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资是什么?老板必看!
嘿,老铁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走在街上,看到两家店,卖的可能都是奶茶,或者都是手机配件,但一家门口人头攒动,排队都排到马路边了,另一家呢,门可罗雀,服务员比顾客还多。你是不是也纳闷,为啥差距就这么大呢?难道真是风水问题?其实啊,这里面藏着一个让生意活起来、钱袋子鼓起来的“秘密武器”,一个你未来想创业、甚至现在找实习打工都绕不开的超硬核技能,它就叫做——“留资”。
你可能会觉得,“留资”这词听着有点专业,是不是跟我们留学生没啥关系?大错特错!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在某个网站看到“免费领取留学规划资料”或者“注册即送100元购物券”的弹窗?或者在某个活动上,主办方请你扫码填个问卷抽奖?这些都是“留资”!它就像撒网捕鱼,不是漫无目的地把鱼竿扔下去,而是巧妙地吸引那些对你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潜在客户”,把他们的信息先圈起来,然后才能“精准投喂”,把他们变成你的忠实粉丝、回头客,甚至帮你宣传。这个过程,可不是简单的发传单,而是要用对方法,让客户心甘情愿把信息给你,这中间的学问可大了。就拿中国电商巨头京东来说,据其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6亿大关,这些用户信息的积累,正是其能够持续推荐商品、优化购物体验的基础。
那么,“留资”到底在玩什么花样,能让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呢?核心在于建立“连接”。一次性的交易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就像你认识一个新朋友,总得留个联系方式吧,不然下次再想找他,大海捞针。商家也是如此,拿到你的手机号、微信号、邮箱,就像拿到了“下次再联系”的通行证。打个比方,你在海外留学,想找一份兼职,是不是会把自己的简历、联系方式发给多个潜在雇主?雇主拿到你的信息,才能筛选、面试,最终决定是否录用你。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雇主的“留资”。硅谷很多初创公司在A轮融资前,他们的投资者非常看重一个指标,那就是用户获取成本和用户留存率,而用户信息的有效收集与管理,正是支撑这些数据的关键。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3年全球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活动中,用户增长和数据驱动营销策略的介绍,往往是打动投资人的重要亮点。
很多老板在起步阶段,可能会觉得“留资”太麻烦,或者觉得这不就是发广告吗?其实远不止于此。真正高明的“留资”,不是强行推销,而是提供价值交换。你想想,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为了一个小礼品、一份免费报告、一次免费试用而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因为他们觉得“值”。比如你可能在大学校园里看到某个语言培训机构搞活动,只要你扫码关注公众号并填写一份简单的留学意向调查,就可以免费领取一本精美的词汇手册。这份词汇手册的价值,就足以吸引你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微信号、姓名甚至年级留下。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市场调研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愿意为免费的实用学习资料或活动参与机会,留下个人联系方式。这种基于价值交换的模式,是“留资”的基石。
其中一种特别有效的“留资”策略,就是制造稀缺性和独家感。你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收到邮件说“加入我们的VIP群,享受独家折扣和提前预订权”?或者看到某个活动预告写着“前50名报名者,可获得神秘大礼包”?这种方式,利用的就是人们害怕错失良机(FOMO)的心理。大家觉得如果现在不留下信息,就会错过一个好机会。我在美国的时候,见过一家当地的烘焙店,他们每周只推出一款限量版蛋糕,想购买就必须提前在他们的邮件列表里注册预定,并且只有注册用户才能收到每周的“蛋糕预告”。这种做法让他们的邮件列表人数迅速增长,并且每次限量蛋糕推出都瞬间售罄。数据显示,电子邮件营销的投资回报率(ROI)可以达到4000%,这意味着每投入1美元,可以获得40美元的回报,这其中“留资”的价值不言而喻,据DMA(美国直销协会)的报告就常年强调这一点。
再来说说线上“留资”的玩法,这可是留学生创业的“主战场”。你有没有在逛某个留学资讯网站的时候,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提示你可以“免费下载2024年最新留学申请攻略PDF”?或者你看到一个特别吸引人的标题,点进去后发现需要填写邮箱才能继续阅读完整内容?这些都是巧妙的“内容诱饵”。网站通过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免费内容,来吸引你留下信息。比如很多大学的国际招生办公室,会在其官网上提供详细的申请指南、奖学金信息或者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但可能会要求你注册一个账户或者留下邮箱,以便后续发送更新和更多个性化信息。根据HubSpot的营销报告,使用“内容诱饵”的营销活动,其潜在客户转化率比不使用的要高出3-5倍。这在教育咨询、留学服务等行业尤其明显,像新东方、好未来等大型教育机构的网站上,免费试听课、模拟测试等都是经典的“留资”手段。
