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语言班,我终于敢开口了!

puppy

是不是觉得在新加坡留学,英语环境明明有了,自己却总是开不了口?那种明明想交流却又怕说错的尴尬,我简直太懂了!来新加坡之前信誓旦旦要“浸泡式”学英语,结果发现光听不够,一要自己说就卡壳,课堂上小组讨论也总是默默听着,生怕一开口就露怯。真的,很多好玩的社交机会、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可能,都因为这份“不敢”而错过了。 后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一个语言班,没想到这成了我留学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在那儿,老师超耐心,小班课的同学们也都很友好,营造了一个超放松、超鼓励的氛围。大家都不怕犯错,反而觉得开口就是进步!慢慢地,我从磕磕巴巴到能自信表达,甚至敢主动和当地人聊天了。那种从不敢说到敢大声说出来的成就感,真的比A还让人兴奋!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种语言困境,不妨看看我是怎么从一个“哑巴”变成“话痨”的,说不定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哦!

在新加坡语言班,我终于敢开口了!

还记得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那感觉就像突然被按下了“静音”键。周围都是叽里呱啦的英语,明明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一轮到自己说话,脑子就跟浆糊一样,舌头也打了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刚开学第一周,教授让我们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班上有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同学,大家都磕磕绊绊地说了。轮到我的时候,我站起来,手心直冒汗,支吾了半天,最后只挤出了一句“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然后就迅速坐下了,感觉脸颊火辣辣的。教授和同学们虽然都友善地笑了笑,但我知道,那一刻我就是个“隐形人”,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钻进去。

来新加坡之前,我满心以为自己是来“浸泡式”学英语的,觉得只要置身于英语环境,自然而然就能说得流利。我幻想着自己能在咖啡馆里和陌生人聊得热火朝天,在小组讨论中语出惊人,甚至在超市结账时都能顺便练练口语。结果呢?现实狠狠给我上了一课。课堂上,小组讨论是我的噩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换意见,我明明心里有想法,却总是慢半拍,好不容易组织好语句,别人已经把话题带到了下一个点。很多时候,我宁愿默默地听着,假装在思考,生怕自己一开口就暴露了那一口“中式英语”,招来不必要的关注或不解的眼神。据一项针对国际留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非英语母语留学生在留学初期都有过类似的“语言焦虑”,而其中近一半的人会因为担心犯错而避免在课堂上发言。

这种“不敢开口”的尴尬,真的不只发生在课堂上。还记得有一次,宿舍楼下有个邻里聚餐活动,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我犹豫了好久才决定下楼去看看。看到一群本地同学围在一起玩飞镖,我挺想加入的,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搭话,怕自己的英语不够地道,反而让气氛变冷。我站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默默地走开了,心里特别失落。很多好玩的社交机会、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可能,都因为这份“不敢”而错过了。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去食阁点菜、和便利店店员交流、问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都让我觉得压力山大。我总是在脑子里预演无数遍对话,结果一开口还是结结巴巴,有时候甚至会被误解,心里真的挺沮丧的。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虽然是英语,但本地人常常会使用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这种独特的口音和表达方式,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语言交流的难度和挑战。

那种感觉就像身体里住着两个我,一个渴望交流,一个却被牢牢地绑住了舌头。看着身边那些自信满满的同学,我真的特别羡慕。他们可能英语也不是完美无瑕,但他们就是敢说,敢犯错,敢于表达自己。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学英语的方法不对?光是听,光是看,真的不足以让我突破口语的瓶颈。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留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有人说要多看美剧,有人说要找语伴。我尝试过,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美剧看得再多,也只是输入,没有输出;找语伴呢,我还是会担心自己说不好,反而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的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语言班的帖子,里面有个学长分享说,他在一个校外的语言中心找到了自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开了帖子里的链接。

帖子提到的是一家位于市中心的小型语言中心,主打小班教学和情境对话。我当时对这种模式其实是有点怀疑的,毕竟以前在国内也上过各种英语补习班,效果都一般般。但当时的我,真的有点“病急乱投医”了,觉得再不改变,我的留学生活可能就只剩下学习和焦虑了。我查了查这家语言中心的官网,发现他们提供的课程种类还挺多的,从基础口语到商务英语,甚至还有专门为留学生设计的学术英语课程。他们网站上特别强调了“无压力学习环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预约了一节试听课。据该语言中心官网介绍,他们的课程设计基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并结合新加坡本地特色,旨在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升口语能力,每年有超过1000名学生从他们的课程中受益。

还记得试听课那天,我踏进教室的时候,心跳有点加速。教室不大,布置得很温馨,大概有八九个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老师是一位本地人,声音温和,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用非常慢且清晰的语速和我们交流,不像平时大学教授那样语速飞快。她没有一开始就让我们自我介绍,而是先做了一个小游戏,让我们猜谜语,用简单的英语词汇描述一个东西,然后让大家猜。这个轻松的开场一下子就缓解了我的紧张感。我发现,大家都是磕磕巴巴地在说,但没有人嘲笑,老师反而会鼓励地看着你,给你纠正发音和语法。我甚至还成功猜对了一个谜语,那种小小的成就感,让我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我在心里偷偷想,也许这里真的不一样。

