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骤 | 注意点 |
|---|---|
| 了解目标学校要求 | 不同学校对GPA、语言成绩、文书等要求不同,提前查清楚。 |
| 准备申请材料 | 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语言成绩等都要提前准备好。 |
| 写好个人陈述 | 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动机,避免套模板。 |
| 选择合适的推荐人 | 找熟悉你、能写出具体事例的老师或上司。 |
| 提交申请 | 注意截止日期,尽早提交,避免系统崩溃。 |
嘿,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我还在宿舍里翻着手机,一边刷着留学网站,一边和室友讨论“到底该选哪个专业”。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从凌晨三点到早上八点的“个人陈述马拉松”。结果就是,改了十遍,还是觉得不够好。最后虽然拿到了录取,但真的有点后怕。
现在想想,如果早一点了解申请流程,可能就不会那么慌了。特别是对于26Fall的同学们来说,今年的申请季比以往更关键,因为很多学校的名额已经提前收紧,竞争也更激烈了。
先说说什么是GPA吧。GPA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也就是平均绩点。大部分学校会看你的本科成绩,尤其是相关专业的课程。比如,如果你申请的是金融硕士,那数学、经济学类的课程成绩就特别重要。
再来说说TOEFL,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英语能力考试,分数越高越好。不过别担心,现在很多学校都接受雅思,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比如UCL(伦敦大学学院)就同时接受两种考试,但有些学校只认托福。
很多人问我:“申请港校是不是必须要有实习经历?”其实不是绝对的,但有实习确实能加分。比如港大的商学院,他们很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如果你能提供一份相关的实习证明,哪怕只是做了一个小项目,也会让招生官对你印象深刻。
还有个细节要注意,就是申请时间。比如,26Fall的申请通常在每年的9月到次年3月之间进行。但像港大、中大这些热门学校,他们的截止日期可能更早。比如港大的部分专业,截止日期是12月底,而一些非热门专业可能会延后到2月。
写个人陈述的时候,千万别偷懒。我有个朋友,为了省事直接用了别人的模板,结果被学校一眼看穿,直接拒了。个人陈述不是写简历,而是要讲清楚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以及你未来的职业规划。
举个例子,我之前帮一个同学修改文书,他原本写的都是“我对计算机充满热情”,后来改成“我在大三时参与了一个AI项目的开发,负责算法优化,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想深入研究机器学习。”这样一改,立刻就有了真实感。
推荐信也很关键。不要随便找一个认识你的人写,一定要找那些真正了解你、能写出具体内容的人。比如,如果你做过科研项目,找导师写推荐信就比找普通老师强得多。比如NYU的MBA项目,他们特别看重推荐人的背景和推荐内容的真实性。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申请费。很多学校都会收取一定的申请费用,比如美国的学校一般在50-100美元左右,而港校的申请费普遍在200-400港币之间。别小看这笔钱,如果你申请太多学校,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别忘了关注学校的官网。很多学校会在官网更新最新的申请信息,比如新增的专业、调整的截止日期,甚至是新的奖学金政策。比如,2024年港中文就推出了一个新的奖学金计划,专门面向国际学生。
还有个问题,就是申请材料的格式。有些学校要求PDF格式,有些则接受Word文档。一定要仔细阅读申请指南,确保文件格式正确。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学因为没按要求上传文件,结果被系统自动拒绝,连查看的机会都没有。
最后,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准备。越早开始,越有时间调整。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她从大二就开始准备申请,到了大四的时候已经把所有材料都整理好了,根本不用熬夜赶工。
说实话,申请过程真的很累,但只要做好准备,就能轻松很多。希望这篇攻略能帮到你们,别怕麻烦,多问多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