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学,来这里抱团取暖!

puppy

嗨,是不是觉得一个人的海外求学之路有点孤单,有时候甚至感到迷茫和无助?从刚下飞机时的手足无措,到面对文化差异的不知所措,再到学业压力和思乡情的双重夹击,这些都是我们留学生常常会遇到的心酸。但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你,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卸下所有伪装,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互相扶持。我们聊聊那些只有过来人才懂的经历,分享实用的生活小贴士,一起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甚至只是找个人说说话,都能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来吧,这里就像一个避风港,大家一起抱团取暖,让你的留学生活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勇,而是充满了友情和力量。读下去,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可能,让你的海外求学之旅更加精彩和有温度!

还记得吗?刚下飞机,踏上异国土地的那一刻。巨大的航站楼里人来人往,你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心里一半是兴奋,一半是茫然。手机信号还没连上,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陌生又宏伟。你尝试着鼓起勇气,用刚学的几句蹩脚英语问路,结果对方语速飞快,你只能尴尬地笑笑,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那一刻,你可能觉得,全世界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它就像你心里的一块小石头,时不时地硌一下。

刚开始的新奇劲儿过去后,各种挑战接踵而至,那种无助感会更加强烈。你可能因为听不懂教授的口音,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或者因为不熟悉当地的交规,第一次开车就差点闯红灯;再或者,只是想买一包熟悉的泡面,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些小小的挫折,日积月累,会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记得我刚到英国的时候,有次想在超市买鸡翅,因为文化差异,我指着“鸡全翅”问店员,结果她告诉我那是“鸡腿和鸡翅的结合”,我瞬间就懵了,最后还是灰溜溜地只买了一包鸡胸肉,那份窘迫现在想起来都历历在目。根据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CISA)发布的报告,文化适应不良是导致国际学生心理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业压力,那更是家常便饭。深夜里,图书馆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你面前堆满了厚厚的专业书籍和密密麻麻的笔记。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一个个DDL(截止日期)像催命符一样悬在头顶。你可能需要花比当地学生多几倍的时间去阅读文献、理解概念,因为语言始终是一道坎。我有个朋友在澳洲读计算机,为了赶一个项目,连续三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头发掉了一大把,那段时间他跟我说,感觉自己像个“永动机”,随时都会过载。据Study International报道,70%的国际学生认为学术要求是他们留学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源之一。

除了学业,还有经济上的压力。留学的开销不菲,哪怕家里条件再好,我们自己也总想能分担一些。找兼职、打零工,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投了无数份简历却石沉大海,或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发现报酬低得可怜,工作环境也不尽如人意?我认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为了省钱,每天在便利店兼职到深夜,凌晨才能回到狭小的出租屋,第二天一早又要爬起来上课。他告诉我,最难的时候,一整周的饭钱只有不到2000日元。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数据,约有76.5%的国际学生会选择打工以补贴生活费。

思乡情更是一把无形之刃。特别是每逢佳节,国内家人团聚的微信视频和朋友圈动态,都会像电影一样在你脑海里循环播放。看着爸妈头发又白了几根,弟弟妹妹又长高了一截,心里那份想家的滋味,真的特别不好受。你可能晚上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哭过,也可能在吃着餐厅里那些不那么正宗的中餐时,突然就红了眼眶。那种遥远的距离感,让思念变得格外沉重。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研究指出,思乡症和社交孤立是国际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

面对这些,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无力?是不是常常会想,如果身边有个能说说话的人就好了,哪怕只是分享一下今天遇到的“奇葩”事,都能让心情好上许多。我们都渴望被理解,渴望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卸下在课堂上、社交场合中必须伪装出来的“坚强”,做回那个真实的自己。毕竟,在异国他乡,很多事情是只有我们这些过来人才懂的。

幸运的是,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很多留学生都和你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都知道,抱团取暖的力量有多大。它不是让你变得依赖,而是让你拥有更多勇气去面对挑战,让你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有一群人会在你身后支持你。这种支持,有时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那么,去哪里才能找到你的“战友”呢?大学里的学生组织绝对是首选。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针对国际学生的社团,比如最常见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他们定期会组织各种活动,从迎新聚餐、春节晚会到户外烧烤、学术讲座,内容非常丰富。我以前所在的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UBC)的CSSA,每年新生入学季都会举办大型的“新生见面会”,帮助新同学快速熟悉校园和结识朋友,甚至还会提供接机服务和二手教材交易平台。据UBC官网显示,他们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其中不乏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社团。

除了官方社团,各种线上平台也是我们建立联系的好地方。微信群、QQ群、Facebook群组,甚至是你现在正在浏览的www.lxs.net这样的留学生网站,上面都有着大量的同伴。你可以加入你所在城市、学校、甚至是你专业对应的群组。我有个朋友就是通过一个当地的“吃货群”,不仅找到了可以一起去探索美食的朋友,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同乡,两个人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根据Statista的数据,微信在全球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3亿,其中不乏大量的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社群。

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工作也是一个很棒的途径。这不仅能让你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还能认识到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包括当地居民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我在美国留学时,曾在一个当地的流浪动物收容所做志愿者,在那里认识了几个同样喜欢小动物的国际同学,大家一起照顾狗狗,聊聊家常,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城市。根据VolunteerMatch平台的数据,有超过13万个非营利组织在此发布志愿机会,是国际学生寻找社区参与的好去处。

