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留学,钱都花在哪了?

puppy

是不是感觉钱花得不明不白,一眨眼就没了?别担心,我们都懂!这篇文章就是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烧钱”的秘密。从每年固定的大头学费、房租,到每天少不了的饭钱、交通费,再到偶尔想放松一下的聚会、咖啡,甚至是一些你可能没想到的“隐形开销”和“冲动消费”——这些都是我们荷兰留学生真实的金钱流向。 我们整理了详细的账单,手把手带你看看这些钱到底花在了吃喝玩乐、租房交通,还是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的旅行和购物上。更重要的是,读完你会更清楚地知道,哪些钱是刚需,哪些钱可以省,哪些钱花得值!如果你也想搞明白自己的钱都去哪儿了,或者想为未来的留学生活提前做好预算规划,那就赶紧点进来看看吧,绝对干货满满,让你心里有数!

荷兰留学,钱都花在哪了?

哎呀,是不是感觉又到了月初,手机银行应用一打开,瞬间就想关掉,因为存款余额又“不翼而飞”了?特别是在荷兰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经常会有这种“钱花哪儿去了”的迷茫瞬间?前几天我跟室友小李吐槽,说自己明明没买什么大件,怎么账户又“清零”了。小李倒是淡定,给我看了他自己做的简易预算表,还带着点调侃说:“你呀,就是对自己的钱钱流向不够‘负责’!” 说实话,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还真有点被说中了。我们这些漂泊在异乡的留学生,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开销,从学费、房租这些大头,到超市购物、咖啡续命这些日常,甚至一些突如其来的小惊喜或小“惊吓”,都真真切切地构成了我们真实的金钱版图。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些钱到底都去了哪里,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让你的钱包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咱们先从每年雷打不动的“大出血”说起,那非学费莫属了。这笔钱,基本上是留学前就得规划好的,而且数额可不小。拿我自己的学校来说吧,我读的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某个硕士项目,今年的非欧盟国际学生学费就差不多在15000到20000欧元之间。据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官网2023-2024学年的数据显示,其大部分本科课程的国际学生学费在11000至15000欧元/年,硕士课程则普遍在15000至25000欧元/年不等,具体取决于专业。这笔钱一交,银行卡里的数字瞬间掉一大截,心疼归心疼,学习还是要继续的。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学费差异都挺大的,比如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一些人文社科类本科项目可能在12000欧元左右,而像埃因霍温理工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工程类硕士项目则可能高达18000欧元以上。这笔钱是留学投资里最核心的一块,也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基础。

搞定学费这个大头,接下来就是让无数留学生头疼不已的“安家费”——房租。荷兰的住房市场简直就是一场“抢房大战”,尤其是在阿姆斯特丹、乌特勒支、鹿特丹、海牙这些热门大城市。我刚来的时候找房子就费了老大的劲儿,每天刷各种租房网站,邮件发出去石沉大海是常态。最后找到一个离学校稍远,但交通还算便利的单人间,每月租金700欧元,还不包含水电网。数据显示,根据Numbeo在2024年初的统计,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单间公寓的月租金平均在1500欧元左右,市中心外围也在1000-1200欧元。学生宿舍相对会便宜一些,但竞争非常激烈,例如UvA提供的学生宿舍,单人间月租金可能在400-800欧元之间,不过床位非常有限,而且通常只提供给新生第一年。如果你在格罗宁根或马斯特里赫特这样的小城市,租金压力会小很多,同样是单人间,可能500-650欧元就能找到不错的。房租这笔钱真的是一个无底洞,而且通常你还得提前支付一到两个月的押金,再加上第一个月的租金,刚落地就要一次性掏出好几千欧,那感觉真是“还没开始花,钱就没了大半”。

除了学费和房租,咱们来荷兰还得办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续,这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你从国内飞过来,首先需要一个D类签证(MVV),然后入境后还得去移民局(IND)申请居留许可。据荷兰移民局(IND)官网2024年的最新信息显示,申请居留许可(verblijfsvergunning)的费用目前为228欧元。这笔钱一般在申请签证的时候就会支付,而且这只是基本费用,如果你的学校帮你代办,可能会有额外的服务费。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它属于“不花不行”的刚需。还有,我们来荷兰后,通常还需要办理市政厅注册(BRP),虽然这个过程本身不收费,但可能涉及一些文件翻译和公证的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小数目。

