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超市,发现中国味!

puppy

哎呀,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刚来美国那会儿,每次逛超市都感觉像在寻宝,特别是找咱们中国胃需要的东西?我跟你说,最近我在美国本土超市可发现新大陆了!以前总觉得要跑亚洲超市才能买到的那些“中国味”,比如那几款经典的调味料、熟悉的速食面,甚至还有各种冷冻的饺子包子,现在竟然直接出现在了Safeway、Kroger这些主流大超市的货架上!当时我真的惊呆了,心里一股暖流涌上来,感觉一下子离家也没那么远了。那种不经意间在异国他乡看到熟悉的包装、闻到想象中的味道,真的会让人瞬间泪目。这不光是方便了我们买菜做饭,更像是超市在悄悄地告诉我们:“嘿,这里也有你的家乡味道哦!” 赶紧进文章看看我都挖到了哪些宝藏,说不定你家门口的超市也有同款惊喜呢!

我在美国超市,发现中国味!

哎呀,说起刚来美国那会儿,每次进超市都感觉像在闯关寻宝,尤其是要找那些能喂饱咱们中国胃的东西!那时候,我最怕的就是逛完一圈,除了番茄酱和面包,啥合心意的都没找到。厨房里永远是那几样基础调料,想炒个地道的菜都得靠回忆和想象。每次一想到国内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调料架,心里那叫一个馋啊,就觉得美国超市简直是“美食荒漠”。为了口吃的,我可是没少折腾,要么跋涉半小时去一趟亚洲超市,要么在华人区的小店里跟老板砍价,或者干脆自己学着从零开始做,什么豆瓣酱啦、辣椒油啦,都尝试过自己捣鼓,结果嘛,你懂的,一言难尽。

但你们绝对想不到,最近我在Safeway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那天我本想着随便买点牛奶鸡蛋,结果路过一个平时不太留意的小角落,居然看到了红色的“老干妈”辣椒酱,还有李锦记的蚝油和生抽!那一瞬间,我真的愣住了,感觉脑袋里“轰”地一下,所有的背景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心里狂跳的声音。这不是只有在亚洲超市才能看到的“稀罕物”吗?怎么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美国的本土大超市货架上?我当时眼眶都湿了,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就像在异国他乡突然听到了家乡的方言,一股暖流从脚底直窜心头,瞬间就觉得,家好像没那么远了。我赶紧把手伸过去,摸了摸那瓶熟悉的辣椒酱,心里想着:天呐,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啊!

我跟你说,这可不是我一家的Safeway特例。经过我“明察暗访”,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主流超市都在悄悄地变样,他们的“国际食品”区域肉眼可见地扩大了!以前可能就一小排货架,摆着点墨西哥卷饼和印度咖喱,现在可热闹了。据 NielsenIQ 2023年的消费者洞察报告 显示,过去一年美国主流超市的亚洲食品销售额增长了近9%,远超整体杂货品类的平均增速。这数据可不是闹着玩的,说明咱们这些中国胃的需求,真的被他们看见了,而且还被重视起来了!

最让我惊喜的,就是那些厨房里离不开的“灵魂伴侣”——调味料。以前,想做个地道的红烧肉,找个冰糖都费劲,更别说八角、桂皮这些了。现在好了,李锦记的全套酱料,从生抽、老抽到蚝油、蒸鱼豉油,基本上都能在Safeway、Kroger这些超市找到了。就连四川豆瓣酱,虽然品牌不一定是你最熟悉的那款,但至少“长相”和“用途”对得上号的也能找到一两款。我在我们家附近的Kroger,竟然还发现了一款王致和的腐乳,当时真的要尖叫了,赶紧买了两瓶,回去就煮了腐乳空心菜,那个味道,简直是把我瞬间带回了家里的餐桌。据 Kroger 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记录 中提及,他们正加大对民族食品货架的投入,特别是在亚洲酱料品类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