正式开始上课后,我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真的超乎我的想象。老师们特别擅长营造一个轻松、鼓励犯错的环境。他们不会直接打断你,而是会等你把话说完,然后温和地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提供更自然的表达方式。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大家英语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每个人都在努力表达,没人会因为说错而感到尴尬。我们常常做角色扮演,比如模拟在樟宜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或者在小贩中心点餐。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模拟一场辩论赛,主题是“国际学生是否应该在新加坡拥有更多的兼职机会”。我第一次觉得,我不仅在说英语,我还在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我的观点。我甚至敢和同学争辩,虽然说得不够流利,但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我觉得特别兴奋。根据一项针对语言班学生的匿名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小班教学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他们口语进步的关键因素。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真的敢开口了。从一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后来能比较流畅地表达一整段话,再到能够自信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那种从“不敢说”到“敢大声说”出来的成就感,真的比拿到一个A还让人兴奋!语言班里,老师会给我们布置一些“作业”,比如让我们去跟本地人交流,回来分享经验。一开始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有了课堂上的练习和同学的鼓励,我开始尝试。我鼓起勇气在食阁点了一份我从来没吃过的当地美食,成功地向摊主询问了它的配料;我在MRT上,看到一位老人掉了东西,主动上前帮忙,并用英语简单地交流了几句。据新加坡统计局2023年关于居民社区参与度的报告指出,积极与社区成员交流互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融入感和幸福指数,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发现,开口说话,真的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本地人其实都非常友善和耐心,他们知道你是外国人,所以即使你磕磕巴巴,他们也会努力去理解你。很多时候,他们还会主动帮你纠正,或者用更简单的词汇和你交流。这种正向的反馈,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以前,我觉得去图书馆借书、去学校行政部门办手续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总是能拖就拖。现在,我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和工作人员沟通,办理各种事情也变得顺畅高效。那种掌控感,让我觉得自己真正地融入了新加坡的生活,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的数据显示,那些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并主动与本地社区交流的国际学生,其留学期间的满意度普遍高于那些只局限于学习圈子的学生。

这种语言上的自信,也开始影响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学课堂上,我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背景板了。小组作业时,我敢于主动提出我的想法,甚至会争取当演示者(presenter)。之前,我的大学朋友们大多是国际生,大家说着差不多的“国际腔英语”。现在,我开始主动和本地同学聊天,了解他们的文化,甚至一起出去玩。我还加入了学校的一个志愿者社团,和本地的同学一起为社区服务。这些以前我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都因为语言上的突破而变成了现实。我开始理解,语言不仅仅是沟通工具,它更是连接人与人、连接文化与文化的一座桥梁。新加坡政府非常鼓励多元文化交流,比如,文化、社区及青年部(MCCY)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旨在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我甚至敢尝试去申请兼职工作了!以前我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好,肯定会被拒。但在语言班的老师鼓励下,我提交了几份简历。虽然过程有点坎坷,但最终我成功在一家咖啡馆找到了一份兼职。在咖啡馆里,我要和各种各样的顾客交流,有本地人,有游客,有外国人。这简直是最好的实战练习场!每一个笑容,每一次成功的点单,每一次和顾客的简短交流,都让我觉得自己又进步了一点点。我发现,我不仅仅是在练习英语,我还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人。新加坡人力部(MOM)的数据显示,服务行业对兼职员工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对于留学生来说,这不仅是赚取生活费的好机会,更是锻炼英语和社交能力的绝佳平台。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报个语言班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或者觉得这是一笔额外的开销。确实,在新加坡留学,学费和生活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我想说,这笔投资,真的太值了!它不仅仅是提升了我的英语口语,更是提升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敢于去尝试更多的事情,去体验更完整的留学生活。在新加坡,一期(通常2-3个月)的私立语言班费用大概在S$800-S$2000不等,但这笔投入,相比于每年数万新元的学费来说,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不少大学的语言中心为本校学生提供价格更优惠或部分免费的课程。例如,据南洋理工大学(NTU)学生事务处官网介绍,他们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英语辅导和口语工作坊,旨在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而且,你想想,如果因为语言障碍,你错过了多少交流机会、多少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的机会,甚至影响了你的学业表现和未来职业发展,那样的损失,远比这几百上千新元的语言班费用要大得多。语言班不只是一堆语法和词汇,它更是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你在犯错中成长,在练习中找到自信。这种环境,是你一个人在图书馆里背单词、看美剧所无法获得的。很多语言班也会提供灵活的课程时间,比如晚上或者周末,完全可以和你的大学课程错开,不会影响学业。我就是利用了课余时间去上课,一点都没觉得累,反而觉得每次上完课都特别有成就感。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种语言困境,那种明明想交流却又怕说错的尴尬,那种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别人说话的失落,真的别再等了!不要把“等我英语更好了再说”挂在嘴边,因为“更好”的英语,恰恰是在一次次开口中练出来的。去了解一下你学校的语言中心有没有适合的课程,或者找一家口碑好的私立语言机构,去上几节试听课也好。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可以放心地犯错、放心地开口的场所。相信我,那种从不敢说到能自信表达的快感,那种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深度交流的体验,真的能让你在新加坡的留学生活变得完全不一样!别再当那个“静音”人了,是时候让你的声音被听见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