健康问题更是不能忽视,所以国际学生通常需要购买医疗保险。荷兰的医疗系统跟国内不太一样,没有基础保险看病会非常贵。我当时选择的是一个专门面向国际学生的第三方保险,每年大概在500欧元左右。据荷兰政府官方网站(Government.nl)关于国际学生保险的介绍,非欧盟学生通常需要购买涵盖紧急医疗、住院和责任险的私人医疗保险,年费范围大致在400-800欧元。这笔钱看似每年交一次,但它能让你在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心里踏实很多,毕竟在异国他乡,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底气。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要去诊所看医生,或者需要配药,没有保险的话,随随便便就能让你荷包大出血。

搞定了这些大头,接下来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吃喝拉撒”了。吃饭绝对是留学生日常生活开销中的重头戏。如果你像我一样,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自己做饭,那每个月在超市的花销大概在250-350欧元之间。据荷兰消费物价指数统计,像Albert Heijn(AH)和Jumbo这种主流连锁超市,一个普通鸡蛋的价格大概在0.25-0.3欧元,一升牛奶大概1-1.2欧元,一公斤鸡胸肉可能在8-10欧元。如果你能去像Lidl或Aldi这样的折扣超市,还能再省一笔。我室友小李就是Lidl的忠实粉丝,他说每个月能比我在AH少花50欧元左右。自己做饭的好处就是健康又省钱,而且还能锻炼厨艺,时不时还能跟朋友们来个火锅局、烧烤趴,多热闹。

如果你实在懒得做饭,或者偶尔想打个牙祭,那外食的频率就会显著拉高你的伙食费。荷兰的餐厅消费可不低。随便在市中心找家咖啡馆喝杯咖啡,拿铁基本都是4-5欧元起步。一份简餐,比如汉堡薯条或者意大利面,可能就要15-20欧元。要是在稍微好一点的餐厅吃顿正餐,人均30-50欧元都是很正常的。我有个朋友小王,他就是那种“厨房绝缘体”,每个月吃饭的开销基本都在600欧元以上,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食堂、快餐店或者外面餐厅解决。他经常说:“我不是在吃饭,我是在为时间买单!” 这也是没办法,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但外食真的会让你的钱包“瘦身”加速。

交通费也是每天的必选项。在荷兰,自行车简直就是“国民交通工具”,我来荷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大概花了100欧元。这笔投资太划算了,平时上学、买菜、跟朋友出去玩,骑车都能搞定,既锻炼身体又省钱。据荷兰自行车协会(Fietsersbond)统计,荷兰平均每人拥有1.3辆自行车,可见其普及程度。但如果学校比较远,或者去其他城市,公共交通还是少不了的。荷兰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火车、电车、公交车四通八达,但是票价也真的不便宜。一张OV-chipkaart(公共交通卡)的工本费是7.5欧元,然后每次乘坐都需要充值。据荷兰公共交通公司(NS)2024年票价信息,从阿姆斯特丹到乌特勒支的火车票,单程大概需要8-9欧元。如果你经常跨城,或者每天通勤距离远,可以考虑购买月票或年票,会有一些优惠。我有个同学住在海牙,每天通勤去代尔夫特上学,他买了OV学生季卡,虽然每月要100多欧元,但算下来比单次购票划算很多。

通信费用也是日常开销之一。手机套餐的选择很多,一般月费在15-30欧元之间,包含一定的流量和通话时长。我用的是Vodafone的预付费套餐,每月充值20欧元,基本够用。据荷兰电信运营商KPN、Vodafone等官网2024年的套餐信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SIM-only月套餐价格在15-25欧元,提供10-20GB流量和无限通话短信。家里办网的话,如果房租不包含,通常也是每月30-50欧元的开销。这笔钱,为了跟国内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为了学习查资料,为了刷剧打发时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的。

除了这些硬性开销,我们留学生的生活里,总得有点“甜头”来调剂吧?社交、娱乐、旅行,这些都是让留学生活更丰富多彩的部分,当然,它们也悄悄地“吃掉”我们的钱。比如,周末跟朋友去酒吧小酌一杯,一杯啤酒可能要5-7欧元,调酒就更贵了。去电影院看场电影,票价大概12-15欧元。去博物馆参观,学生票可能在10-20欧元。据荷兰博物馆卡(Museumkaart)官网信息,如果你经常逛博物馆,办一张年卡(成人64.95欧元/年,青年32.45欧元/年)会非常划算,几乎所有的主要博物馆都能免费进入。我就是办了这张卡,去了很多以前觉得太贵的博物馆,感觉这钱花得超值。

咖啡文化在荷兰非常盛行,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咖啡馆。早上来一杯咖啡提神,下午学习累了来一杯放松,这几乎成了很多留学生的日常习惯。一杯手冲咖啡或者精品拿铁,轻松就能花掉4-6欧元。我曾经做过统计,如果我每天一杯咖啡,一个月下来光咖啡钱就能花掉100多欧元!后来我就学着自己冲咖啡,买了咖啡豆和简易的冲泡工具,虽然不如咖啡馆专业,但大大节省了开销,而且味道也不赖。这种小小的消费习惯,日积月累,也会变成不小的数字。