除了调料,速食面也是个大惊喜!以前想吃统一的酸菜牛肉面或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都得跑好远的亚洲超市,而且价格还比国内贵不少。现在,一些主流超市的泡面区,除了韩国的辛拉面,也开始出现中国品牌的方便面了。我在Target甚至看到过“螺霸王”的螺蛳粉,虽然不是每个Target都有,但能看到它的影子,就说明趋势已经来了!据 美国零售联合会(NRF)2023年的一份研究 显示,像咱们这种有文化背景的“方便食品”,在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消费者中,销量增长势头非常猛,超市当然会抓住这个商机。

还有还有,冷冻区简直是另一个宝藏地!以前想吃饺子包子,除了自己包,就只能买那些美国牌子的速冻饺子,馅儿少皮厚,味道也差点意思。现在可不一样了,像Bibigo(必品阁)这种韩式饺子就不用说了,很多超市都有卖,味道也挺不错的。但更厉害的是,我还在H Mart(虽然H Mart本身就是亚洲超市,但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国主流购物中心里,带动了周边超市的货品多元化)旁边的Safeway,看到过思念牌的猪肉白菜水饺,还有湾仔码头的虾仁玉米水饺!天呐,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就连Costco的冷柜里,都开始出现一些大包装的中国速冻食品了。据 Safeway官方公布的季度产品更新 中,他们正积极响应顾客反馈,在某些地区增加了更多元的国际冷冻餐食选择,其中亚洲风味产品占据了显著比例。

新鲜食材方面,这种“中国味”的渗透也越来越明显。豆腐、豆芽、各种菌菇(香菇、金针菇),这些以前可能只有在亚洲超市才能买到比较齐全的,现在几乎成了任何一家大型超市的标配。连大白菜、上海青、芥兰这些,也经常能在蔬菜区看到它们的“身影”。以前买个姜蒜都觉得贵,现在价格也亲民多了。我在我们大学城旁边的Harris Teeter(一个东南部的超市连锁)就发现,他们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区域,放着亚洲菜系的蔬菜,比如新鲜的香菜、小葱,甚至是柠檬草和香茅,这都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烹饪需求啊。据 Whole Foods Market 2024年的食品趋势报告 显示,全球风味食材,特别是亚洲特色蔬菜和香料,正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其实是美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大趋势。咱们亚洲移民和留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咱们的消费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据 美国人口普查局2023年的数据 显示,亚裔美国人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族裔群体,他们的购买力和文化影响力都在持续增强。同时, 国际教育协会(IIE)《门户开放报告2023》 也指出,中国学生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对当地零售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超市为了留住顾客,增加销量,当然要顺应潮流,把咱们爱吃爱用的东西摆上货架。这不光是方便了咱们的生活,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认同。当你在异国他乡,看到那些熟悉的汉字、熟悉的包装,真的会有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温暖。

这种体验,不只是省了几美元的油钱和时间,它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以前,每次逛超市都觉得自己在“迁就”美国人的口味,不得不去适应那些自己不那么喜欢的食材和烹饪方式。现在,我感觉超市也在“迁就”我们了,它在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嘿,你在这里,你的家乡味道也在这里,你不是孤单一个人。这种被看见、被尊重的感受,真的非常棒。我上次在超市看到一位白人大妈推着购物车,里面赫然放着一瓶老干妈,还有一盒必品阁的饺子,我当时心里就想,这文化交流可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2023年的一项定性研究 显示,国际学生在异国他乡能够方便地获取到家乡风味的食品,对于减轻文化冲击和增强归属感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所以啊,我给大家伙儿一个特别真诚的建议:下次去逛超市,别光盯着那些老地方了,多转转那些平时不怎么看的小角落!尤其是国际食品区、冷冻区和新鲜蔬菜区,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说不定你家门口的Safeway、Kroger、甚至Target,也藏着你魂牵梦绕的“中国味”呢!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别忘了在咱们网站上分享出来,让更多的小伙伴也去挖宝。咱们留学生嘛,就是要会享受生活,把异国他乡过出家乡的味道!去吧,像寻宝猎人一样,探索属于你的“中国味”地图!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