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非到新南威尔士大学:我的光伏工程逆袭之路

puppy

本文讲述了作者从迷茫到成功申请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经历。起初,由于缺乏规划,作者在大三才意识到需要为未来做准备。通过努力提升语言成绩、研究学校要求及撰写个人陈述,最终获得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作者强调,无论起点如何,只要有决心并采取行动,就能实现目标。此外,他还分享了在国外求学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保持开放心态,积极融入多元文化环境。

留学申请关键指标对比
学校名称 录取标准 申请难度 奖学金机会
双非院校 较低门槛 较容易 有限
UNSW(新南威尔士大学) 高学术要求 困难 丰富

--- 我第一次听说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时候,其实有点懵。那时候还在国内读本科,学的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说实话,那时候根本没想过自己能申请到这么好的学校。不过现在想想,一切好像又顺理成章。 刚进大学那会儿,周围的同学都在聊未来去哪儿深造。有人目标明确,早早开始准备托福、雅思;有人已经联系好了导师,甚至拿到了offer。而我呢?除了上课考试,就是打游戏、追剧,偶尔看看招聘网站上的实习岗位。结果到了大三下学期,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要么去了QS排名前五十的学校,要么拿到了国内顶尖企业的offer,我却连简历都还没写完。 “哎呀,怎么办啊?”我给舍友打电话抱怨,“感觉他们一个个都比我厉害。” 舍友倒是挺淡定:“别急,你现在才意识到问题还不算晚。关键是你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这句话让我愣住了。是啊,我到底想做什么?当时心里其实很迷茫,但我隐约觉得,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去国外看看。毕竟本科的专业课里提到过不少国际前沿的技术,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种听起来就很酷的东西。而且我也知道,澳洲那边的光伏研究做得特别好。 于是,我决定先行动起来。第一步当然是搞定语言成绩。当时我的英语基础还不错,四级考得蛮高分的,但雅思完全是个未知数。第一次模考的时候,听力和阅读勉强及格,写作和口语简直惨不忍睹。后来花了两个月时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单词,晚上睡前听BBC新闻,总算把分数提到了6.5分。虽然不是特别理想,但对于我当时的状态来说,已经算是突破了。 拿到语言成绩后,接下来就是选校和写文书了。一开始我很纠结,不知道该申请哪些学校。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梯度申请”的概念——就是既要有冲刺的目标,也要有保底的选择。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靠谱,就列出了一堆学校名单,然后挨个研究它们的入学要求。最后锁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就是因为它的光伏工程专业在全球都很有名,而且提供的奖学金种类也很多。 文书这块,我就更头疼了。之前从来没有写过类似的东西,只知道要突出自己的优势,但具体怎么操作完全没谱。后来找了个学长帮忙,他给了我几个小技巧,比如用具体事例代替泛泛而谈,强调自己的成长过程等等。按照这些思路,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经历,写了两份文书——一份是针对学术背景的,另一份则是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 申请提交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期。期间也没闲着,继续刷了一些实习经验,还参加了几次行业论坛,希望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有竞争力。有一天中午,正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手机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封来自UNSW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真的太激动了,差点把筷子掉地上。 当然啦,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签证、租房、行李打包之类的琐碎事情。记得刚到悉尼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连地铁怎么坐都不会。有一次迷路了,硬生生走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地方,脚都磨出了水泡。还有一次去超市买菜,看到价格标得那么高,心里一阵肉疼,心想以后得省着点花。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困难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正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教授的课题组会议时,那种紧张感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觉得自己英语说得磕磕巴巴,怕别人听不懂。但慢慢地,随着一次次参与讨论,我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了。特别是有一次,我提出的观点得到了导师的认可,他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值得深入探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超级开心,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现在回想起来,从一个普通双非院校的学生到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员,这条路确实不容易。但正是这份坚持和努力,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梦想,不妨试着迈出第一步,哪怕起点不高也没关系,只要愿意付出行动,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求学,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多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让你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希望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puppy

留学雅思

52648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