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留新生:行前必备宝藏攻略

puppy

嘿,是不是一想到要去美国留学,心里既激动又有点慌?别担心,作为过来人,我懂你那种既期待又怕准备不周全的感觉。咱们这篇“宝藏攻略”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它可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清单,而是汇集了各种实实在在、让你少走弯路的干货。从签证准备、机票预订这些大头,到行李箱里哪些是真香必备、哪些又是可以放心的“鸡肋”,再到初到美国怎么快速搞定电话卡、银行卡、住处,甚至连怎么悄悄融入美国校园文化、应对可能的小尴尬,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还会聊聊钱怎么带最划算,哪些APP是留学生活必备神器。总之,读完这篇,你就能心里有底,不再盲目焦虑,轻松踏上留学之路啦!快来一起看看,让你的美留生活从第一步就稳稳当当的!

还记得我刚接到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会儿吗?那感觉,简直就像是在坐过山车,心花怒放的同时,胃里也翻腾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各种问题就跟放电影似的,行李箱该装什么?到了机场怎么去学校?万一语言不通怎么办?是不是你也正经历着这种又兴奋又有点手足无措的时刻?别担心,作为已经在美国摸爬滚打好几年的“老学长/学姐”(你懂的,咱们www.lxs.net的宗旨就是把最实用的干货掏心掏肺地分享给你),我今天就来给你送上这份“美留新生:行前必备宝藏攻略”,保证读完你心里就有底了,再也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签证那些事儿: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咱们出国留学,最重要的通行证那必须是签证了。我身边有个朋友,小李,他就是因为面签时太紧张,结果被VO(签证官)问到家庭收入时,支支吾吾半天没说清楚,虽然材料都准备得很齐全,但还是被行政审查了整整两个月。眼看着开学日期越来越近,他急得头发都快白了。所以,即便你所有的I-20表格、SEVIS Fee收据、银行存款证明都备齐了,面签时的表现也至关重要。据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局数据显示,F-1学生签证的平均等待时间在高峰期可能长达数周,如果遇到行政审查,等待时间还会显著延长,所以一定要尽早预约面签,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应对突发状况。

签证材料的准备工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它可不仅仅是表格填好就行了。我有个同学,王姐,她当时为了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竟然准备了厚厚一摞银行流水和房产证明,甚至还带上了父母的工作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她说,虽然VO只看了其中几页,但那种“有备无患”的感觉让她在面签时底气十足。据美国移民局官方指导,申请F-1签证时,资金证明需覆盖至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并且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也是VO非常关注的一点,所以提前了解学校的预估费用并准备对应金额的资金证明至关重要。

面签时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可不是随便背几句模板就能蒙混过关的。我在准备面签的时候,特意找了个外教朋友,让他模拟VO来提问,我发现好多日常对话都比我预想的要复杂。记得有次他问我“Why this university and not others?” 我当时只准备了“Because it has a good program”,结果他追问“What specifically about the program appeals to you?” 我一下就卡壳了。所以,你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申请的学校和专业,能用自己的话清晰地表达留学目的、学习计划以及毕业后的打算。许多美国大学的官网,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都会在其国际学生服务页面提供详细的签证准备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建议大家多去看看这些一手信息,真的能帮你理清思路。

机票与行李:经济舱里的智慧

签证搞定,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大半,但接下来机票预订又是一门学问。我有个学长,他仗着自己时间充裕,想着等到临近出发再买,结果票价蹭蹭往上涨,硬生生比同期出发的同学多花了近两千块人民币。国际机票价格波动非常大,特别是从中国飞往美国的热门航线。根据多家航空公司(如达美航空、美联航)的历史数据分析,提前3到6个月预订国际机票通常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尤其是在寒暑假等高峰期,早做打算能省下不少预算。

选择航空公司和航班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我第一次去美国时,为了省钱选了个转机两次、历时三十多个小时的航班,到了目的地人已经累瘫了,还因为转机时间太短差点没赶上第二程飞机。所以,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直飞或少转机的航班,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出国的同学。许多航空公司,比如中国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针对留学生都有额外的免费托运行李额度优惠,通常可以在常规两件23公斤行李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三件。预订前务必去航空公司官网查清楚,或者直接打电话咨询客服,这能帮你省下大笔超重费。

行李打包这事儿,我曾经也犯过不少“新手错误”。当时我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过去,结果到了美国发现,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或者当地买更划算。像什么电饭煲、厚厚的棉被,真没必要。现在很多留学生社区都有投票统计,比如在某知名留学论坛上,大家普遍反映Instant Pot(多功能电压力锅)比传统电饭煲更受欢迎,因为它功能更多样,不仅能煮饭还能炖菜。另外,大部分美国大学宿舍都提供床垫、书桌和椅子,床品则可以在亚马逊或者Target、Walmart等超市方便地购买到,价格也比较合理。比如,在沃尔玛购买一套Queen Size的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套)大约只需要40-60美元。

