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金融硕士毕业生 | 其他专业毕业生 |
---|---|---|
平均起薪(美元) | $70,000-$100,000 | $40,000-$60,000 |
就业率(%) | 约60% | 约40% |
行业分布 | 投行、咨询、科技 | 教育、政府、非营利 |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李,最近看到很多同学在论坛里讨论留学生活,特别是关于金融硕士毕业后找工作的话题,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说金融硕士特别吃香,年薪百万轻轻松松;也有人吐槽说自己投了一百份简历,连面试机会都没捞到几个。说实话,我当初申请金融硕士的时候,也是满心期待,以为毕业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但后来才发现,现实和想象之间还是有点差距。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金融硕士在美国求职到底有多难?别担心,我会尽量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一点,让大家听得明白,也能找到方向。
先说说背景吧。我在美国读金融硕士的时候,班上有三十多个同学,来自全球各地。刚开始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金融这个行业门槛高、工资高,简直是“金饭碗”。但真正开始找工作时,我们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如说我的同桌阿杰,他来自中国,本科是数学专业,成绩一直很棒。按理说这样的背景应该很有竞争力,但他投了几十份简历,结果只有两三家公司回复。更惨的是,有一次他去参加一场大型招聘会,排了半小时队才轮到他跟HR聊几句。结果对方问了两个问题就结束了:“你是哪里毕业的?”“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然后就让他走了。后来阿杰告诉我,当时他的心里简直崩溃了,感觉全世界都在嘲笑他。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阿杰这么倒霉。比如我的室友凯文,他是美国人,本科念的是经济学。他从小就立志做投资银行家,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还花了不少时间实习。最终他拿到了一家顶级投行的offer,年薪接近十万美元。但你知道吗?他为了拿到这个offer,整整准备了一年多!从简历优化到模拟面试,再到各种职业培训课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而且即便如此,他也经历过无数次拒绝。有一次,他投了一份简历后,等了两周没消息,结果发现那个职位已经被内部员工顶替了。这种事情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抓狂?
不过话说回来,金融行业的竞争确实激烈。尤其是投行和咨询这种“头部玩家”,每年收到的申请量都是天文数字。就拿摩根士丹利来说吧,他们每年会收到超过十万份简历,但最后能进终面的人不到百分之一。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随便投几份简历就能轻松拿下offer,那可能得重新调整心态了。再举个例子,去年有个学弟跟我说,他投了几十份简历,结果只收到两封拒信。我当时就觉得这事挺诡异,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压根就没写求职信,简历格式也不规范,直接发了个PDF文件过去,根本没人愿意搭理他。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金融行业这么难进,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往里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金融行业的回报太诱人了。比如说,在华尔街工作的初级分析师,第一年的基本工资至少七八万美元起步,加上丰厚的奖金,年收入轻松过百万。而且这个行业门槛虽然高,但只要你熬过最初的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后转行或者跳槽的机会就多了。比如我的另一个朋友,他在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干了两年后,突然辞职去了硅谷创业,结果不到三年就成了千万富翁。
不过话又说回来,金融行业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不擅长处理复杂的数字关系。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印度同学,他本科是计算机科学,本来也想试试金融这条路,但后来发现完全不适合自己。他说自己每天对着Excel表格算数字,眼睛都要瞎了,晚上做梦还在计算ROI(投资回报率)。最后他索性放弃了金融,转而去做数据分析,反而过得更轻松自在。
那么,对于那些真心想进入金融行业的留学生来说,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呢?答案当然是没有捷径,但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提高成功率。比如说,一定要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提前了解目标公司的需求。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场校友分享会,一位在高盛工作的前辈就提醒我们:“简历上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精雕细琢,尤其是实习经历和技能描述,必须精准匹配招聘方的要求。”他还说,很多求职者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不够优秀,而是没有抓住重点。
另外,人脉关系也很重要。我在学校的时候,就见过不少同学因为认识某个校友或者导师,从而获得了宝贵的内推机会。比如有个女生,她之前在一家投行实习过,但因为表现一般,没能拿到全职offer。后来她通过导师的关系,认识了一位在另一家投行工作的高管,结果对方主动邀请她去面试,最后顺利入职。所以说,不要忽视身边的人脉资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引荐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最后我想说的是,金融硕士在美国求职的确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走不通。关键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要接受现实的挑战。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就大胆去尝试吧。毕竟,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