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不踩坑!学姐掏心窝子攻略

puppy

嗨,准备来美国读书的你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又有点小紧张?我懂!作为过来人,学姐我真是踩过不少坑,也摸索出了不少宝贝经验。这篇文章就是我把这些年在美国从入学到毕业,那些真正能帮你省心省力、避免掉坑的干货全都掏心窝子地跟你分享啦! 比如刚来美国,手机卡和银行账户怎么选最方便?选课怎么才能避开“死亡教授”?论文怎么写才能拿高分又不秃头?还有住宿、交通、吃饭这些日常开销怎么才能省钱又吃好?甚至遇到文化差异、孤独感咋办?我把这些大家最头疼、也最容易踩雷的地方都整理出来,手把手教你如何高效搞定留学初期的各种挑战,让你少走弯路,把更多精力放在享受学习和体验生活上。读完这篇,保证你心里有底,再也不用担心一头雾水啦!快来一起看看吧!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吗?洛杉矶机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推着两个超大行李箱,手机里国内的卡彻底没了信号,那一瞬间,心里的兴奋劲儿掺杂着一丝丝手足无措,甚至有点想哭鼻子。旁边一个老外大哥看我一脸懵圈,好心地用蹩脚中文问我“需要帮助吗?”。那一刻,我真恨不得地上能长出个缝让我钻进去。这只是我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第一个小时,后来发生的各种“惊喜”简直多到数不过来。正是这些“踩坑”的经历,让我把宝贵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你不会跟我一样,一头雾水地面对异国他乡的挑战。你听学姐我的,这篇绝对是你的“保命符”!

刚到美国,第一件事绝对是搞定你的“外界连接”——手机卡和银行卡。没有这两样,你可能寸步难行,连点个外卖都费劲。我那会儿傻乎乎地跑去机场的电话亭,差点被高额的国际漫游费吓晕过去。其实,现在有很多针对留学生的实惠套餐。比如,不少学弟学妹会选择Visible,它作为Verizon旗下的虚拟运营商,套餐通常是每月30美元左右,就能享受无限流量、通话和短信,信号覆盖广,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足够用。据Visible官网介绍,他们经常会推出新用户优惠活动,甚至推荐朋友还能返现,这对于初期预算紧张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手机卡搞定之后,紧接着就是银行账户了。你想想,学费、生活费、租房押金,哪一项不需要美金?身上揣着现金出门,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我在国内办的国际信用卡,虽然能刷,但汇率损失和境外取现手续费真是肉疼。到了美国,你最好尽快找个大银行开户,比如Chase(大通银行)、Bank of America(美国银行)或者Wells Fargo(富国银行)。它们分行和ATM机多,服务也比较成熟。我当时选了Chase,因为我们学校附近就有一家,而且他们有学生专属的Checking账户。据Chase官网资料显示,他们的学生账户(Chase College Checking)通常对17到24岁的学生免月费,只要你的账户每月有自动存款或者保持一定的日均余额,这就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记得带上你的护照、I-20表格、录取通知书和学校ID卡去银行,这些都是开户必备的身份证明。

安顿下来后,留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便是选课。这可不是儿戏,选得好能让你一路顺风,选得不好可能让你挂科秃头。我大一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要看教授评价,直接按照课程描述和时间表选了一门“看起来很简单”的经济学课。结果呢?教授讲课语速飞快,口音又重,期中考试平均分30分,全班都欲哭无泪。那次经历后,我学聪明了,每次选课前都要上RateMyProfessors.com查一下教授的评分和评论。这个网站简直是留学选课的“圣经”,上面有大量学生对教授的匿名评价,包括教学风格、作业量、给分慷慨度等等。数据显示,超过75%的美国大学生在选课前会参考此类网站的评价,这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你甚至能从中了解到哪些教授是“杀手教授”(killer professor),哪些是“天使教授”(angel professor),帮你有效避开雷区。