但是,有些东西绝对是“真香”必备,必须带!比如,你常吃的胃药、感冒药、止疼药这些非处方药,美国虽然也能买到,但品牌和剂量可能和你习惯的不同,一开始人生地不熟,有个熟悉的药会安心很多。还有就是充电宝、转换插头(美国是两孔扁平插座,电压110V),这些小物件虽然不起眼,但刚到美国的时候,手机没电或者电器充不了电,那真是寸步难行。我记得有个学妹,她刚下飞机手机就没电了,结果联系不上接机的人,差点急哭。所以,这些小东西一定要放在随身背包里,方便随时取用。

初到美国:快速融入的关键三步

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飞行,终于踏上美国的土地。机场的景象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各种肤色的人来来往往,耳边充斥着陌生的语言。我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啊,我真的到美国了!” 接下来最让人头疼的,可能就是怎么从机场顺利抵达学校了。我有个朋友,他因为没提前预定接机,下了飞机想打车,结果发现洛杉矶机场的Uber和Lyft排队人山人海,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坐上车。而很多大学,比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都会在新生报到季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机场接机服务,只需要提前在学校官网上预约即可。所以,务必提前了解学校是否有类似的安排,或者提前预定好Shuttle Bus(机场巴士)或靠谱的华人接机服务,价格通常比出租车便宜不少,也更安全方便。

搞定交通,下一步就是通讯了。手机卡在国外的重要性,那简直不言而喻。我当初没经验,想着先用国内漫游凑合几天,结果发现漫游费用高得离谱,而且网络信号也不稳定。所以,一下飞机或者到了学校安顿好,第一时间去办理美国本地的手机卡。像T-Mobile、AT&T、Verizon都是美国主流运营商,它们都有针对国际学生推出的优惠套餐。举个例子,T-Mobile经常会有一些预付费套餐,提供无限通话和短信,以及一定量的4G流量,月费大约在30-50美元之间。我当初就在学校附近的T-Mobile门店,凭着护照和I-20表格就很快办好了手机卡,立马就能和家里报平安了。

银行卡的重要性,仅次于手机卡。毕竟咱们出门在外,现金带太多不安全,而且日常消费刷卡才是王道。我在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个学长就提醒我,要尽快去银行开户。他当时遇到个问题,带的几千美金现金花了一部分,剩下的想存起来,结果发现没有美国银行账户就寸步难行。一般来说,办理美国银行账户(checking account和saving account)你需要携带护照、I-20表格、学校录取通知书、住址证明(可以是宿舍合同或租房合同)以及SSN(社会安全号),不过新生刚来可能没有SSN,有些银行如Chase或Bank of America也允许国际学生在没有SSN的情况下开户,但账户功能可能会有一定限制。比如,我当时在Bank of America开户时,只需提供了护照和I-20,银行的工作人员还很耐心地讲解了各种账户类型和费用。

住宿问题,可能是大家除了学费之外最关心的大头了。我大学第一年是住在学校宿舍里,虽然费用不便宜,但胜在安全、方便,而且能快速认识很多新朋友。我宿舍楼里就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大家一起做饭、聊天、复习,感觉很温暖。根据美国各大学发布的住宿费用报告,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2023-2024学年的本科生宿舍费用平均每月约为1500-2000美元,包含水电和网络,但具体费用因房型和餐饮计划而异。如果想省钱或者喜欢更自由的空间,可以选择校外租房。我第二年就搬到了校外,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一个公寓。找房子可以通过学校的Housing Office、Craigslist、Zillow、Apartments.com这些网站,或者直接在华人留学生群里求助,通常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房子。不过,校外租房需要自己搞定水电网,还要考虑通勤时间,这些都是要提前做功课的。

融入校园与生活: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细节

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更好地融入美国校园生活了。我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敢和美国同学交流,总觉得自己的口语不够好,怕说错话。后来发现,这完全是多虑了。美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大家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非常友好。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餐厅一个人吃饭,旁边一个美国同学主动过来和我聊天,问我来自哪里,有没有适应学校生活。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交流,让我慢慢放开了心扉。据国际教育协会(IIE)的Open Doors报告显示,2022-2023学年,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万,其中中国学生占据了很大比例,所以你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参加校园活动是融入新环境最快的方式。我在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学校的国际学生社团,还选修了一门舞蹈课。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不同专业、不同国籍的朋友。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运动,加入了学校的橄榄球俱乐部,虽然他只是个替补,但每周的训练和比赛让他完全沉浸在美国的体育文化里,英文口语也突飞猛进。许多大学,比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拥有超过1600个学生组织,涵盖学术、文化、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总有一个适合你。大胆迈出第一步,去参加迎新会、社团招募,你会发现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学术上,美国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我刚去的时候,上课只知道记笔记,不敢提问,更别说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了。结果有一次,教授布置了一个小组讨论的作业,我因为平时不怎么发言,小组里的美国同学以为我没什么想法,导致我在小组评分上吃了亏。后来我才明白,在美国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大学都会在官网强调“课堂参与度”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例如,普渡大学的部分课程中,课堂参与度甚至能占到总成绩的10-15%。遇到不懂的,可以主动找教授或者助教答疑,他们通常都很乐意帮助学生,而且,美国大学的图书馆资源非常丰富,我经常泡在里面查阅资料,做作业,那里简直是学习的天堂。

