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萨拉托夫音乐学院历史背景 | 关注学院官网和俄罗斯教育部最新信息 |
准备入学材料 | 注意语言要求(俄语或英语)、作品集格式 |
适应当地生活 | 提前了解俄罗斯气候、饮食、文化差异 |
融入校园艺术氛围 | 多参加演出、大师课、校内比赛 |
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 考虑回国发展、继续深造或留俄工作 |
去年冬天,我认识的一个学妹Lily,从广州飞到了莫斯科,再转火车去萨拉托夫。她学的是小提琴,从小听着柴可夫斯基长大。她说,自己一直梦想去俄罗斯学音乐,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才发现梦想和现实之间,真的隔着一层厚厚的雪。
她刚到萨拉托夫音乐学院那会儿,连“Здравствуйте”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听懂老师用俄语讲的音乐理论了。但你猜她怎么做的?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一边练琴一边听俄语播客,晚上回宿舍还拉着俄罗斯室友练口语。三个月后,她居然能在课堂上用俄语介绍自己的演奏心得了!
萨拉托夫音乐学院虽然不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但它在俄罗斯音乐界可是响当当的牌子。它成立于1912年,是俄罗斯南部最古老的音乐学院之一。学院培养出不少世界级的音乐家,比如钢琴家Lazar Berman和小提琴家Gidon Kremer都曾在这里学习或任教。
这里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凑。每天早上八点就有大师课,下午是专业课,晚上还有排练。你要是以为来这混日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认识的一位男生,刚来第一学期就被老师“劝退”了,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是因为上课迟到三次。俄罗斯老师对纪律和专业态度要求极高,迟到、缺课、不练琴,这些在国内可能还能“混过去”,在这里,基本等于自毁前程。
说到课程设置,萨拉托夫音乐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都很注重实践。本科阶段除了主修乐器,还要学视唱练耳、音乐史、作曲基础、和声学这些。研究生阶段更强调独奏能力和舞台表现。如果你是声乐专业,那更要做好“天天练气息”的准备。俄罗斯老师特别重视声音的“厚度”和“穿透力”,跟国内一些老师偏爱“柔美”的风格不太一样。
申请萨拉托夫音乐学院其实不难,但你得提前准备。语言方面,如果你不会俄语,可以先申请预科班,学一年俄语后再正式入学。不过如果你英语好,也可以尝试用英语面试,但要注意,很多课程还是用俄语授课的。所以建议大家最好提前学点俄语基础,哪怕只会说“你好”“谢谢”“老师我听不懂”也比完全不会强。
作品集是关键。不同专业要求不同,比如钢琴专业可能要准备三首不同时期的作品,声乐专业则要选五到七首曲目,涵盖古典、浪漫、现代风格。建议大家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忙选曲,别自己乱来。我之前有个朋友,作品集全是肖邦,结果被老师问:“你只喜欢浪漫派?那巴赫呢?贝多芬呢?”当场就懵了。
生活方面,萨拉托夫是个安静的小城市,节奏慢,物价也不高。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3000到4000人民币就够了。但冬天真的冷,零下20多度是常态。建议大家带够厚衣服,尤其是手套、帽子、围巾,不然耳朵和手容易冻伤。我认识一个南方妹子,第一年冬天耳朵冻伤了,后来学聪明了,买了俄罗斯本地的羊绒耳罩,终于挺过了冬天。
饮食方面,俄罗斯人爱吃土豆、红菜汤、腌黄瓜、黑麦面包这些。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但慢慢就接受了。我有个朋友刚来时天天吃泡面,后来发现学校食堂的红菜汤其实挺香的,配上一块黑面包,还能吃饱。而且价格便宜,一顿饭才50卢布左右,折合人民币也就几块钱。
在萨拉托夫音乐学院,你真的能感受到“艺术无国界”。我认识一位来自韩国的钢琴学生,她每天早上五点就去琴房练琴,晚上还组织大家开“音乐沙龙”,大家轮流演奏,互相点评。这种氛围在国内很难找到,大家都很纯粹,就是想把音乐练好,把艺术做到极致。
毕业后的发展,其实也挺多元的。有人选择回国当老师,有人继续深造,去莫斯科音乐学院或者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读博士,也有人留在俄罗斯找工作,比如进乐团、剧院,或者自己开工作室教琴。我有个学长,现在在莫斯科爱乐乐团做中提琴手,他说虽然竞争激烈,但能站在舞台上,一切都值得。
如果你真的热爱音乐,愿意为梦想付出时间和汗水,那萨拉托夫音乐学院绝对值得一试。别怕语言障碍,别怕文化差异,别怕冬天太冷。只要你心里有音乐,哪里都是舞台。记得我那位学妹Lily,现在已经是学院交响乐团的一员了,每次演出前,她都会说一句话:“我终于站在了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