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从字母开始,慢慢积累 | 别急着背单词,先熟悉发音和拼写 |
多听法语播客和音乐 | 耳朵适应了,开口就不难 |
找语伴练习口语 | 不怕说错,关键是要开口 |
阅读法语文章或新闻 | 从简单内容入手,逐步提升 |
参加语言交换活动 | 既能练口语,又能交朋友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之前在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为了写一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文书,熬了好几个夜。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我能用法语写个简历或者推荐信,是不是也能加分?结果一查,很多欧洲学校的录取要求里都提到“语言能力证明”,比如GPA(平均成绩点数)和TOEFL(托福考试),但有些学校也接受法语成绩,比如DELF(法语学习文凭)。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学好法语不只是为了旅游或者看懂菜单,它可能真的能影响你的留学选择。
我第一次接触法语是在大二,当时我在纽约大学(NYU)读传媒专业。因为课程里有一门《跨文化沟通》,老师建议我们选修一门第二外语。我当时就挑了法语,觉得听起来挺浪漫的。结果第一节课就懵了,老师讲的是“Bonjour, comment allez-vous?”,我连“你好”都不会,更别说“你怎么了”了。不过,后来我发现,其实法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坚持每天花一点时间,慢慢就能上手。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法语播客。比如《Coffee Break French》,里面每期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去餐厅点餐”或者“问路”。每次听完,我都会跟着模仿发音,录下来自己听。虽然一开始听起来像是在念绕口令,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能听懂一些句子了。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也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学下去。
有一次我去巴黎旅游,本来只是想看看埃菲尔铁塔,结果发现当地的咖啡馆里有很多法国人用法语聊天。我试着跟他们打招呼,虽然只说了“Bonjour”,但他们居然回应了我!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学法语是值得的。回国后,我决定正式报名参加法语课程,而不是随便听听播客了。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留学生其实对法语并不陌生。比如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很多课程都是双语教学,法语和英语并行。如果你能用法语写论文,说不定还能拿更高的分数。还有在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法语演讲比赛,甚至可以作为课外学分。这些政策让我意识到,学好法语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在留学生活中获得更多机会。
我有个朋友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读书,他当时为了申请奖学金,特意考了DELF B2。他说,虽然准备过程很辛苦,但拿到证书后,他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认可,还拿到了不少实习机会。他说:“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只是在学一门语言,其实你在为未来铺路。”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学法语最怕的就是“死记硬背”。我以前就是这么学的,每天背单词、做语法题,结果越学越累。后来我换了个方法,把法语融入生活。比如看法语电影,用法语写日记,甚至用法语发朋友圈。这样学起来不枯燥,而且记得更牢。现在我不仅能看懂法语新闻,还能跟法国同学聊几句日常。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找语伴练习。我之前在巴黎的朋友圈里加了一个法语母语者,我们每周视频通话一次,她教我发音,我教她中文。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真的很有效,而且不会觉得孤单。有时候我们会聊到凌晨,虽然有点累,但感觉特别充实。
如果你也在考虑学法语,我想说的是,别怕起步慢。每个人都是从“Bonjour”开始的。你可以从简单的课程开始,比如《法语入门》或者《法语日常对话》,然后慢慢进阶。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看到成果。
最后,我想说,学法语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自己在留学路上多一条路。也许你现在觉得没什么用,但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当初那个愿意坚持的人。别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才后悔没早点开始。趁现在,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法语APP,从第一个单词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