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真实体验分享”

puppy

本文介绍了申请CUHK应用经济学硕士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涵盖课程结构、师资力量、就业支持、生活环境及申请材料准备。文章强调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授具备丰富实战经验,学校提供良好实习与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提醒申请人关注生活成本与语言成绩要求。

步骤 注意点
了解课程结构 课程偏理论还是应用?是否有实习机会?
评估师资力量 教授是否来自国际名校?是否有行业经验?
关注就业支持 是否有 Career Center?校友网络是否强大?
考察生活环境 住宿费用、交通便利性、文化适应程度
准备申请材料 推荐信、个人陈述、语言成绩(如 TOEFL/IELTS)

在CUHK读应用经济学,我才知道什么是“硬核又接地气”的留学体验

记得去年秋天,我坐在 CUHK(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里,看着窗外的山景,突然意识到:我竟然已经在这儿读了一个学期的应用经济学了。说实话,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我还挺犹豫的,毕竟经济学听起来有点“高冷”,怕学完还是不知道怎么用。但后来才知道,CUHK 的应用经济学项目,真的把“应用”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比如,我们有一门课叫“应用计量经济学”,老师会直接拿真实的数据集让我们做回归分析。有次我们用的是中国城市的房价数据,要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房价上涨。我当时熬夜改代码,跑模型,最后得出的结论还被老师拿去当课堂案例。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原来经济学不只是课本上的公式,它真的能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

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刚刚好

CUHK 的应用经济学硕士项目(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Economics)属于社科类,学制一年,分为三个学期。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前两个学期是核心课,第三个学期是选修课加毕业论文。 第一学期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些课听起来很“学术”,但老师都会结合实际案例来讲。比如讲到市场结构的时候,老师会拿腾讯和阿里巴巴做例子,分析它们的定价策略。讲到货币政策的时候,会拿美联储加息和中国的降准做对比。 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应用”阶段,比如“经济分析与政策”、“商业数据分析”、“金融经济学”等。这些课会用真实数据,让你自己跑模型、做预测。有次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关于疫情对消费行为影响的项目,用的是京东的公开数据,最后还拿了班里的“最佳项目奖”。

师资力量:教授不是只会上课的“理论派”

CUHK 的教授背景真的挺强的,很多老师都是毕业于哈佛、斯坦福、伦敦政经(LSE)这些名校。但他们不是那种只懂理论、不接地气的“书呆子”。相反,很多教授都有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或者政府工作的经验。 比如我们的计量经济学老师,之前在世界银行做过顾问,讲起数据建模来特别有实战经验。他教我们怎么用 Stata 做面板数据回归,还会分享他做项目时遇到的真实问题,比如数据缺失、变量共线性这些问题怎么处理。 还有位老师在美联储做过研究,讲起货币政策的时候,会直接放美联储的会议纪要,带我们分析里面的关键信息。这种“一线经验”的教学方式,真的让我觉得学的东西特别实用。

实习机会:学校不是只管上课,也帮你找工作

CUHK 的 Career Centre(职业发展中心)其实挺活跃的,会定期发邮件推送实习和工作机会。他们还会组织 Career Fair(职业招聘会),每年都会有汇丰、中银、渣打这些大银行来招人。 我自己就通过 Career Centre 的推荐,拿到了一个在本地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虽然是远程实习,但工作内容挺实在的,主要是帮客户做经济数据分析,用的工具就是我们在课上学过的 Stata 和 Excel。实习期间我还在导师的指导下写了一份行业报告,后来被客户采纳了,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另外,CUHK 的校友网络也很强大。我们有个微信群,里面都是经济系的毕业生,时不时会有人在群里分享工作机会或者内推信息。有次我看到有人发了一个“数据分析实习生”的职位,直接私聊他,结果顺利拿到了面试机会。

生活成本:在香港读书,钱真的要花得明明白白

说实话,香港的生活成本真的不低。光是住宿费,一个月就要 5000 到 8000 港币不等。我在 CUHK 校内住过一学期,后来搬出去跟人合租,省了一点钱。但吃饭、交通、买书这些日常开销加起来,一个月大概也要 8000 港币左右。 不过 CUHK 的食堂还是挺实惠的,一顿饭大概 30-50 港币就能吃得不错。而且学校经常有讲座、活动,有时候还能蹭点免费的咖啡和小点心。记得有一次我们系办了个“经济学与科技”的讲座,结束后还送了每人一个环保袋,挺有纪念意义的。 交通方面,地铁很方便,从 CUHK 到中环大概 30 多分钟,票价 20 多港币。学生可以办“学生八达通”,坐地铁有折扣,省了不少钱。

申请经验:成绩+文书+面试,一个都不能少

申请 CUHK 的应用经济学,需要提交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语言成绩(如 TOEFL 或 IELTS),有些同学还会提交 GRE 或 GMAT 成绩。 我的 GPA 是 3.5 左右,不算特别高,但我有两段实习经历,一段是银行的风控实习,另一段是数据分析实习。这两段经历在申请的时候帮了我不少忙,尤其是在写 PS 的时候,我可以结合实际工作讲我对经济学的理解。 语言方面,我考的是 TOEFL,总分 102。CUHK 对语言成绩的要求是 TOEFL 90 分以上或者 IELTS 6.5 分以上。建议大家早点准备,尤其是口语和写作部分,因为面试的时候也会用英文交流。 面试一般是在申请通过初审之后进行的,主要是问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没有相关实习经历这些问题。我当时准备了几个常见问题,面试的时候基本都能对答如流。

结语:如果你也想把经济学学“活”,CUHK 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底,选专业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看排名,而是看这个专业能不能让你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CUHK 的应用经济学项目,不仅课程设置合理、师资力量强、实习机会多,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怎么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 如果你也喜欢经济学,又不想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想真正“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那 CUHK 的这个项目真的很适合你。别犹豫了,早点准备材料,说不定下个学期,你也能坐在 CUHK 的图书馆里,看着山景,一边跑模型一边感叹:“原来经济学真的有用!”

puppy

留学雅思

76133 ブログ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