除了内容诱饵,互动式工具也是“留资”的超级利器。你有没有玩过那种“测一测你适合哪个专业”或者“你的留学国家匹配度有多高”的在线小测试?这些测试通常会让你回答几个问题,最后给出结果时,会提示你留下邮箱或者微信号,以便把“详细分析报告”发送给你。这种方式很有趣,也很有互动性,让客户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留资”过程。我在英国读书时,发现很多线上求职平台会提供免费的AI简历评估服务,你上传简历后,它会给你一份初步的评估报告,但如果你想获得更详细的改进建议或推荐职位,就需要注册并完善个人信息。LinkeIn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其庞大的用户数据和精细化推荐,正是建立在用户持续完善个人资料的基础之上,用户填写的信息越多,平台推荐的精准度就越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据LinkedIn官方统计,拥有完整个人资料的用户,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比资料不完整的用户高出约40倍。
线下场景的“留资”同样花样百出,而且更注重面对面的互动。你参加过大学的社团招新活动吗?那些社团为了吸引新成员,会摆出各种展位,准备一些小游戏或者小零食,只要你扫码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或者填写一张报名表,就可以获得奖品或者参与抽奖。这就是线下的“留资”手法。想想看,你在学校食堂门口,可能会看到某个商家举办的推广活动,比如扫码免费领一杯奶茶,或者关注公众号免费送小礼品。这些小恩小惠的背后,目的就是收集你的个人信息,为后续的营销做准备。星巴克的“星享俱乐部”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顾客在店内消费时,店员会积极引导你注册成为会员,通过手机号或邮箱注册后,就能享受积分、生日特权、专属优惠等。这种会员制度的推广,让星巴克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根据星巴克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披露,其“星享俱乐部”在全球拥有数千万活跃会员,这些精准的用户数据是其新品推广和个性化营销的强大支撑。
微信生态圈里,“留资”更是玩得风生水起。你肯定关注过不少留学机构、语言学校的公众号吧?很多公众号在首次关注时,会自动弹出一个欢迎语,里面可能会引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一份“留学规划问卷”,或者添加客服微信“一对一咨询”。这就是在微信生态内进行的“留资”。一些商家还会利用微信群进行“留资”,比如创建一个“新生福利群”或者“考研资料分享群”,你想进群就必须添加群主微信,然后群主再把你拉进去。这样一来,群主不仅拿到了你的微信号,还通过群聊持续提供价值,进一步加深了联系。据腾讯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突破13亿,微信生态中围绕公众号、小程序、社群的“留资”手段,已成为中国商家获取用户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那么,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老板们都是怎么用的呢?这就到了“留资”的后半段——转化。拿到你的信息,商家不会立马就把你拉黑或者扔掉。他们会根据你留下的信息,进行“画像”。比如你填写了对某个国家感兴趣,他们就会给你推送那个国家的留学项目;你提到想学某个专业,他们就会给你发相关专业的课程信息。这种“个性化定制”,让你觉得商家特别懂你,而不是在发垃圾信息。我在加拿大留学时,有一次在一个留学展会上留下了自己的邮箱,表示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之后,我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封邮件,都是关于加拿大顶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介绍、奖学金申请技巧以及校友分享会。这种精准的推送,让我觉得这些邮件并不是骚扰,反而很有价值。数据显示,个性化邮件的打开率比通用邮件高出20%以上,点击率更是能翻倍,这一点在Adobe的数字营销报告中得到了反复印证。
当然,“留资”不仅仅是为了推送广告。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建立长期关系和信任。你想想,你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了一个博主,TA定期分享干货,时不时还会组织一些福利活动,你是不是会越来越信任TA?商家也是一样,通过定期发送有价值的内容,比如行业报告、免费教程、优惠信息等,让客户觉得这家企业是有温度、有实力的。慢慢地,你就会把他们当作你的“专家”或者“朋友”。当你有需求的时候,自然会优先想到他们。很多留学中介机构,在留资后会定期举办线上讲座或线下沙龙,邀请往届优秀校友分享经验,解答学生疑问。据中国教育在线的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留学机构时,对其信息透明度、专业度和后续服务支持的考量权重越来越高,而持续的“内容输出”和“互动”,正是建立这些信任感的关键。
