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群里的“隐形陷阱”,你中招了吗?

puppy

本文提醒留学生警惕群聊中的“伪经验”、低价中介、情绪化信息和社交攀比,建议多查官网、谨慎选择服务,并保持独立判断,专注自身节奏。

步骤 注意点
1. 识别群聊中的“伪经验” 别轻信没来源的“内部消息”,多查学校官网
2. 警惕“低价中介”混入群聊 正规中介不会在群里主动推销,别贪便宜吃大亏
3. 避免“情绪化信息”影响判断 别被“某某挂科了”吓到,冷静分析自己情况
4. 警惕“群内社交攀比”陷阱 别被“我拿奖学金了”“我拿大厂offer了”影响心态,专注自己的节奏

嘿,还记得你刚进群那会儿吗?

刚到温哥华读UBC那会儿,我也加了好几个留学生微信群。刚落地啥都不懂,群里一有人发“必看攻略”,我就赶紧点开看,生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后来才发现,有些“攻略”根本就是中介的广告,还有人故意制造焦虑,说“你这GPA(GPA是成绩平均分,满分为4.0)肯定毕不了业”,吓得我差点失眠。

留学生群本来是个挺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但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群里发的消息,反而让你更焦虑了?比如有人说“这个课挂科率90%”、“这个专业根本找不到工作”,搞得你都不敢选课了。其实这些说法很多是夸张的,甚至就是“钓鱼”,目的就是让你慌,然后去问他们“怎么办”。

你以为的“内部消息”,可能只是谣言

有次群里有人发“NYU(纽约大学)今年申请门槛涨了,GPA必须3.5以上,否则直接拒”,我一个朋友信了,还打算推迟申请。结果她去官网查了一下,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纯属瞎编。

这种“伪经验”在群里特别常见,尤其是刚来的时候。你刚落地,啥都不懂,别人说什么你都容易信。但你要记住,任何政策变动,学校官网都会第一时间更新,群里发的那些“内部消息”,90%都没谱。

低价中介混进群,专挑“新手”下手

有一次我在群里看到有人发“帮你改文书,只要50加币”,我当时还挺心动的,毕竟刚来,也不知道文书怎么写。后来问了学长才知道,这种低价中介很多都是“流水线式”改稿,根本不管你的背景,改完之后可能还影响申请。

正规的中介根本不会在群里主动推销,更不会用“低价”吸引你。如果你想找中介帮忙,建议去学校Career Center(职业发展中心)推荐的机构,或者问问学长学姐有没有靠谱的资源。

别被“情绪化信息”带节奏

有次群里有人说“某某课挂科率特别高,千万别选”,结果我们几个同学都退了那门课。后来才知道,那门课其实挺水的,只是那个人自己没认真学。我们白白错过了一门轻松拿高分的课。

群里很多人喜欢发“我挂科了”、“我抑郁了”、“我后悔出国了”这类情绪化信息。这些话听起来挺吓人,但你要明白,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你不能因为别人挂科了,就觉得自己也一定会挂。冷静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别被别人的情绪影响。

别让“群内攀比”打乱你的节奏

有时候群里会有人发“我拿奖学金了”、“我拿到大厂offer了”,看得你心里直打鼓。你会想,我是不是也该去实习?是不是也该申请奖学金?结果搞得自己压力山大。

其实每个人节奏不一样,有人大一就实习,有人大三才开始准备。别因为别人做了什么,你就觉得自己也得做。按自己的节奏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更重要。别让群里的“成功故事”打乱你自己的规划。

最后,给你几个实用建议

首先,别太依赖群里发的信息,尤其是政策类的,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其次,遇到“低价服务”要多个心眼,别图便宜吃大亏。再一个,别让群里的情绪影响你的心态,每个人情况不同,别跟着别人慌。

最重要的是,别让群里的“成功故事”打乱你的节奏。你不是在和别人比赛,你是在为自己打拼。别急,慢慢来,稳扎稳打,你也能走出自己的路。


puppy

留学雅思

85095 Blogg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