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硕省钱攻略:我把生活费砍半了!

puppy

话说在英国读硕士,是不是总感觉钱包像漏斗,钱哗哗地流出去?我完全懂那种心痛!刚来的时候,我也被高昂的物价吓得不轻,但经过一番实践和摸索,我竟然硬生生把每个月的生活费砍掉了一半!真的不是在开玩笑,这篇攻略里,我把这些年摸索出来的独家省钱秘笈都无私分享给大家。从怎么租到性价比最高的房子,到超市购物的隐藏折扣和省钱买菜大法,再到交通、社交甚至日常娱乐,都有超级实用的操作指南。不再让你每个月都心疼钱,还能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想知道我是怎么把生活费拦腰斩断的吗?赶紧往下看,保准让你收获满满!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踏上英国土地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脚踩进了英镑的巨型碎钞机里。希思罗机场出来,打个出租车到学校宿舍,手机里收到的扣款短信,瞬间就让我心跳慢了半拍。刚安顿下来,去超市里随便抓了几样日常用品,结账时那个数字更是让我眼前一黑,心想这钱是不是印错了?那时候的我,站在伦敦街头,看着擦肩而过的留学生们,心里都在犯嘀咕:他们都是家里有矿吗?这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啊!那时候,我每个月的生活费预算是按照网上“建议标准”来的,结果发现根本不够用,总感觉钱包比漏斗还漏得快。我那时真的以为,英硕就意味着“烧钱”,除了学习,剩下的人生就是在为钱焦虑。但好在我骨子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该死的“烧钱模式”给关掉!

刚开始那几个月,确实吃了不少亏,走过不少弯路。比如,在租房这件事上,我差点就掉进了“市中心便利陷阱”。我一度觉得,住在学校旁边或者市中心最方便,省时省力。结果呢,我看到一个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一室公寓,月租金竟然高达1300英镑,这还不算水电网费,完全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根据Rightmove在2023年末的数据显示,曼彻斯特市中心公寓的平均月租金已经突破了1200英镑,对于学生来说压力确实巨大。当时我差点就签约了,幸好有个学长及时拉住了我,告诉我这样会把大部分生活费都搭进去。我这才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租房策略。

我后来把目光投向了稍微偏离市中心,但交通依然便利的区域。我发现,像Rusholme、Fallowfield这些地方,虽然离市中心有几公里,但房租却能便宜一大截。我最终在Fallowfield租到了一间带独立卫浴的单人间,在一个合租的house里,月租金连同部分账单(Council Tax学生是免的)总共才550英镑,比市中心足足省了一半以上!英国政府官网明确指出,全日制学生通常可以免除市政税(Council Tax),这一点一定要利用好,记得向议会提交学生证明。这不仅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室友交流,我的口语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说到交通,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大手大脚,想着反正偶尔出去玩,就买单程票或者打车。尤其是伦敦的地铁,随便坐几站,一天下来几十镑就没了。数据显示,伦敦Oyster卡或感应支付的单程地铁票价,在非高峰时段可能也要2.80英镑,而如果只是偶尔使用,累积起来费用非常可观。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周末和朋友从伦敦西北部到市中心看展,往返的地铁费就花掉了我将近10英镑,这还只是一天的花费。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英国城市都非常适合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特别是大学城,学校周边的设施都非常完善。我从eBay上淘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才花了80英镑,每天骑车去学校,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省下了一大笔交通费。如果需要跨城市出行,一张16-25 Railcard绝对是省钱利器。购买这张卡只需30英镑,就能在一年内享受英国所有火车票价三分之一的折扣。根据National Rail的官方信息,这张卡平均每年可以为持卡人节省190英镑,这笔投资绝对是物超所值。

解决了住和行的开销,接下来就是留学生们最头疼的“吃”了。刚来英国那会儿,我真的是一个厨房小白,连煮个面都觉得是大工程。外卖平台上的各种披萨、汉堡、咖喱,看起来都超级诱人,价格也“看起来”不贵,一份大概10-15英镑。但我很快发现,如果一天三餐都靠外卖,一个月下来,这笔开销能轻松突破500英镑,甚至更多。根据Deliveroo和Just Eat等平台的平均订单价格,一份主食加饮料的组合往往在12-18英镑之间,这笔钱花起来简直是无底洞。我的银行卡账单在第一个月就让我目瞪口呆,看着那些“Just Eat”、“Deliveroo”的扣款记录,我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我的饮食习惯。