钱怎么带?APP神器帮你忙

关于钱的问题,这也是让很多新生头疼的一环。我知道大家都会带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但大额现金携带并不安全。我当时带了大概1000美元的现金,够我刚到那几周的生活开销,剩下的学费和生活费主要是通过银行电汇或者旅行支票的方式带过去。银行电汇是最常见也相对安全的办法,手续费通常在20-40美元不等,到账时间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记得一定要提前和国内银行确认好收款银行的SWIFT Code以及你的账户信息,避免因为信息错误导致资金延误。此外,很多国际学生也会选择办理一张国际信用卡副卡,比如父母在国内办理主卡,你持副卡消费,这样既方便应急,父母也能实时了解你的消费情况。比如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都有提供此类服务。

到了美国,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地方都能用国内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了。我在纽约唐人街和一些华人超市购物时,惊讶地发现可以直接扫码付款,真的方便了不少。不过,这毕竟不是主流支付方式,大部分美国商家还是接受Visa、Mastercard等信用卡或借记卡。所以,办理一张美国的本地银行卡和申请一张信用卡还是非常必要的。很多银行针对国际学生推出了第一张信用卡,审批门槛相对较低,比如Discover It Student Cash Back Card就非常受国际学生欢迎,因为它有很好的返现政策,而且会帮你建立在美国的信用记录,这对于以后租房、买车甚至就业都非常重要。

说到APP,那简直是留学生活的必备神器。除了微信、支付宝这些和国内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的社交工具,你还需要一些本地化的APP。比如,出行必备的Google Maps(地图导航神器,没有它我寸步难行)、Uber/Lyft(叫车服务,虽然贵但方便紧急情况)、公共交通APP(例如纽约的MTA App,波士顿的MBTA mTicket,提前了解你所在城市的公共交通APP,通常会有实时班次查询和购票功能)。我有个朋友,她第一次去芝加哥,完全不熟悉公共交通,结果就靠Google Maps和Uber顺利走遍了各个景点,还找到了学校。此外,像一些外卖APP,比如DoorDash、Uber Eats,饿了的时候叫个外卖,简直是深夜救星。还有一些学习工具,比如Quizlet(背单词、做闪卡)、Evernote(笔记整理)、Grammarly(英文写作批改),这些都能让你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处理好所有这些事情,你可能会觉得头绪很多,有点力不从心。这很正常,我当时也是一样的感受。但请记住,每一步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们www.lxs.net的社区里有无数的学长学姐,他们都经历过你现在的阶段,遇到困难的时候,随时可以在论坛里发帖求助。或者,你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 ISS)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他们会帮你解决从签证到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比如,我的学校ISS办公室,就定期举办各种讲座,讲解签证政策更新、实习就业许可(OPT)申请流程,甚至还有如何报税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非常官方和权威的。

准备就绪:心态决定一切

说这么多,好像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罗列了一遍,是不是有点把你吓到了?哈哈,别紧张,其实绝大部分事情都比你想象的要顺利。关键在于,你要有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因为口音问题,点餐时经常被误解,当时觉得挺尴尬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只要我耐心一点,多说几遍,或者用手势比划一下,大家都会很理解。慢慢地,我也就不再那么害怕开口了。这种小尴尬,其实也是留学生活的一部分,它会让你变得更勇敢、更独立。

我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新生Orientation活动,里面有一个环节是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留学目标”。我当时写的是“希望能够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后来几年,我发现留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它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认识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学会了独立思考,甚至还让我尝试了以前从未想过的爱好。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比学历和工作更宝贵。所以,放宽心,去享受这个过程吧!

那么,现在别再盯着屏幕焦虑了,打开你的手机备忘录,或者拿起笔和纸,把你觉得最重要、最紧急的三件事先列出来,然后一件一件去完成。你可以先从核对你的I-20表格信息是否正确开始,再去看看学校官网有没有新生接机服务,接着找找有没有和你同航班或者同学校的“战友”可以在群里提前认识一下。动手去做,远比空想来得实在。相信我,等你真的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你一定会为自己今天的努力感到骄傲的!加油,未来的“美留达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