旅行更是很多留学生来欧洲的梦想。荷兰地处欧洲中心,去周边国家简直太方便了!坐火车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票价可能30-50欧元;坐廉价航空去意大利罗马,如果提前预订,往返机票可能只要100-200欧元。当然,这只是交通费,加上住宿、餐饮、景点门票,一次欧洲短途旅行,轻松就能花掉300-500欧元。我记得有次跟着几个同学去德国柏林玩了三天,本来以为省着点花,结果一顿大餐,几张门票,再加上买了一些纪念品,回来一算,一个人花了差不多400欧元。旅行是拓宽视野、丰富经历的好方式,但这笔钱绝对是典型的“冲动消费”和“快乐开销”,一定要提前做好预算,不然回来就得“吃土”了。

购物也是我们留学生难以抵挡的诱惑。荷兰的服装品牌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打折季的时候,ZARA、H&M、Bershka之类的快时尚品牌还是能让人忍不住剁手。偶尔看到喜欢的包包、鞋子,或者数码产品打折,那更是难以控制自己的双手。我室友小李就是个“鞋狗”,每个月都会关注限量版球鞋的发售,即使不买,也要去店里看看。我自己在黑色星期五的时候,也忍不住给自己添置了几件冬装,虽然打折了,但加起来也花了两三百欧。这种消费属于典型的“非刚需”,很容易因为心情好或者商家促销而产生,如果不加节制,它们也能轻松掏空你的钱包。

再来聊聊那些平时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隐形开销”。比如,学期开始要买教材,有些课程需要特定的书籍,一本教材可能就要几十欧元,如果好几门课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虽然很多教材可以在图书馆借阅或者找到电子版,但有些专业性强的书籍,你还是会想要购买实体书方便查阅。我记得我有一门法律课的教材,全新买要80多欧元,后来我跟同学合买了一本二手书,才省了一大笔。

银行手续费也是一个小的隐形开销。虽然荷兰大多数银行对学生账户会提供一些优惠,比如免月费,但如果你涉及国际汇款,或者跨境消费,可能会产生一些手续费。比如,你从国内汇生活费过来,中间银行可能会收取一些手续费。我用的银行卡,如果跨境取款,每次也会有几欧元的固定费用。这些费用看似小,但如果频繁操作,积累起来也不容小觑。所以,尽量选择对国际学生友好的银行,并了解清楚各种费用细则。

还有一个很多人会忽略的,就是偶尔需要的小件维修或更换费用。比如,你自行车爆胎了,去车店补胎或者换胎可能就要10-30欧元。手机不小心摔坏了屏幕,维修费可能高达上百欧元。这些都是突发状况,很难提前预算,但它们却是真实存在并且随时可能发生的。我有个朋友的笔记本电脑突然坏了,在保修期内还好,不然光维修费就得心疼好久。所以,平时留一点应急的备用金,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家可能会觉得,说了这么多,好像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是不是留学就是个无底洞啊?别急,我们聊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焦虑,而是为了让你心里有数。了解钱的去向,你才能更好地掌控它。根据荷兰留学机构Nuffic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一个国际学生在荷兰平均每月的生活费(不含学费)大约在800-1100欧元之间,这个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消费习惯和所在城市。例如,阿姆斯特丹的生活成本通常比埃因霍温高出15-20%。这意味着,你的每一笔花销,都在决定你是不是在平均线之上,或者你能否通过精打细算来节省开支。

你现在应该对自己的钱到底花哪儿去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其实,哪些钱是刚需,哪些钱可以省,哪些钱花得值,真的就看你怎么权衡了。比如学费、签证费、保险费,这些是雷打不动的刚需;房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刚需,但你可以选择合租或者住在小城市来降低成本。吃饭方面,自己做饭比外食能省一大截;交通方面,自行车是王道,公共交通则可以考虑月票或学生优惠。娱乐旅行购物这些,就是可以弹性调整的“幸福开销”了。

所以呀,别再傻乎乎地看着银行账单发呆了。从现在开始,找个记账App,或者就用手机备忘录也行,把自己的每一笔开销都记录下来。不需要做到多么精确,只是有个大概的分类就好。等到一个月结束,你再回头看看这些数据,哪些花得多,哪些花得少,哪里可以改进。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钱真的有迹可循,而且你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省钱的小技巧,让自己的留学生活既充实又不会那么“肉疼”。相信我,当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金钱流向时,那种掌控感和安全感,绝对比盲目消费带来的短暂快乐要长久得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