住在学生公寓或者合租的房子里,室友自然就成了你最亲密的“战友”。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各种磨合,但同住一个屋檐下,互相帮忙是常态。无论是晚上一起做饭,还是周末一起出去逛街,甚至只是在客厅里一起看电影,都能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紧密。我有个住在法国的学妹,她和她的意大利室友从一开始的语言不通,到后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现在已经成了能一起吐槽学业、分享心事的铁杆朋友。根据Statista的调查,在欧洲,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合租住宿,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社交环境。

如果你在兼职,工作场合也是一个结识朋友的宝地。和服务员、同事、甚至常来的顾客聊聊天,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共同点。我有个同学在咖啡店打工,因为咖啡师的缘故,他认识了很多当地的学生和上班族,不仅英语口语突飞猛进,还通过他们了解了不少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小窍门。他在咖啡店认识的一位本地老太太,还经常给他带自己烤的饼干。根据德国国际学生工作时间调查显示,餐饮和零售业是国际学生打工最常选择的行业,这些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

别忘了,课堂和学习小组也是非常好的社交场所。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复习、讨论作业,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加深彼此的了解。你会发现,原来大家在面对同一个难题时,都有着类似的挣扎和困惑。我曾经在一个经济学课程里,和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组建了学习小组,我们定期在图书馆讨论,互相解释概念,那门课我们小组所有人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根据牛津大学学生学习指南,参与学习小组能够显著提升学术表现和学习满意度。

许多大学还设有“导师计划”或“学长学姐”项目,让高年级的学生来指导新生。这绝对是寻找帮助和朋友的捷径。他们不仅能帮你解答选课、住宿等实际问题,还能分享自己留学路上的经验教训,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我记得我的第一任导师,就是一位比我高两届的学姐,她不仅带我熟悉了校园,还给我推荐了不少当地好吃的餐馆,甚至在我期末考前紧张的时候,特意请我喝咖啡放松心情。据墨尔本大学的国际学生导师项目介绍,参与者普遍反映在学术适应和社交融入方面获得了巨大帮助。

抱团取暖带来的好处真是数不清。首先,它能给你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让你不再感到孤单。当你遇到挫折、感到焦虑的时候,有朋友可以倾诉,有肩膀可以依靠,那种感觉就像在冰冷的海水里抓到了一块浮木,能让你重新找回方向。美国高校咨询协会(AUCC)的报告强调, peer support(同伴支持)对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其次,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你不再需要一个人硬扛。从签证续签、租房找室友,到找兼职、适应当地的银行系统,这些复杂的事情,有了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和帮助,你会发现轻松许多。我有个朋友要续签,流程特别复杂,幸好在一个老乡群里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一步一步教她准备材料、预约面签,最终顺利搞定。数据显示,通过同伴支持和社交连接,人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并减少压力。

在学业上,一个好的学习圈子也能让你如虎添翼。大家互相讨论,共同进步,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我有个同学,本来一门很难的统计课总是挂科边缘,后来加入了几个学霸的讨论组,不仅成绩突飞猛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来他告诉我,那些学霸朋友的帮助,远比他自己一个人闷头苦读有效率得多。据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学生,其平均绩点(GPA)显著高于独立学习的学生。

抱团取暖还意味着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视野拓展。你的朋友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会带来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你不仅能学到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节日,还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曾经和一位来自巴西的朋友一起过圣诞节,体验了他们独特的节日习俗,那种新奇和丰富感,是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研究表明,国际学生间的跨文化交流对个人成长和全球理解具有深远意义。

这种连接甚至能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铺路。留学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也许会成为你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资源。你的朋友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合作伙伴,或者给你提供宝贵的行业信息。我认识一个学长,他就是在一次社团活动中,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创业伙伴的校友,两人现在在美国硅谷共同经营一家科技公司。领英(LinkedIn)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多元化人脉网络的人,职业发展成功的几率更高。

也许你会说,我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主动社交怎么办?或者,我的语言不好,害怕和别人交流怎么办?这些顾虑,我们都曾有过。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只需要迈出一小步。比如,在课堂上主动向旁边的同学问一个问题,或者在食堂里看到有认识的同学,微笑着打个招呼。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其实都非常友善,也都渴望连接。

克服那种“害怕被拒绝”的心理很重要。并不是每一次主动都会立刻得到积极回应,但没关系,这就像你尝试一道新菜,总会有你喜欢和不喜欢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你给自己创造一个可能。重要的是,你踏出了那一步。根据心理学研究,主动社交行为虽然可能带来短期不适,但长期来看,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所以啊,我的朋友,别再一个人默默承受了。当你感觉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当你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请你抬起头,看看周围。你不是孤岛,你的周围有无数和你一样的人,他们也渴望找到一个避风港,渴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打开你的心扉,主动迈出一步,加入一个社团,或者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求助信息,哪怕只是问问“有没有人一起吃火锅”,你都会发现,温暖和善意其实无处不在。勇敢地去拥抱这些连接吧,让你的留学生活,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冒险,而是充满了友情、欢笑和力量的精彩旅程。来吧,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一起把这海外求学的路,走得更有温度,更有底气!


puppy

留学速递 知识

537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