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1. 选择合适的学习项目 | 优先考虑能申请IANG签证的课程,如港大、港中文等本地名校 |
2. 完成学业并积累经验 | 在学期间尽量实习,积累香港本地工作经验,为毕业后找工作铺路 |
3. 申请IANG签证 | 毕业前或毕业后一年内提交申请,无需雇主担保,可自由找工作 |
4. 找到符合入境处要求的工作 | 岗位需具备市场价值,薪资合理,与学历背景匹配 |
5. 累计7年连续居留 | 期间不能频繁离港或中断工作,需维持合法居留状态 |
“我想留下来”——每一个在港留学的你,心里都藏着这句话
去年毕业季,我在港大图书馆外碰到一个UBC交换回来的学妹,她一边整理行李一边跟我聊:“我真的很喜欢香港,想留下来,但不知道怎么做。”
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想起自己刚来那会儿,也是这样,满脑子都是“毕业后能不能留下”。现在几年过去,我也成了那个可以给别人讲经验的人。
其实,拿香港身份,对留学生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只要你了解政策、规划清楚、行动到位,机会就在你眼前。
第一步:选对学校和专业,别让“非本地生”限制你
很多人以为,只有港大、港中文、港科技这些本地高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申请IANG签证。其实不是,只要你是在香港修读全日制本科或以上课程,不管你是从NYU交换来一年,还是在HKUST读硕士,都算。
比如我认识一个在HKBU读MSc的同学,他本科是加拿大读的,但因为硕士是full-time、本地认可的课程,毕业后顺利申请了IANG签证,现在已经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
关键点是:课程必须是“full-time”、“本地认可”,而且不能是短期交换或者远程学习。所以选校选专业时,一定要确认课程是否符合资格。
第二步:在校期间积累经验,别只顾GPA
我知道你们都懂GPA重要,但实话告诉你,找工作时,HR更关心你有没有实习经历,有没有本地经验。
我有个朋友在CityU读金融,成绩一般,但他在大三暑假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找到了一个本地投行的实习,结果毕业后直接被那家公司录用,顺利转正。
所以建议你在读书期间,多关注学校的职业平台、LinkedIn、招聘会这些资源,哪怕只是做三个月的part-time,也能帮你加分不少。
第三步:毕业前就准备好IANG申请,别等最后一刻
IANG(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是香港政府专门给非本地毕业生的“缓冲签证”,可以让你毕业后继续留在香港找工作,最长两年。
这个签证不需要雇主担保,也不需要提前找到工作,只要你是全日制毕业生,就可以申请。但注意:你必须在毕业前或毕业后一年内递交申请。
我之前有个同学拖到快毕业才开始准备材料,结果因为学校盖章慢、资料不齐,耽误了申请,差点错过机会。所以建议你提前准备,材料包括毕业证明、学生签证复印件、护照等。
第四步:找到一份“合规”的工作,别随便签合同
拿到IANG之后,你就可以开始找工作了。但别以为随便找个工作就能续签,入境处是会审核的。
我有个学姐,毕业后找了份“挂靠”公司的工作,公司不发工资,也不交强积金,结果续签时直接被拒。她白忙活一年,签证都没续上。
入境处审核标准主要有三点:岗位有市场价值、薪资合理、与你的学历背景相关。所以建议你找正规公司,签订正式合同,有工资、有税单、有强积金记录。
第五步:稳住七年居留,别让“连续性”出问题
香港身份的核心是“七年连续居留”。你必须在这七年里,保持合法居留状态,不能频繁离港,也不能中断工作。
比如我一个朋友,拿了工作签证后,因为公司裁员,中间空了三个月才找到新工作,结果七年居留从头开始计算。
所以在找工作时,尽量选择稳定行业和公司,遇到变动也要尽快衔接。如果你计划去海外出差或旅行,记得别超过180天不在港,否则也可能影响连续居留认定。
最后一点:别等到毕业才开始规划,越早越好
很多同学都是快毕业了才开始焦虑“我能不能留下来”。其实,你应该从大二、大三就开始思考未来,比如你想从事什么行业,在港有没有机会,需要哪些技能。
如果你现在还没毕业,那就多去实习、多认识人、多参加活动。如果你已经毕业,那就赶紧申请IANG,别拖。
记住,拿到香港身份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准备。你越早行动,机会就越大。别让“我想留下来”只是一句感叹,而是变成你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