我开始把“自己做饭”提上日程。刚开始确实有点手忙脚乱,但我发现学校的学生厨房是个宝藏地。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那里做饭,互相分享食谱,渐渐地,我也开始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买食材的时候,我不再只盯着Tesco或Sainsbury's。我发现Aldi和Lidl这两个廉价超市,简直就是省钱的天堂!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比如一升牛奶在Tesco可能要1.25英镑,但在Aldi只要0.95英镑。一袋吐司面包,Sainsbury's可能1英镑,Aldi只要0.69英镑。根据Which? 2024年4月的超市价格调查,Aldi连续数月被评为英国最便宜的超市,其日常购物篮的价格通常比其他主流超市低15-20%。我每周都会去Aldi或Lidl大采购一次,把一周的食材一次性买齐,然后回家做简单的餐前准备。这不仅让我省下了一大笔钱,也让我吃得更健康,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胃不舒服了。

除了选择廉价超市,我还有几个购物小秘诀。首先是“黄标折扣”,在英国超市,临近保质期的商品会贴上黄色打折标签,折扣力度通常在30%到75%之间,有时候甚至能买到20便士的面包和50便士的蔬菜。我专门把每天傍晚六七点定为我的“黄标狩猎时间”,很多肉类、面包、蔬菜水果都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到。据Sainsbury's和Tesco的员工透露,通常在超市关门前1-2小时,打折力度最大。我经常能以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新鲜的鸡胸肉、三文鱼,然后回家分装冷冻起来。另一个秘诀是利用会员卡,Tesco Clubcard和Sainsbury's Nectar Card都能提供专属折扣和积分,积攒下来的积分可以兑换现金券或者直接抵扣消费。Tesco Clubcard用户在2023年平均节省了超过300英镑,这笔钱对留学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对于爱喝咖啡的同学,星巴克和Costa虽然诱人,但一杯咖啡动辄三四英镑,每天一杯就等于多一份房租。我曾经也是咖啡重度爱好者,每天早上不来一杯就感觉没法开始学习。计算下来,一个月光咖啡钱就能花掉近100英镑。后来我发现,自己买咖啡豆或者速溶咖啡,在家或者在宿舍冲泡,成本能降到每杯不到50便士。我甚至在亚马逊上买了一个便宜的摩卡壶,自己在家煮意式浓缩,味道一点不输外面。英国咖啡协会的数据显示,家庭咖啡消费的平均成本比外出购买便宜80%以上。偶尔想出去享受一下氛围,可以利用学生折扣或者找一些独立咖啡馆,它们的价格通常会比连锁店更亲民一些。

社交和娱乐也是留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样是“烧钱大户”。刚来的时候,大家总喜欢聚餐、唱K、去酒吧。一顿饭下来,人均30-50英镑是常有的事,去酒吧喝几杯,账单更是轻松破百。我刚开始也跟着大家出去玩,但很快就发现这样下去根本撑不住。我的一个朋友,在刚来的半年里,平均每周有3-4个晚上都在外面社交,每个月的社交娱乐开销竟然高达400英镑,这几乎是一个学期学费的零头了。后来我学聪明了,我把社交活动转移到了更经济实惠的方式上。

大学里的各种社团(Societies)是性价比最高的社交场所。我的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学生会,拥有超过400个不同的社团,涵盖了从学术、体育、文化到兴趣爱好方方面面。加入社团的年费通常很低,比如我参加的辩论社和电影社,年费都在10-20英镑左右,但却能参与无数的免费活动、讲座、聚会,甚至还有免费的食物和饮料。我因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拓宽了我的社交圈,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和团队协作能力。许多社团还会组织免费的城市探索活动或者博物馆参观,这些都是很好的省钱娱乐方式。英国有许多世界级的博物馆和画廊都是免费开放的,比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都是文化熏陶的好去处。据VisitBritain官网介绍,伦敦就有超过50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和画廊。

