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艺毕业,人生开挂?
还记得大二那年,我宿舍的小林每天晚上都抱着iPad,眼睛里闪着星星。屏幕里播放的不是哪个爱豆的演唱会,而是一场又一场的伦敦时装周秀场片段,还有各种设计大咖的采访。他指着一个视频里光芒四射的设计师跟我说:“你看!这人就是皇艺毕业的!多牛啊,才毕业几年,自己的品牌都做得风生水起了,简直是人生开挂!”那时,我们寝室里好几个人都跟他一样,觉得能从皇艺(Royal College of Art, 简称RCA)毕业,就等同于拿到了一张直通成功彼岸的船票,从此就能踏上星光大道,事业飞升,名利双收,妥妥的人生赢家范儿。
这种“皇艺光环”的吸引力,确实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世界各地怀揣设计梦想的年轻人拉到伦敦。它象征着顶级的教育资源、前沿的设计理念、还有那份独一无二的校友网络。每年,无数人削尖了脑袋,熬夜爆肝准备作品集,只为能拿到那份含金量十足的录取通知书。据RCA官网介绍,学校目前提供超过30个硕士和博士项目,涵盖艺术、设计、建筑、传播等多个领域,是全球唯一一所全研究生的艺术与设计大学,光是这份独特性,就足以让它在国际教育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人都飘起来了,仿佛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开挂”的精英圈层。然而,当真正踏出肯辛顿那扇标志性的校门,现实世界的大门轰然敞开,那份曾经被皇艺光环笼罩的自信,真的能无往不胜吗?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顶着皇艺光环的毕业生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到底活成了什么模样。
确实,有一部分皇艺毕业生,他们的故事简直就是“开挂”人生的最佳范本。我认识一位学长,小张,他在RCA读的是创新设计工程(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IDE)专业。毕业设计是一个结合AI和可穿戴技术的新型医疗辅助设备,当时在毕业展上就引起了不少投资人的关注。他毕业后,没有选择加入大公司,而是立刻和几个校友成立了自己的初创公司。短短三年时间,他们的产品不仅获得了国际设计大奖,还成功完成了两轮融资,估值已经破亿。据《金融时报》去年一篇关于伦敦科技初创公司的报道,像小张他们这样,将RCA的创新精神与商业模式结合,并在毕业后迅速成立公司的案例,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体现了RCA毕业生在创业领域的强大潜力。
还有一些同学,他们选择进入国际顶尖的设计机构或奢侈品品牌,同样如鱼得水。比如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位从RCA时尚设计专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她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和毕业秀上的出色表现,直接拿到了LVMH集团旗下某奢侈品牌的offer,成为该品牌设计团队的一员。据LVMH集团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他们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顶尖设计人才,而像RCA这样的名校毕业生,自然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她的作品很快就出现在品牌的最新系列中,那份职业生涯的起点,确实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这些成功案例无疑是RCA光环最好的佐证,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把“开挂”变成了现实。他们的故事常常被媒体报道,成为学弟学妹们追逐的榜样。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面,那些在光环之下,同样经历迷茫、挣扎甚至自我怀疑的毕业生们。他们人数可能更多,只是他们的故事,很少被聚光灯照亮。
我还有一个朋友,小李,RCA的视觉传达专业毕业。他在校期间作品集也非常漂亮,拿过一些国内的设计奖项,自我感觉良好。毕业时,他也雄心勃勃地想在伦敦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投了几十份简历,大部分石沉大海,偶尔收到的面试通知,也往往在几轮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他说,每次面试官都会很客气地提到RCA的背景,表示赞赏,但最终给出的理由总是“经验不足”或者“不符合团队风格”。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发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即使是硕士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创意产业中,初级职位对实际项目经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让很多缺乏实习经验的毕业生面临不小的挑战。
小李挣扎了将近一年,期间做过一些零工,甚至考虑过是不是该回国。他说最痛苦的不是没工作,而是那种巨大的落差感:明明是RCA毕业的,为什么自己找不到工作?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他开始怀疑“皇艺光环”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那种从云端跌落凡尘的感觉,远比一开始就平平无奇来得更具冲击力。
还有一位RCA的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小王。他毕业后在伦敦一家中型建筑事务所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虽然RCA的教育非常强调概念性和前瞻性,但在实际项目中,事务所更看重的是快速出图的能力、对规范的熟悉程度以及和甲方的沟通技巧。他觉得自己的“RCA思维”有时候反而成了束缚,让他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商业项目。他跟我抱怨说,学校里学到的那些“高级”概念,在甲方眼里可能只是一句“不实用”。据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对会员的调查报告显示,建筑设计行业的就业市场,尤其是在初级和中级职位上,对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的要求,有时候会高于其学术背景的光环效应。
那么,同样从RCA毕业,为什么大家会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呢?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运气”两个字就能解释的。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一些人能把皇艺光环真正转化为“开挂”的动能,而另一些人则在光环下感到迷茫和挣扎。
