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方式 | 每周花费 | 是否健康 | 是否方便 |
外卖 | $30-$50 | 否 | 是 |
超市采购+自制餐食 | $20-$30 | 是 | 需花时间 |
食堂就餐 | $25-$40 | 一般 | 是 |
引言:留学生的生活难题——吃得健康又省钱
在美国留学,生活成本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吃饭这件事。很多同学刚到美国时,要么天天点外卖,要么随便买点速食品填饱肚子。其实,如果能稍微动点脑筋,完全可以吃得既健康又省钱。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小窍门,希望能帮到你们。
超市采购才是王道
说到省钱,第一个建议就是去超市买东西自己做饭。比如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总是觉得超市的东西太贵,后来发现其实只要学会挑,很多东西都很划算。比如说买冷冻蔬菜,虽然它们没有新鲜蔬菜那么好看,但营养成分几乎一样,而且价格便宜不少。我有一次买了两大袋西兰花,才花了不到五美元,够吃好几天呢。
还有肉类,其实鸡胸肉和鸡翅根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鸡胸肉脂肪含量低,适合做各种健康的菜,而鸡翅根则可以烤着吃或者炖汤,味道特别香。记得有一次我买了十磅鸡胸肉,才花了十五美元,简直太划算了。
学会看标签,避开不必要的开销
在美国超市里,标签上的信息很重要。有时候你会发现两种商品价格差不多,但分量却差很多。比如我在一家超市看到两种酸奶,一种是一升装的,另一种是五百毫升的,但价格几乎一样。我就果断选了一升装的,这样每次舀出来喝的时候,分量也更实在。
另外,别忘了关注促销活动。我经常会在超市门口看到海报,上面写着“买一送一”或者“第二件半价”。这时候就赶紧把需要的东西放进购物车。比如有一次我看到牛肉卷打折,立刻囤了好几包,回家做了火锅,省了不少钱。
自制餐食的乐趣与挑战
自己做饭的好处可不止省钱,还能吃得更健康。比如我曾经尝试过做寿司,一开始觉得挺难,但慢慢摸索之后发现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买些海苔、米饭和各种蔬菜,再搭配一点鱼生或者鸡肉,就能做出一大盘美味的寿司。关键是自己做的东西没有任何添加剂,吃起来特别放心。
不过,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调料不够或者步骤记错。有一次我做意大利面酱汁,忘记放盐了,结果味道淡得不行。但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会先列好清单,确保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
利用校园资源,找到隐藏的宝藏
除了超市和自家厨房,校园里也有一些隐藏的宝藏值得挖掘。比如有些大学会定期举办农产品市集,那里卖的水果和蔬菜不仅新鲜,而且价格比超市便宜得多。我有一次在学校市集上买了几个大苹果,才花了三美元,比超市便宜了一半。
此外,一些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厨艺比赛或者烹饪课程。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学到新技能,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记得去年参加了一个披萨制作比赛,大家互相分享食材和技巧,最后还一起品尝了各自的成果,特别有意思。
外卖偶尔解馋,但不能常依赖
当然啦,偶尔点个外卖解解馋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控制频率,否则钱包会很受伤。有一次我连续几天点外卖,结果账单一算吓了一跳,竟然花了将近两百美元!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做饭其实比点外卖划算多了。
如果你实在不想做饭,也可以试试拼单。有时候我会找舍友一起点外卖,这样既能享受美食,又能分摊费用。不过记得要选择那些比较健康的选择,比如沙拉、烤鸡之类的东西,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
保持平衡,享受健康生活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怎么吃,都要注意保持均衡饮食。比如早餐可以选择燕麦片配牛奶,午餐可以吃沙拉或者三明治,晚餐则可以多做一些富含蛋白质的菜肴。偶尔吃点零食也没关系,但要适量。
记得在美国生活久了,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方法能让饮食变得更有趣。比如尝试不同国家的料理,或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菜单。只要用心经营,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