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建议 | 实例 |
---|---|---|
课堂参与 | 主动提问 | 课后向教授请教作业细节 |
语言习惯 | 多听英文广播 | 每天听BBC新闻提高听力 |
学习资源 | 善用图书馆 | 利用线上数据库查找学术资料 |
还记得刚到香港时,我站在学校图书馆门口发呆吗?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完全无法融入这种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但几个月后,我发现这里其实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
先说说课堂上的事儿吧。很多同学第一次上课都会紧张,生怕听不懂或者回答问题出丑。其实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不用太担心。比如有一次,我在经济学课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硬着头皮说了几句。结果呢?老师居然夸我思路清晰!后来我才明白,老师并不在意你说得对不对,而是更看重你的态度。
再来说说语言问题。刚来香港的时候,我连点外卖都得靠翻译软件,真是崩溃啊。不过后来我发现,多接触本地文化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好办法。比如每天晚上我会打开BBC听听国际新闻,虽然一开始只能听懂个大概,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飞速进步。还有就是尽量跟香港本地的同学交朋友,他们说话超级地道,能学到不少实用的俚语。
说到学习资源,香港的大学真的超级棒。比如我的学校就有个超大的图书馆,里面不仅藏书丰富,还有很多在线数据库。有一次写论文需要用到一些专业文献,我直接在网上找到对应的电子版,省了不少麻烦。另外,学校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和工作坊,这些都是免费的,千万别错过。
当然啦,适应新环境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开学那阵子,我总是记不住课程表,结果有一次差点错过了小组讨论。后来我买了个小本子,把每天的任务都写下来,这才慢慢理清楚头绪。还有就是时间管理很重要,尤其是在香港这样节奏快的地方,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别轻易放弃。当初我也有过迷茫期,甚至想过要不要转去别的地方读书。但现在回头想想,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情况,不妨试着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发现,全英文授课模式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所以呀,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适应香港学习生活的小伙伴们一点启发。记住,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用心努力,就一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