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内卷加剧,留学生如何突围?

puppy

文章介绍了应对留学内卷的五个步骤:了解现状、提升竞争力、拓展人脉、制定规划、保持心态。强调GPA、语言成绩、实习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鼓励主动行动,明确目标,避免盲目跟风。

步骤 注意点
了解内卷现状 关注学校排名、就业趋势和政策变化
提升个人竞争力 注重GPA、语言成绩和实习经历
拓展人脉与资源 参加社团、校友活动和行业讲座
制定清晰职业规划 明确目标,避免盲目跟风
保持心态与健康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焦虑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上学期为了申请一个梦校的硕士,连续三天凌晨三点还在改文书,结果第二天早上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那时候我就想,为什么大家好像都在拼尽全力往上爬?后来才发现,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累,整个留学生圈子里,内卷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去年我去香港读研,发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有人大三就去实习,有人托福考到110+,还有人GPA直接冲到3.8以上。我一开始还觉得挺酷,后来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正常节奏,而是“卷”出来的结果。

其实不只是香港,像UBC、NYU这些名校,也都在慢慢变成“高竞争”模式。比如UBC的工程系,每年申请人数比前三年翻了一倍,而录取率却下降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努力一点,真的很容易被甩在后面。

我有个朋友小林,他当时申请的是纽约大学的金融专业。他的GPA只有3.2,托福才95分,但因为有两段知名投行的实习经历,最后还是拿到了offer。这说明什么?说明光靠分数是不够的,你得想办法让自己看起来更“厉害”。

不过,别以为只要拼命刷GPA就能突围。我有个学姐,她GPA一直保持在3.7以上,但因为没有实习经验,毕业时找工作特别难。最后她只能去一家小公司,工资低得可怜。所以,GPA重要,但不能只看这个。

TOEFL也是个关键点。我认识一个同学,他托福考了105分,但口语总是卡壳。有一次小组作业,他发言的时候全组人都听不懂,最后老师直接让他重做。这说明,语言不只是考试分数,更是实际应用能力。

除了成绩和语言,实习经历也很重要。我在港大读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找暑期实习。有的去了高盛、麦肯锡,有的去了腾讯、阿里。这些实习不仅帮你积累经验,还能让你在求职时多一条路。

我有个室友,他大二就去了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实习,结果毕业时直接被这家公司录用。他跟我说:“我其实没那么聪明,但我抓住了机会。”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不是你比别人强,而是你比别人更早行动。

还有就是人脉。我之前在留学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留学生最怕的不是没工作,而是没人带”。这话真不假。如果你能认识一些已经在职场打拼的人,他们的建议可能比你自学有用得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参加一个行业讲座,讲的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讲人是个华尔街的资深从业者,他分享了很多实战经验,听完后我们几个都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这种机会,真的值得花时间去争取。

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重视“软实力”,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力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其实对你的职业发展影响很大。我有个朋友,他虽然成绩一般,但因为他善于表达,经常在课堂上主动发言,最后被教授推荐去了一家国际公司实习。

其实,内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很多人只是跟着别人跑,结果越跑越迷茫。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别人带偏。

我曾经看过一个数据,说在港大的毕业生中,超过60%的人都会在毕业后一年内找到工作,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了。这不是运气,而是策略。

有时候,你会觉得压力太大,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但别忘了,你选择留学,本身就是一种勇敢。你现在遇到的困难,以后回头看,说不定会成为你最大的财富。

与其焦虑,不如行动。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别等别人卷完了,你才想起来要追。

所以,别怕慢,别怕累,别怕失败。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会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puppy

留学雅思

8509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