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申请季:提前规划or晚申请?录取结果大揭秘!”

puppy

本文通过对比“早规划”与“晚申请”两种留学申请策略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其优劣势。数据显示,早规划组申请人数超过3200人,录取率达52%,而晚申请组仅1800余人,录取率低至35%。文章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执行力及清晰的目标设定,同时提醒申请者保持积极心态,全力以赴。无论选择何时申请,努力与智慧同样重要。

```html
2017/18申请季数据概览
申请时间 早规划组 晚申请组
申请人数 3,200+ 1,800+
平均录取率 52% 35%
顶尖大学录取数 700+ 300+

嗨,大家好!最近是不是有不少小伙伴在纠结自己的留学申请计划?是早点准备还是等到最后再冲刺?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很多遍。记得那年我刚决定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也特别纠结到底是提前规划还是晚申请。后来通过观察身边同学的经历,我才慢慢明白,这个选择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看你如何安排时间和资源。

先说说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小李吧。他是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一直觉得自己还有大把时间,结果到了申请季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比如文书写作,他以为随便写写就行,结果导师看了之后直接让他重写三次。等他终于搞定文书,推荐信也没来得及找人写,面试准备更是草草应付了一下。最终的结果呢?虽然勉强提交了申请,但他的录取结果并不理想,只拿到了几所排名中下游的学校offer。他说如果能早一点开始准备,也许就不会这么狼狈了。

相比之下,我的另一个朋友小王就完全不一样。她从大三就开始规划自己的申请路线图,从选校到专业方向,再到背景提升,每一步都井井有条。比如她发现自己的实习经历不够丰富,就主动联系了几家相关领域的公司做兼职;发现语言成绩不够理想,就利用假期集中备考托福和GRE。她还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不同学校的招生偏好,甚至专门参加了一次线上模拟面试,提前熟悉流程。结果怎么样?她顺利拿到了两所顶级名校的offer,而且奖学金也很丰厚。她说:“提前规划真的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尤其是在申请高峰期,我一点都不慌。”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提前规划的人都能像小王那样顺风顺水。比如有个学长,他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制定详细的申请计划,但执行起来却总是拖拖拉拉。本来打算大三暑假完成的实习项目,拖到了大四才开始;原本想考出来的托福成绩,直到申请截止前一个月才勉强达标。结果呢?虽然他的规划很完美,但实际效果却打了折扣,最终只能去了一所普通院校。所以啊,提前规划固然重要,但执行力才是关键。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晚申请到底能不能行?”答案当然是有可能的,但风险确实更高。比如有一名学弟,他因为各种原因直到大四下学期才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当时正值申请高峰期,几乎所有热门学校的名额都已经满了。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些竞争相对较小的学校。虽然最后也拿到了offer,但并不是他最初的目标。他后来跟我说:“其实也不是不行,但总觉得心里有点不甘心。”

不过,如果你真的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那么晚申请也未必不是一种策略。比如有一位同学,他本科期间的成绩非常优秀,科研成果也很突出。他觉得自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文书或者背景提升上,于是把精力集中在提高GRE分数和打磨简历上。结果呢?他凭借超高的学术背景,成功拿到了一所世界排名前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说:“有时候,实力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你的具体情况。如果你的目标院校竞争激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短板,那还是建议尽早开始规划;如果你对自己的背景比较有信心,或者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也可以试试晚申请。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无论是早还是晚,都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申请这件事,拼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努力和智慧。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留学讲座,主持人问台下的观众:“你们觉得申请的关键是什么?”底下一片寂静,然后有一个声音冒出来:“心态。”我当时愣了一下,但仔细想想,他说得没错。无论你是选择提前规划还是晚申请,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梦想。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小李和小王一样,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一步步积累出来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这些真实的故事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不管你是早规划还是晚申请,只要全力以赴,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曙光!加油哦~

```

puppy

留学雅思

52648 Blog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