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大家,最近是不是都和我一样,被一个新闻搞得心头一紧,甚至晚上睡觉都有点儿不安?我最近也是刷到那个咱们留学生在国外不幸遇害的消息,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据说相关的惨绝人寰的视频竟然被曝光了。我当时看到标题的时候,手都是抖的,不敢点开看,但心里又忍不住想,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作为同样在外面读书的我们,听到这种消息真的太冲击了,那种无助和恐惧感简直扑面而来,就像是身边某个认识的人遭遇了不幸一样。
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就是自己明明在图书馆熬夜写论文,或者在咖啡馆和朋友聊天,享受着看似平静的异国生活,可突然间,一个这样的消息就硬生生闯了进来,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提醒你,咱们出门在外,再平静的生活背后,也可能藏着一些你想象不到的潜在危险。我当时就想,这不光是一条新闻,它活生生地提醒着我们,那些咱们平时可能不太在意的小细节,可能都会变成潜在的隐患。视频里的细节,我们可能真的不忍直视,光是脑补一下都觉得心痛得无法呼吸,但这起事件本身,以及它背后揭示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认真关注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别人的故事,更是给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我们,敲响的警钟。
这事儿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发生在英国的另一件令人痛心的案子。据《卫报》和BBC等多家媒体报道,2016年,中国留学生毕金金就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的住所内,被她的男友残忍杀害。这起案件当时震惊了整个留学生圈子,毕金金是卡迪夫城市大学的学生,原本有着大好的前程,结果却因为感情纠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危险不一定都来自陌生人,有时候,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咱们交朋友也好,谈恋爱也好,真的得擦亮眼睛,多给自己留个心眼。
我们经常会觉得,我又不去那些治安特别乱的地方,我平时都很小心,应该没事的。可是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意外就发生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里。就拿美国的大学校园来说吧,根据联邦法律要求的《克莱利法案》(Clery Act),所有接受联邦资金的大学都必须公开年度安全报告。我查了一下,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23年的年度安全报告中就披露,校园及周边地区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多起针对学生的暴力犯罪,包括抢劫和袭击事件,虽然大学配备了完善的安保系统,但这些事件还是让大家意识到,即便是在相对安全的校园环境,也得时刻保持警惕。
我觉得很多时候,咱们留学生面对危险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种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带来的无助感。我记得有个数据,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有超过60%的国际学生表示,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为不熟悉当地报警流程或者担心语言障碍而犹豫。这种犹豫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求助时机,这真的太危险了。所以,提前了解你所在城市的报警电话、求助热线、以及大使馆或领事馆的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一定要像背自己的名字一样,牢牢记住。
咱们出门在外,尤其是女孩子,独自夜行更是高风险。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中国女留学生晚上兼职结束后回家,因为走了一条平时不熟悉的“近路”,结果在路上遭遇了性侵。这个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留学生夜间安全出行的讨论。澳大利亚警方后来也特意发布了一些针对国际学生的安全提示,强调大家尽量避免夜间独行,如果必须出行,也要选择光线明亮、人多的路线。据维多利亚州警方官网显示,他们还推出了一个“Safe Plate”项目,鼓励居民在社区内安装监控摄像头,以提高公共区域的安全性。
说到兼职,很多同学为了补贴生活费或者积累工作经验,都会选择打工。可是你知道吗,兼职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来源。之前看到一个案例,一位在加拿大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在一家华人餐馆打黑工,结果因为餐馆老板拖欠工资,他去理论的时候,不仅没拿到钱,还被威胁。他因为担心自己的签证问题,一直不敢报警,后来还是通过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寻求帮助。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找兼职一定要找正规的、有合法资质的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并且了解自己在当地的劳动权益。据加拿大劳工部官网的信息,他们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处理劳务纠纷,并且为临时外国工人提供法律援助。
有些时候,危险可能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咱们留学生群体,因为远离家乡,学习压力大,文化不适应,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我查过一份数据,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比本地学生高出15%。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中,就可能影响判断力,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我记得有位在英国留学的同学小王,因为学业压力太大,又找不到倾诉对象,结果陷入了传销组织的骗局,损失了不少钱。他当时就是精神状态特别差,判断力下降,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所以,咱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向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国际学生办公室或者信得过的朋友寻求帮助。
