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免费?别傻了,这些得掏钱!

puppy

嘿,小伙伴们,是不是一提起德国留学,脑子里就自动弹出“免费”两个字,感觉可以省下一大笔学费,美滋滋地去读书了?别傻了,过来人告诉你,这可真是个美丽的误会!虽然德国公立大学确实不收学费(或仅有低廉的学期贡献费),但那不代表你可以“白嫖”一切。从你一踏上德国土地开始,各种“不得不掏”的钱就悄悄等着你了。想想看,每学期的注册费、必须购买的医疗保险、住宿费(这可是大头!)、交通费、生活费、学习材料费,还有一些你可能根本没想到的行政杂费,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费用不提前了解清楚,真的会让你在德国的生活捉襟见肘。别等到了德国才一脸懵,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把这些“隐形开销”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你知道到底哪些钱是逃不掉的、必须提前规划的。赶紧点进去读读,把关键信息装进脑子,去德国留学不当“冤大头”!

还记得我刚来德国那会儿,特别傻白甜地以为,哎呀,来德国读书简直是“白捡”的便宜!学费全免,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当时我跟我妈打电话,特别得意地说:“妈,我可真会选地方,德国大学不收学费,这下你可省老多钱了!”结果呢,我妈在电话那头笑得直打跌,说:“傻孩子,不收学费不代表不用花钱啊,你以为德国是让你去‘度假’的?”那时我还不信,心想能有多少钱,结果刚落地柏林,现实就给我狠狠上了一课,那些“隐形开销”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真的是一笔又一笔,让人头皮发麻。今天,我就来给你们扒一扒,那些德国大学号称“免费”背后的真实“账单”,别等到了德国才发现自己是个“冤大头”!

首先第一个让你“破防”的,可能就是那个看似不高的“学期贡献费”(Semesterbeitrag)。别看名字里有“贡献”俩字,听起来好像是自愿的,但实际上这是每个在德国公立大学注册的学生都必须缴纳的。这笔钱可不是学费哦,它主要用于支持学生服务机构(Studierendenwerk)、学期公共交通票(Semesterticket)以及学生会(AStA)的运营。比如,据柏林洪堡大学官网显示,2023/2024冬季学期的学期贡献费大约是315.89欧元。这笔费用里就包含了VBB(柏林-勃兰登堡交通协会)的学期票,有了它,你就可以在柏林和勃兰登堡地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去市中心逛街,去周边小镇徒步,非常方便。慕尼黑大学(LMU)的学期贡献费则稍低一些,据其官网公布,2023/2024冬季学期约为152欧元,其中也包含了基础的学期交通票,让你在慕尼黑的部分区域内出行无忧。这个费用虽然不高,但却是你每个学期都逃不掉的开销,而且通常都是一次性缴纳,如果你手里还没赚到第一桶金,这笔钱就得从父母那里掏了,积少成多也不是小数目。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吃饭睡觉,那就是医疗保险(Krankenversicherung)。在德国,无论你是留学还是工作,没有医疗保险简直寸步难行,甚至连办理签证和注册大学都过不了关,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我有个朋友,刚来的时候因为年龄原因(超过30岁),没法购买学生价的公立医疗保险,结果只能选择价格更高的私人医疗保险,每个月支出比我多了一倍。对于大多数30岁以下的留学生来说,你可以选择德国的公立医疗保险,比如AOK、TK、Barmer等。据德国几大公立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学生每月保费大概在120到125欧元左右。这个价格虽然看着不算太贵,但一年下来也是一千多欧元,这笔钱可是实实在在的“刚需”。有了公保,你在德国看医生、买处方药、住院治疗等大部分医疗服务都能报销,心里会踏实很多。但如果你超龄了,或者有特殊情况需要购买私保,那费用就会有很大浮动,可能每月高达200-400欧元,甚至更高,所以提前了解清楚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非常关键,别等到生病了才发现自己没保险,那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好了,重头戏来了!在德国留学,最大的“吞金兽”非住宿费莫属。你以为德国房子遍地是,随随便便就能租到便宜又大的公寓吗?别傻了,尤其是在柏林、慕尼黑、汉堡、科隆这些热门大城市,找房子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有个学妹,申请到慕尼黑工大的博士,结果抵达慕尼黑前两个月还没找到稳定的住处,只能靠朋友收留和住青年旅社度日,每天一睁眼就是刷各种租房网站,搞得压力巨大。学生宿舍(Studentenwohnheim)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通常设施齐全、位置便利,而且价格亲民。据慕尼黑学生会(Studierendenwerk München)官网数据显示,学生宿舍的月租金通常在250欧元到450欧元之间,包含水电网暖。可惜,僧多粥少,学生宿舍的申请难度堪比中彩票,排队时间可能长达一年甚至更久。如果你运气不好没申请到宿舍,那合租公寓(WG,Wohngemeinschaft)就是最常见的选择。在柏林,一个WG房间的月租金普遍在400欧元到700欧元之间,而在慕尼黑,这个数字甚至能飙升到500欧元到900欧元,还不一定包含所有杂费。如果你想住单人公寓(Wohnung),那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在主要城市可能轻松突破800欧元,甚至上千欧元,小城市的单人公寓也多在400-600欧元。这还不算你刚搬进去需要支付的押金(通常是两到三个月房租),以及可能的家具、厨房用品等购置费用。所以,住宿费绝对是你留学预算里的“超级大头”,务必提前规划,越早申请宿舍越好,或者提前联系学长学姐寻求帮助。