还有一种“留资”的高级玩法,就是利用口碑效应和转介绍。当你觉得某个产品或服务特别好,是不是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商家们深知这一点。他们会鼓励老客户通过邀请新客户的方式来获得奖励。比如你推荐一个朋友注册他们的会员,你和朋友都能获得优惠券。这种“裂变式”的“留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朋友的推荐。像我们平时用的各种打车软件、外卖平台,都有“邀请新用户得奖励”的活动,这就是在利用老用户的社交圈进行“留资”和用户增长。根据Nielsen的全球消费者信任度调查报告,92%的消费者更相信亲友的推荐,这使得转介绍成为一种极其强大的营销和“留资”工具。
但是,在“留资”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坑需要避开。最大的坑就是“过度骚扰”和“信息泄露”。如果你频繁地收到同一个商家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或者你的个人信息被卖给了不相关的第三方,你肯定会非常反感,甚至直接拉黑。所以,负责任的商家在“留资”时,会明确告知你信息会用于何处,并且提供方便的退订渠道。在欧洲,有严格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来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任何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业务的公司,在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时,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这让很多在欧洲的电商平台和科技公司,在“留资”环节会特别强调用户同意和数据透明度,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自GDPR生效以来,已有数千家企业因数据合规问题被处以罚款。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了解“留资”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哪怕你现在还没想着创业当老板,你在实习、在打工,甚至在做小组作业的时候,都会遇到需要“留资”的场景。比如你在组织一个社团活动,需要大家报名,你用什么方式收集参与者的信息?你在帮公司做市场调研,怎么才能吸引更多人填写问卷?这些都是“留资”的实战。学会了这套思维和方法,你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还能在未来职场上脱颖而出,甚至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想象一下,你毕业后想开一家留学咨询公司,或者做个小众电商,如果你能巧妙地吸引潜在客户,把他们的信息收集起来,并且知道怎么去维护这些客户,你的成功几率是不是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很多成功创业的留学生,他们最开始的启动资金可能不多,但他们都非常善于利用社群、内容和互动来“留资”,比如有的留学生在小红书上分享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粉丝,再将粉丝引流到微信群,提供更深度的服务,成功将个人IP变现。根据小红书平台的数据报告,有超过一半的用户会因为信任博主推荐而进行消费决策。
所以啊,别再把“留资”看成是那些大公司或者专业营销人员才需要做的事情了。它其实就是一种最朴素、最直接的“经营人心”的方式。从你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你就在不断地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这不也是一种广义的“留资”吗?你跟同学交换联系方式,为了以后方便合作或者帮忙;你参加职业沙龙,留下自己的名片,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这些都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发展铺路。
兄弟姐妹们,今天跟你们唠了这么多,是不是对“留资”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真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玄学,而是能让你的生意活起来、让你的职业道路更宽广的实在技能。别傻等着天上掉馅饼了,赶紧行动起来,去观察你身边的商家是怎么做的,去想想自己能怎么运用这些策略。试着从现在开始,就去主动学习和实践“留资”的各种方法。比如,你可以尝试着为你所在的社团策划一场吸引新成员的活动,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环节,让更多人愿意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或者,如果你有在做兼职,观察你的老板是如何收集客户信息的,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优化方案。甚至,从今天开始,你就可以为你未来的创业项目,列出十种你能想到的“留资”方式。现在就开始琢磨,将来你就能早一步成为那个让别人羡慕的成功老板!加油,未来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