选好了课,接下来的挑战就是作业,尤其是论文(essay)。美国大学对学术诚信的要求极其严格,抄袭(plagiarism)是绝对的禁忌。我有个同学,因为引用时不小心格式错误,被教授警告,差点就要面临学术听证会,当时吓得他好几天吃不下饭。写论文不仅仅是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正确引用、如何构建论证、如何使用学术语言。很多大学都会有“Writing Center”(写作中心),这里有专业的老师或者高年级学长学姐帮你修改论文,给你提供写作建议。据某大学写作中心公布的数据,每年有超过3000名学生预约他们的服务,特别是国际学生,利用率非常高。他们会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语法错误,如何让你的论点更有说服力,甚至帮你理解复杂的引用格式,让你写出的论文既能拿高分,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开销也是留学生需要精打细算的地方。美国大学的住宿费用非常昂贵,尤其是在大城市。我第一年住校内宿舍,虽然方便,但每月房租加上餐费,简直能让我爸妈的钱包“瘦身”一大圈。校内宿舍的平均费用,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数据,2021-2022学年,公立大学校内食宿平均每年花费超过12000美元,私立大学则更高。从第二年开始,我就选择和朋友在校外合租公寓了。校外合租能大大降低你的房租压力,还能自己做饭省下不少伙食费。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论坛或者像Craigslist、Zillow这样的租房网站寻找房源。不过,在签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了解水电网费是否包含在内,并且最好实地考察一下。

交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公共交通发达,比如波士顿、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办一张月票或者周票会比打车划算很多。波士顿的MBTA(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就为学生提供了优惠卡,每月可以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公交,非常方便。据MBTA官网统计,每年有数万名学生使用学生优惠卡出行。如果学校有免费的校车或者穿梭巴士,那更要好好利用起来。像我们学校,就有覆盖周边几个居民区的免费班车,省了我一大笔通勤费。有些小城市可能公共交通不那么便利,你可能需要考虑买辆二手车或者拼车。买二手车的话,一定要找懂行的朋友一起去看看车况,而且保险、保养、停车费都是额外开销,务必提前做好预算。如果你实在预算有限,一辆自行车也能解决不少短途出行问题,很多大学校园里都有共享单车服务,或者你可以自己买一辆二手的,既锻炼身体又省钱。

吃饭这事儿,也是能省则省的大学问。校内食堂的餐费套餐(meal plan)有时候性价比不高,而且选择比较固定,吃久了容易腻。我一开始就是买的无限量餐食计划,结果每次都吃不完,觉得特别浪费。后来,我发现自己做饭才是王道!去Costco或者Walmart这样的大型超市采购食材,价格会比学校周边的小超市便宜很多。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每月食物计划”数据显示,一个成年人每月在家做饭的平均花费远低于在外就餐。你可以和室友一起采购,分摊大包装食材的费用,周末的时候一起做饭,不仅能省钱,还能增进感情。学着做几道拿手菜,不仅能满足自己的中国胃,还能在朋友聚餐的时候露一手,秒变“中华小当家”!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精神层面上的挑战也绝不能忽视。刚来美国,文化差异(culture shock)就像一个隐形的大山,冷不丁地给你来一下。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教授问大家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我习惯性地保持沉默,觉得“多说多错”。结果下课后,教授特意把我叫住,问我是不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当时我才意识到,美国课堂非常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也是参与的一种形式。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感,甚至会演变成孤独感。据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国际学生在适应期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文化冲击和社交融入。所以,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或者国际学生办公室举办的各种迎新派对,都是打破孤独的好办法。我加入了学校的中文辩论社,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通过志愿者活动结识了不少美国当地人。走出去,才能让你的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孤独感来了怎么办?这真是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的阶段。我最难过的时候,是过年的时候,看着国内朋友家人团聚的照片,自己一个人在宿舍吃泡面,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那种感觉特别无助。你一定要记住,寻求帮助不是弱者的表现。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是你的“娘家”,他们会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从学习生活到心理辅导,都会有专人负责。很多大学也设有心理咨询中心(Counseling Center),专门为学生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年为超过5000名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或团体治疗。和你的朋友、家人保持联系,视频聊天,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你会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还可以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健身、画画、摄影,这些都能帮助你排解压力,找到新的乐趣。

学姐我说了这么多,都是希望能让你少走点弯路,多一些体验。美国留学生活是充满挑战的,但是这些挑战也恰恰是让你成长的养分。你刚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很难,但是相信我,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得多。未来遇到任何问题,勇敢地去问,去探索,去尝试,千万别憋在心里。去参加新生Orientation,认识新朋友;看到学校有免费披萨的活动,一定要冲过去;多利用图书馆和学校的各种资源;哪怕只是在校园里散散步,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祝你在大洋彼岸的求学之路一切顺利,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