不住。我以前也这样,结果考试当天脑子一片空白,连题目都看不明白。后来我学会了做计划,把每个章节的内容拆分成小块,每天完成一点,这样效率高多了。
还有,别怕问问题。很多同学觉得不好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默默忍着。但其实,教授和助教都是很愿意帮助学生的。有一次我有一道编程题卡住了,就去办公室找老师,结果老师不仅帮我解决了问题,还给我推荐了几本相关的书。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有疑问就问的习惯。
另外,记录学习过程也很重要。我以前总是临时抱佛脚,结果每次考试都只能靠回忆。后来我开始用笔记本,把重点、公式、例题都记下来,复习的时候特别方便。而且,如果考试前突然忘了一部分内容,翻翻笔记就能快速补回来。
说到考试,南洋理工的考试形式也不太一样。有的课是闭卷,有的是开卷,有的是论文,有的是小组项目。你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来准备。比如,如果是论文,那你就要早点开始写,别等到截止日期前几天才动笔。
最后,我想说的是,留学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长期的坚持。南洋理工的中文授课项目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但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加努力。别想着走捷径,只有真正投入进去,才能收获满满。
如果你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选择这个项目,那我建议你先问问自己:你是想混日子,还是真的想学到东西?如果你是后者,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别让机会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