诈骗,也是留学生经常遇到的陷阱。各种“虚拟绑架”、“冒充公检法”、“航班改签”的套路层出不穷。就拿“虚拟绑架”来说吧,骗子会联系你在国内的家人,声称你被绑架了,然后让你在海外躲起来不和家人联系,从而制造你失联的假象,向你家人勒索赎金。202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方就发布了一项警告,称接到多起涉及中国留学生的“虚拟绑架”报告,其中一些案件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了数十万澳元的经济损失。他们呼吁大家要提高警惕,任何要求汇款或者提供个人银行信息的电话、邮件,都可能是诈骗。
还有就是,咱们留学生很多时候安全意识不足,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国家,对危险的预判能力没那么强。我记得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国际学生入学指导上,他们会专门有一节关于“校园和社区安全”的课程,教学生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如何使用校园安全APP,以及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自救。根据UCLA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的介绍,他们每年都会更新这些安全指南,并且邀请当地警方和校内安保人员进行讲座,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会有学生因为疏忽而遭遇不测。
一些大学为了保障学生安全,真的投入了不少资源。比如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他们的校园安全部门(BU Police Department)不仅有24小时巡逻,还提供免费的“安全护送服务”(SafeWalk/SafeRide)。如果你晚上需要从图书馆回宿舍,或者从校外某个地方返回校园,但又不想一个人走,就可以打电话给他们,会有安保人员开车或步行送你。根据BU官网的介绍,这项服务覆盖了整个校园及周边几个街区,学生使用频率还挺高的。这种服务咱们一定要善加利用,千万别觉得不好意思或者麻烦。
咱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泄露出去的个人资料,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有新闻报道,一些骗子会通过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搜集留学生的个人信息,了解他们的行程、爱好,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诈骗。所以,在网上发帖、分享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隐私设置,避免暴露自己的住址、详细行程或者贵重物品。
我一直觉得,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一环。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差异很大,有些行为在国内可能很普遍,在国外却可能触犯法律,或者给自己带来麻烦。我记得以前有个新闻,一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在网上下载盗版电影,结果收到了律师函和高额罚款。这在国内可能很多同学都干过,但在德国这就是侵犯版权,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咱们到了一个新国家,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当地的法律常识,真的很有必要。德国联邦司法部的官网上,就有专门针对外国居民的法律指南,虽然有点复杂,但咱们可以找简化版或者咨询学校的法律援助。
当咱们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常常是慌乱。但其实,保持冷静,然后迅速做出反应,才是最关键的。比如,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跟踪了,不要直接回自己的住处,而是往人多的地方走,或者直接走进一家商店、餐馆,向工作人员求助。我曾听说一个案例,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一位中国学生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一直跟着她,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跑进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然后请店员帮忙报警,最终避免了危险。据曼彻斯特警方官网数据显示,他们鼓励市民在遇到可疑情况时,不要犹豫,立即寻求帮助。
当然,咱们也不是要草木皆兵,整天活在恐惧里。大部分时候,海外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但是,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侥幸心理,真的要不得。咱们要做的,是在享受留学生活的同时,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我知道,有时候大家会觉得,这些事情离我很远,可能发生不到我头上。但是,当你看到新闻里那些活生生的案例时,就应该意识到,没有谁是绝对安全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掌握自救能力。
所以,咱们真的要从这些惨痛的教训里,学到一些东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自己该如何保护自己,真的太重要了。读完这篇报道,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让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就像我前面说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你知道吗,很多学校都会为国际学生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比如语言障碍、文化适应、学业压力,甚至是人际关系问题,他们都能提供专业的帮助。
你看,咱们出来一趟不容易,家里人都在国内盼着我们平平安安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别硬撑着,赶紧找人帮忙。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校有国际学生办公室,有心理咨询中心,咱们大使馆和领事馆也一直在那里,还有很多热心的同学和朋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具体行动建议
兄弟姐妹们,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点儿心慌慌?别怕,咱们能做的可多了。首先,把你手机里本地报警电话、大使馆或领事馆的24小时领保电话、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的紧急联系方式,都设成快速拨号,或者直接写在纸上贴在显眼的地方,以防万一。其次,告诉你爸妈或者最信任的朋友,你每天大概的行程安排,万一联系不上你,他们知道去哪里找你。还有啊,晚上别一个人在外面瞎晃悠,如果实在要出门,打车或者让朋友送,别省那点钱。再一个,多跟周围的朋友聊聊天,别老闷着自己,有什么心事或者觉得不对劲的地方,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如果学校有那种安全讲座或者自卫课程,别嫌麻烦,去听听去学学,多学点东西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