学生折扣也是一个宝藏。NUS Totum卡(以前的NUS Extra)和UNiDAYS是英国最常用的学生折扣平台,它们能为你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从服装、电子产品到餐饮、娱乐,几乎涵盖了所有消费领域。我经常会在ASOS上用10%的学生折扣购买衣服,或者在Spotify Premium上享受学生专属的半价订阅。UNiDAYS上甚至还有一些餐厅的买一送一或者套餐优惠。这些看似微小的折扣,日积月累下来,能帮你省下一大笔钱。比如,我购买新学期教材的时候,发现亚马逊上可以用UNiDAYS的折扣码,一下子省了15英镑,这相当于我两天的饭钱了。

至于娱乐活动,不一定非要去高消费场所。和朋友们在家里开个主题派对,每个人带一道菜来个“Potluck”,或者一起玩桌游,看电影,这些都是既省钱又能增进友谊的方式。我经常会和室友轮流做饭,每人贡献一道拿手菜,就能凑成一桌丰盛的晚餐,比外面餐馆便宜得多,气氛也更温馨。根据英国独立食品媒体的数据,在家做一顿丰盛的聚餐,人均成本往往低于5英镑,而外出就餐人均至少需要15-20英镑。

通讯费也是一个可以优化的地方。我刚来的时候,办了一个流量套餐很高的合同机,每个月要花30多英镑。后来发现,其实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流量,而且英国的WiFi覆盖率很高,学校和家里都有稳定网络。我对比了各大运营商的SIM-only套餐,发现Giffgaff、Smarty、Lebara等运营商提供非常划算的预付费SIM卡,或者月度可取消的SIM-only合同。我后来换了一个Giffgaff的套餐,每个月只要10英镑,包含无限通话和短信,以及20GB的流量,足足比我之前的合同便宜了三分之二。根据Ofcom(英国通信管理局)2023年末的报告,SIM-only套餐的平均月费用比绑定手机的合同便宜30-50%。对于国际通话需求,使用WhatsApp、WeChat等APP的语音或视频通话功能,或者Skype等网络电话服务,更是免费或成本极低。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零碎的开销,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也非常可观。比如,我曾经以为文具、生活用品这些东西,随便在哪里买都差不多。后来发现,Wilko、Poundland、Home Bargains这些店,简直是物美价廉的代表。我在Poundland买过洗漱用品、清洁剂、厨房用具,很多东西真的只要1英镑。据Poundland官网介绍,他们致力于提供英国最优惠的价格,很多商品都是一镑一件。在学校图书馆,我发现很多学术书籍都可以免费借阅,省去了购买新书的巨额开销。亚马逊上的二手书或者KCL(King's College London)等大学的二手书交易群,也是淘便宜教材的好地方。根据学生论坛的经验分享,二手教材的价格通常是新书的1/3到1/2。

另外,对于那些偶尔需要额外收入的同学,如果你的签证允许,打一份兼职也是非常有效的省钱方式。Tier 4学生签证通常允许学生在学期内每周工作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工作。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学校图书馆、咖啡厅、学生会办公室找到了一些兼职工作,时薪通常都在英国最低工资标准之上。根据英国政府2024年4月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21岁及以上的最低时薪为11.44英镑。即使每周只工作10小时,也能为你的生活费增添不少。这些兼职不仅能赚钱,还能让你接触到英国社会,锻炼工作技能,为毕业后的求职打下基础。

我的省钱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的过程。从最初的“烧钱”模式,到后来的精打细算,我慢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把省下来的钱,一部分用在了旅行上,去了欧洲好几个国家,体验了不同的文化;一部分存了起来,为将来毕业留英或者回国创业做准备。我发现,省钱并不是为了过苦日子,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把有限的资源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这种掌控感,让我整个英硕生涯都充满了底气和自信。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当初一样,被英国的高物价吓得心惊胆战,感觉钱包在“淌血”,别急着放弃!现在就行动起来,从小处着手,从衣食住行开始,一点一滴地改变你的消费习惯。去你的大学官网或者学生会网站上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学生福利或者免费活动可以参加。打开谷歌地图,看看你学校周边有没有Aldi或者Lidl。花半小时研究一下16-25 Railcard或者NUS Totum卡怎么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会在你的英硕生活中掀起巨大的波澜,让你不仅能顺利完成学业,还能真正享受在英国的留学时光,告别焦虑,活出精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