独一无二的作品集,无疑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一环。RCA的录取标准极高,能进去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然而,毕业作品集的重要性,远超入学作品集。入学作品集是展示潜力,毕业作品集则是展示实力。那些毕业后立刻风生水起的同学,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原创性、成熟度,甚至已经具备了商业落地的潜力。它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创新,更是技术实现上的突破。像之前提到的小张,他的医疗设备项目,从概念到原型,再到市场分析,都做到了极致。据RCA官网的项目展示页面,每年的优秀毕业作品都会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被行业巨头看中,直接促成了合作或者投资。
早期积累的人脉网络,也是隐形的财富。RCA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巨大的国际设计社群。在这里,你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同学、导师,还有校友。那些懂得利用这个平台的人,无疑会为自己的未来铺设更多的可能性。我曾听一位RCA的教授说过,他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讲座、工作坊,甚至主动联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很多成功的初创公司,其创始团队往往都是RCA的校友组合,比如设计咨询公司Therefore就是由RCA校友创立,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新设计咨询机构。他们从学生时代就互相了解,信任基础牢固,合作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毕业后的每一步规划和心态,更是决定性的因素。拿着RCA的文凭,你是想继续在学术领域深造,还是想进入大公司,亦或是选择自主创业?每个选择都需要一套不同的策略和心态。那些能“开挂”的同学,他们往往在毕业前就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并且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准备。他们可能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寻找实习机会,或者提前联系投资人、潜在的合作伙伴。这种前瞻性和执行力,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显得尤为宝贵。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显示,拥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普遍高于规划不明确的毕业生。
另一方面,面对挫折和迷茫时的心态调整,也至关重要。小李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RCA毕业生,也可能遭遇求职困境。这时,与其沉浸在自我怀疑中,不如积极调整策略,比如主动拓展技能树,学习市场需求更旺盛的软件或技术;或者放低身段,从基层岗位做起,积累实战经验。设计行业瞬息万变,新的技术、新的趋势层出不穷。RCA的教育给了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批判性思维,但走出校门,你需要不断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适应变化。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行业趋势报告,持续学习和技能再培训,是当前职场人士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我还想聊聊“运气”这个玄学因素,虽然它不是我们能完全掌控的,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遇到好运的概率。你会发现,那些“幸运”的同学,往往是那些准备最充分、最积极主动的人。他们参加了更多的行业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展示了更多的作品。当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抓住它的全部准备。所以,与其被动等待好运降临,不如主动创造更多与“好运”相遇的机会。RCA的校友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各种活动,从职业分享到创业沙龙,这些都是搭建个人“运气网”的绝佳场所。
另外,自我定位和个人品牌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你的作品和你的名字被更多人看到,并留下深刻印象,是每个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CA毕业生自带光环,但如何利用这个光环为自己增值,就需要独特的策略。这包括你的个人网站、社交媒体的运营、甚至是在行业媒体上发表文章、参与论坛讨论。很多RCA校友会利用Behance、Instagram等平台持续更新作品,保持活跃度,不仅展示了最新的设计成果,也拓宽了潜在的合作渠道。据Adobe公司对全球创意专业人士的调查,超过70%的设计师认为,强大的个人品牌对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皇艺的教育固然是顶尖的,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起点。它赋予了你优秀的基因和成长土壤,但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只是一株小草,取决于你离开学校后的持续努力和自我驱动。那份“开挂”的感觉,与其说是皇艺直接赋予的,不如说是一个优秀的催化剂,将你内在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所以啊,小伙伴们,如果你也憧憬着皇艺,或者正在这条路上奋斗,千万别被那种“毕业即开挂”的假象给迷惑了。皇艺的光环确实能为你打开很多扇门,但要真正走进去,并且走出自己的精彩,还需要你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智慧。它不是一个免死金牌,而是一个高起点的跳板。毕业后,你会发现人生就像一场长跑,光有一个漂亮的起跑线可远远不够。你需要有清晰的奔跑方向,强健的体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调整呼吸(心态),甚至在跌倒的时候能快速爬起来。毕业季到来之前,好好想想你究竟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为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多和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启示。别光顾着埋头做设计,也要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参加行业活动,多和人交流,别把自己困在小圈子里。最重要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别忘了你最初的那份热爱和那份冲劲儿。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持续精进,你的“开挂”人生,真的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