说完住宿,咱们再聊聊交通费。虽然前面提到了学期贡献费里包含了部分交通票,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完全不花钱。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但票价也并不便宜。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2023年5月起,德国推出了“Deutschlandticket”(德国月票),每月仅需49欧元,就可以在全德国范围内乘坐所有区域列车(RE/RB)、S-Bahn、U-Bahn、有轨电车和公交车,极大地降低了大家的出行成本。我当时刚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福利,每个月光是柏林市内的月票就要80多欧,去周边城市玩一趟高铁票更是贵得心疼。现在有了Deutschlandticket,很多大学的学期票也正在逐步与它对接或整合,意味着很多学生的学期票可以直接升级为Deutschlandticket。这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让你在课余时间可以更自由地探索德国的各个角落,比如周末去汉堡看港口,去科隆看大教堂,都能省下一大笔交通费。但这49欧元,依然是你每个月固定要支出的部分,别觉得有了“免费”学期票就真的不花钱了,这笔钱还是得算进去的。

除了这些“大件”,日常生活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它就像细水长流一样,每天都在消耗你的预算。我的室友是个“美食博主”,每天都要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但她也发现,如果天天在外面餐馆吃,很快钱包就会空空如也。所以,大多数留学生都会选择自己做饭,这样能省下不少钱。根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估算,一个学生每月用于食物的开销大约在200到300欧元之间,这取决于你吃什么、在哪里买。像Lidl、Aldi、Netto这样的折扣超市是留学生的好朋友,蔬菜水果肉类价格都比较亲民。如果你喜欢去 Rewe 或 Edeka,价格就会稍高一些。除了食物,还有手机费、网络费、水电暖(如果租的房子不包),以及一些洗漱用品、清洁用品等杂七杂八的开销。手机套餐方面,一个月10-20欧元可以搞定包含通话和足够流量的套餐。互联网费用如果不是学生宿舍自带,WG合租的话通常每人每月分摊15-25欧元。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每月的生活费(不含房租和保险)大概在350-500欧元左右,这还不算你的休闲娱乐、社交聚会、偶尔出去旅游的费用。所以,学会精打细算、掌握做饭技能,是你在德国生活必备的生存法则。

学习材料费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销,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教材费用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我有个读机械工程的同学,刚入学就发现需要购买好几本专业教材,一本就可能要50-80欧元,而且有些还需要专门的软件许可证,这些都是额外的成本。虽然德国大学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教材和参考书都可以在图书馆借阅,但如果你想拥有自己的实体书方便随时查阅,或者有些课程要求使用特定软件,那这笔钱就逃不掉了。打印、复印、文具这些小开销,积少成多也需要预算。比如,在大学图书馆打印文件,虽然每次几欧分,但一个学期下来,打印论文、讲义等也可能累积到几十欧元。有些课程可能还会组织实地考察或研讨会,这些也可能产生额外的交通或住宿费用,虽然不总是发生,但也要有心理准备。所以,在选课前,最好提前了解一下课程的教材要求和可能的额外费用,能借阅的尽量借阅,能用开源软件的尽量用开源软件,能和同学分享的就一起分享。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你可能根本没想到的行政杂费和潜在成本。比如,办理德国签证的申请费,据我了解,目前是75欧元,这笔钱是你还没来德国就要花的。更重要的是,申请学生签证通常还需要提供“资金证明”,最常见的就是开设一个“限制提款账户”(Blocked Account),账户里必须存入一笔足以支付你在德国一年生活开销的资金。根据德国外交部最新规定,自2024年起,这笔资金需要达到11,208欧元。这笔钱虽然是你的,但不能一次性取出,而是每个月只能提取固定金额(目前是934欧元),用于你的生活开销。这笔巨额的启动资金,是很多家庭都需要提前准备的,它并不是“花掉”的钱,但却是你踏上德国土地前的“门槛费”。此外,抵达德国后,你还需要去当地的外国人管理局(Ausländerbehörde)办理居留许可(Aufenthaltserlaubnis),首次办理和后续延签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通常在100欧元左右。如果你不小心丢失了证件,补办费用更高。有些银行虽然为学生提供免费账户,但如果你的账户长期没有余额或者有其他违规操作,也可能产生手续费。这些看似零星的费用,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提前了解,才能避免“惊喜”。

最后,咱们聊点可能有点“额外”,但又实实在在影响你生活质量的钱。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你总得给自己一点适应的时间,也许需要购置一些家具、厨具、床品,这部分“安家费”也要准备。我当时租到房子,里面空荡荡的,去宜家逛了一圈,买了个床架、书桌、椅子,还有锅碗瓢盆,一下子就花掉了将近300欧元。这还算是在德国自己动手组装,如果是买二手或者找人帮忙,可能费用更高。更别提偶尔想家了,买张机票回家探亲,或者趁着假期去欧洲其他国家旅行,这些都是你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体验,但它们都需要钱!偶尔和朋友出去吃个大餐、看场电影、去酒吧小酌一杯,这些社交娱乐也是丰富你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样需要预算。所以,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开销,留出一些“弹性资金”应对突发状况和提升生活质量,真的非常重要。别把预算掐得死死的,给自己留点喘息的空间和享受生活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你现在是不是对德国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有点概念了?德国大学“免费”这个事儿啊,千万别信得太死。它免费的是学费,却不免费你的生活、你的保险、你的住宿,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开销。这些“隐形开销”加起来,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能比一些英美国家的学费还要高。所以,小伙伴们,我的忠告就是:回去赶紧跟家里人好好算算账,把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每一笔钱都掰开了揉碎了列出来,然后给自己留一点“安全垫”,也就是额外预留一些资金,以防万一。别到时候人到了德国,才发现自己兜里比脸还干净,那日子可就难熬了。提前做好详细的预算,才能让你的德国留学生活过得舒心又充实,少走弯路,去德国留学不当“冤大头”!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